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三郎
驚喜還是警報?我在手術室見證過很多孩子的出生過程,不乏驚險場面。在醫生心里,嬰兒的第一聲啼哭,是人世間最美妙的聲音。哭聲是幫助醫生判斷嬰兒狀態的重要指標。那些出生后沒有哭聲或發不出任何聲音的嬰兒,很可能是出生窒息。出生窒息是導致全世界新生兒死亡、腦癱與智力障礙的主要原因之一,甚至會導致死亡。
在父母耳朵里,哭聲就是嬰兒發送給你的指令。只要一開腔,新科父母保準立即行動起來。薩塞克斯大學的思維實驗室通過研究發現,女性在睡眠中比男性對嬰兒哭聲更為敏感,男性則更容易因汽車警報聲、風聲而醒來。新科媽媽甚至能把嬰兒哭聲的各種變化弄得一清二楚,音量、節奏、停頓一個不落。因此,夜深人靜時,當媽媽因嬰兒哭鬧而手腳忙亂時,父親卻可能還在打鼾。
惱人的哭聲 嬰兒的淚腺直到三歲才完全發育成熟,最初的啼哭大多沒有眼淚。其他哺乳動物也會流眼淚,但哭是人類獨一無二的技能。嬰兒的啼哭總是毫不隱藏,直接開放。我曾反復回味兒子蘆柑的哭聲。他的哭腔,初始像是一只小乳貓,嚶嚶地緩慢開始,漸而連續起來,最后仿佛萬馬奔騰不可阻擋,直至撕心裂肺十分無賴的境地。就仿佛是,你就要將他丟棄,再也不管不顧,他才如此哭腔。于我而言,這哭聲讓我心率加快,想吐的感覺油然而生。再然后,在肝膽俱裂的感覺抵達之前,一瓶剛沖好的奶已經堵上他的小嘴;要么,一片光潔干燥的尿片,重新攻占每天屎尿糊糊不斷的屁股地帶。
從科學上講,我的反應可以解釋得通。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的研究發現,人類最討厭的聲音里,排名靠前的是刀子刮玻璃瓶、叉子刮玻璃、粉筆刮黑板、指甲刮黑板。這些聲音的頻率介于2000~5000赫茲,人類對其最敏感。從主觀感覺上來說,這種聲音令人難受,起雞皮疙瘩。嬰兒的哭聲就在這個頻率區間內,它使新科父母無所適從,只能趕緊尋找方法消除這“擾民”的哭聲。
終結哭聲 英國牛津大學的心理學家莫滕·克林格爾巴赫通過研究發現,嬰兒的哭聲可以提高成年人的反應能力。原來,嬰兒的哭聲對成年人大腦是一種特殊的刺激,會誘發出戰斗或逃避反應,它使人心率加快,血壓升高,驟然緊張起來,使人不能無動于衷。即便這種哭聲并非來自自己的孩子,這種效果依然存在。從進化的角度而言,嬰兒的哭聲是為了尋求幫助,成年人則一聽到嬰兒哭便會立即作出反應。
嬰兒哭聲真把新科父母折騰得夠嗆。國外有一種叫做哭聲分析器的玩意兒,據說可根據哭聲節奏、強度與頻率,分析哭聲原因,幫助父母判斷嬰兒到底是餓了、困了,還是不舒服。這種貌似高級的儀器是否有效,卻沒有人研究過。不過,終結這哭聲的最好方式,大概是走上前去,摟抱起來,再用排除法分析每一個可能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