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南安普敦大學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新型壓力傳感器,并稱其為“第二皮膚”,它可以預防截肢者因長期活動不足所發生的局部潰瘍。這是首次為遭受假肢摩擦痛苦的截肢者所研發的新技術。傳感器的整體很薄,像一枚金色的小郵票,研究者把它設計成了襯墊型,原理就是緩沖假肢對截肢處的壓力和疼痛。而且它會把患者行走時產生的壓力情況和個人感受及時反饋給研究人員和臨床醫生,用以檢查是否需要調整假肢來減少疼痛。因為大量下肢截肢者可能患有神經損傷,皮膚觸覺減弱,經常會感覺不到疼痛,但當發現時再進行治療已經晚了,一旦軟組織損害,很可能導致感染。研究人員正計劃開發一個智能手機的警示燈,只是在原有的傳感器中墊多一層,改變一下形狀。要是警示燈亮了,就意味著你要去醫院做進一步檢查了。傳感器目前還在研發中,預計在未來的三年內向患者推廣,還可以緩解因長期坐輪椅或長期臥床而長褥瘡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