仲濤

摘要:根據教育部辦公廳公布的首批《中等職業學校旅游服務類專業教學標準(試行)》,本文提出并分析旅游服務類專業教師必須具備過硬的實踐教學能力、可持續發展的潛能、熟悉最新的科技應用能力等,以促進教師轉變教育教學觀念,確保教學改革工作順利進行。
關鍵詞:新專標;旅游服務類專業教師;能力要求
中圖分類號:G7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1422(2015)10-0117-02
2014年4月,教育部辦公廳正式公布首批《中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學標準(試行)》目錄的通知,其中旅游服務類中高星級飯店運營與管理、旅游服務與管理、景區旅游與管理、旅游外語四個專業教學標準已被正式組織學習、研究和實施。2015年3月,導游服務專業教學標準正式下發。
新的中職旅游服務類專業教學標準的實施,對于加強中職旅游服務類專業基本建設,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作為旅游服務類專業教師,除應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較高的職業素養、較強的專業能力外,必須對新專標認真學習、研究,探索新專標對專業教師的能力新的要求,進而真正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提高運用專業教學標準的能力,為專業教學標準的實施提供必要的條件保障,確保教學改革工作順利進行。
一、具備過硬的實踐教學能力
1.旅游服務類專業實踐技能
新專標規定專業技能課程學時一般占總學時的2/3,可見技能實訓課(簡稱實訓課)在中職旅游服務類專業教學中占的分量很重。能否上好實訓課,是衡量中職旅游服務類專業教師是否合格的一項重要標準。上好實訓課不僅要求教師有流利的講授,更要求教師有正確的示范,這需要教師在課下進行大量的練習。教師必須能做到,在規定時間內,動作規范,嫻熟、自如地完成操作示范。這是上好一節實訓課的基礎和前提,也是教師贏得學生尊重的資本。同時,新專標要求專任教師每兩年應有不少于兩個月的旅游行業企業實踐經歷。因而旅游服務類專業教師既要掌握所教授課程的相關專業知識、專業操作技能,也要具備實際工作經驗;具備酒店服務、導游、旅行社計調、旅游產品開發與營銷等方面的能力和工作經歷,即定期去相關企業參加實踐鍛煉,走訪實習實訓基地,并開拓校企合作新領域,為學生頂崗實習以及將來就業搭建良好的平臺。
2.旅游服務類專業實踐教學能力
目前,旅游服務類教師大多考取了導游員資格證書、餐飲、客房職業資格證書等,但真正有實際工作經驗的教師寥寥無幾。在日常教學中,有過實際崗位從業經驗的,在課堂上的駕馭和引領與其他沒有從業經歷的教師相比,在課堂上的教學效果是完全不同的。新專標中注重強調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實訓課程所占的比例增大。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帶著學生實際去景區(點)、酒店實訓、頂崗實習等,同時教師本身的從業經驗,要迅速地融入到教學當中去,即職業與行業相結合對于中職教師來講是非常重要的。
3.旅游服務類專業實踐指導能力
旅游服務類專業實踐指導能力是指承擔具體實踐教學的相關能力,主要分為校外實踐教學和校內實訓教學。新專標下,專業教師進行實訓課教學時,還應具備敏銳的觀察力和針對性的指導能力。教師不僅要能“做”,還要會“看”,要能一眼看出學生的毛病,并根據學生的自身情況進行針對性的指導。敏銳的觀察力和針對性的指導能力,一方面來源于課下的勤學苦練。另一方面,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積累經驗,
中職旅游服務類專業教師應具備的實踐教學能力對每次課中出現的典型問題,多作總結和記錄,提高有針對性的指導能力。
二、具有可持續發展的潛能
由于旅游服務類專業是一門實踐性、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加之旅游業發展瞬息萬變,因而專業教師的溝通協作能力和自身教學研究與專業發展能力就更尤為重要。具體包括:
1.溝通交流能力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不斷地進行自我反省或反思,進而有針對性地完善專業知識和提升操作技能。應該與學生、家長和旅游行業專家保持良好溝通,共同分析、討論和反思其教學計劃、教學管理、學習評估以及教學技能和方法等方面的問題。積極參加專業知識培訓、學術會議和行業會議,積極與旅游企事業單位、旅游兄弟院校溝通交流,促進學生就業。
2.社會協作能力
主要包括:組織學生開展行業調查、參觀調研、實習等教學活動過程中所需的組織協調能力;和學校同事保持良好協作關系;與其他職業教師和行政人員之間的相互交流和合作;與中等職業學校、高等院校旅游服務類專業教師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將自己的關注點延伸到給學生提供深造學習機會的場所;與旅游企事業單位人員、旅游行業權威、旅游職業崗位群協會成員等各方人員保持良好的合作伙伴關系,增加學習機會,以此獲得該領域更多的理論和實踐知識;善于與旅游行業相關人員合作建立綜合項目、課題研究等。
3.教學研究能力
教師不僅是教學活動的承擔者,也扮演著教育教學研究與改革的重要角色。這就要求中職旅游服務類專業教師必須掌握相關的教學研究方法和教育理論,并結合旅游服務類專業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課程開發和優化,解決旅游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應積極進行教育教學研究,促進中職旅游教育教學質量;積極參與教育教學改革,提高實踐教學能力;積極為旅游規劃與開發、旅游產品升級換代、旅游業發展方向提供建議;積極參與旅游“產學研”合作。
4.創新能力
新專標要求旅游服務類專業教師應具備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緊跟旅游業發展觀念和技術,科學預測旅游業發展方向,創造旅游教學,更新自身知識結構,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的實訓活動。教師應積極參加旅游行業學術會議,不斷接受新知識新觀點;應積極進行企業調研,了解旅游企業的從業需要;應積極進行教學創新,在教學內容中體現最新的旅游理念、管理制度、素質要求、服務標準等;應積極進行頂崗掛職鍛煉,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術能力。
5.終身學習能力
業界人士認為,旅游業發展變化日新月異,旅游服務類專業教師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也要隨行業的發展變化而及時更新。因此,教師需要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針對行業發展趨勢和發展狀況,不斷調整和更新自身的知識和能力,制定科學的教學計劃、調整教學內容,使教學與旅游業需求相契合。
三、具備最新的科技應用能力
作為旅游服務類專業教師,我們看到旅游的新變化,如新的渠道:攜程網、E龍網;新的方式:自駕車旅游;新的景區:智慧旅游;新的……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及其日益在學校領域應用的局面,給教師的教學方式帶來了新的變革。它需要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信息意識、信息能力和信息素質。隨著信息網絡的擴張和教育信息化發展,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教會學生獲取信息知識的本領,將學生培養成“信息化人”。這就要求教師具備良好的信息意識,善于將信息網絡上新的知識信息與課本上的知識信息有機結合起來,不斷了解和掌握學科發展的新動向,以新的知識信息開闊學生視野,啟迪學生思維;同時教師還必須具有較強的獲取信息、儲存信息、加工處理信息、篩選利用信息,以及更新創造信息的能力。采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教學,尤其是基于 Internet 的多媒體教育網絡中的教學、微課教學等,可以將個別化教學與整體性教學結合起來,促進教學過程中的因材施教。要想信息技術重塑課堂、重塑學生、重塑教師、重塑學校,我們旅游服務類專業教師一定要堅定的走在現代教育技術研究與實踐的路上。
作為公認的朝陽產業,旅游業的飛速發展需要大量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作為培養旅游業后備人才的中堅力量,中等職業學校的旅游服務類專業方興未艾、前途無量。作為旅游服務類專業的教師則要認真學習、研究和實施新專標,自覺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和職業技能,適應產業行業發展需求,熟悉企業情況,積極開展課程教學改革,肩負起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職責。
責任編輯朱守鋰特約編輯吳寧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