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月明
[摘要]就古箏的演奏教學而言,教會學生運用體態律動加強古箏的演奏藝術效果是非常重要的。在古箏的教學及演奏中,體態律動也可以發揮出極大的提升促進作用。本文就古箏演奏教學中的體態律動進行了具體探討。
[關鍵詞]古箏演奏;古箏教學;體態律動
古箏作為我國的傳統演奏樂器之一向來備受喜愛,時至今日仍然有很多人對演奏古箏心存欽羨。古箏不僅可以給聽眾帶來豐富的聽覺享受,而且可以通過演奏者的體態律動營造出優美的視覺享受。
一、體態律動及其作用
“體態律動”又被稱之為和樂動作,顧名思義就是隨著音樂做出應和的動作,以此表達自己的內在情感。簡單說來,體態律動是一種在音樂陪伴下出現的富含節奏感和韻律感的身體運動特殊狀態。
達爾克羅茲曾說,身體是一種特殊的樂器,在身體律動的過程中,人們不僅實現了對音樂的再現,而且激醒并展現了人類的本能,它對塑造人類的節奏感而言是至關重要的。體態律動不僅可以通過肌肉的收縮來展現情緒,而且可以借助手勢、體態等肢體動作對外展現人的內心情感,或者將內心情緒以應和音樂律動的方式展現出來。達爾克羅茲還自己出,演奏器樂必須先掌握被演奏的樂器(即具體樂器)以及演奏的“樂器”(即演奏者)。
從這種觀點去思考古箏演奏教學,就可以理解為在演奏古箏時演奏者不僅需要掌握一定的古箏演奏技藝,而且還需要學習并發揮出體態律動對古箏演奏的提升作用。換言之,對于古箏演奏而言,演奏者需要掌握一定的身體操控能力和一定的肢體表達動作,并以此為媒介和途徑再現出古箏所彈奏的樂曲內涵。因此,在進行具體的古箏彈奏教學時,學生不僅需要學習一定的彈奏技巧,還需要對體態律動進行研究和運用,將體態律動與古箏演奏巧妙結合。只有這樣,古箏演奏才會營造出更立體而豐富的審美體驗。
二、體態律動在古箏教學中的運用意義
(一)體態律動使學生認識音樂語言
人們在聽到音樂時不自覺地肢體運動往往是一種受到啟發的外在表現。換句話說,這種跟隨音樂產生的身體運動是來自音樂而又再現音樂的。由此可見,運動與音樂之間是存在相互補充關系的。體態律動也可以理解為一種對音樂進行具現化、外現化展示及表達的特殊肢體運動,它所具備的影響力和刺激力能夠促使學生在演奏古箏時更加投入,并以此加深他們對音樂的感知和體悟。體態律動的本質,就是以演奏者的身體作為一種特殊“樂器”,演奏者通過不自覺地肢體運動來感知并再現其所聽到或者演奏的音樂內涵。
(二)體態律動能培養學生的節奏感
對每個人來說,感知節奏的最佳媒介就是我們的身體。但如果在進行身體運動時僅僅是無意識地運動,或者說缺乏必要的大腦思考,這樣的身體運動是對領悟音樂節奏無益的。此外,音樂所蘊含的力度、節奏等因素都可以在身體運動和肌肉收縮中形成對應體現。因此,人的身體也是體驗節奏時的首要載體。為了更好地體悟并再現音樂的節奏,必須滲透充足的體態律動教學。只有引導學生將直覺性運動與邏輯思維相結合,學會對身體律動進行有效地調控,即將有效的體態律動與古箏演奏相結合,才是真正有效的古箏演奏教學。
(三)體態律動能培養學生內心聽覺
內心聽覺對于古箏演奏的學習者而言是必不可缺的一種基本音樂能力,它對于演奏者體驗音樂及表現音樂都至關重要。只有具備了這種無需人聲或樂器就能夠想象音樂的能力,學生們才能夠更快地感知和記憶音樂。簡單說來,內心聽覺可以幫助音樂共鳴的產生。這種對聲音及運動的“內化”處理,有助于學生完善現有的個人演奏感覺,并促進深層記憶的產生。體態律動將運動感知和音樂感知巧妙結合,有助于在短期時間內培育出學生應有的音樂感知能力和個人反應能力。這對于學生養成必備的音樂體驗能力及音樂表現能力非常重要。
三、體態律動在古箏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一)肢體控制
很多初學者在彈奏古箏時經常出現的狀況之一就是肢體控制不當導致肌肉緊張過度,情況較嚴重的學生甚至會出現肩部、背部等部位格外酸痛的癥狀。為了幫助學生糾正不正確的演奏姿勢,并使緊繃的肌肉得到有效放松,很有必要在演奏教學中融入體態律動。體態律動的加入使得古箏演奏時學生的肩部得到有效放松,演奏時手腕、前臂、上臂等部位才會比較放松。只有這樣學生在練習演奏時才能夠花較少的力展現出較好的演奏姿態,并營造出優美的古箏聲效。古箏演奏時學生們的上臂須要經常做出內收、外展、屈伸等動作,只有將這些必要的演奏動作與“松弛”的體態律動進行有機結合,學生才能夠在借助體態律動的方式下使自己的古箏演奏更加協調和自然,才能夠展現出古箏特有的舒緩、悠遠感。
(二)指法力度
古箏作為特殊的彈撥弦樂器,在具體的演奏過程中是須要運用多種特殊彈奏指法的,這些指法往往必須通過特殊的身體運動才能夠完美的展現出來。此時單靠機械訓練產生的條件反射來展現“顫音”指法,往往并不會彈出較好的顫音。顫音出現的音節往往在整篇樂曲中是具有特殊意義和獨特情感的,單靠機械彈奏是萬萬不行的。因此,諸如此類的特殊彈奏指法練習,是須要結合體態律動進行的。除此之外,特殊指法是必須配合獨特的手指發力方式才能夠順利呈現出來的。還是以顫音為例,要想演奏出完美的顫音必須在體態律動中順勢運用好手臂自身的向下壓力并保持掌心是自然收攏的,才能夠借助自身重量傳遞出的作用力彈奏出更加自然、優美的箏音。
(三)運氣吐納
彈奏古箏時各個音節、音章之間的內在起伏,往往是與演奏者的運氣吐納協調一致的,也正因如此完整的古箏樂曲演奏完成時演奏者和聽眾的情緒都會隨之產生變化。因此,在練習演奏古箏時,協調好呼氣與動作之間的配合是很有必要的。向上發力時吸氣、向下施力時呼氣,演奏開始前吸氣、樂段過渡時呼氣,音調悠揚時吸氣、音調凝重時呼氣,都是古箏演奏中的運氣吐納要點。除此之外,古箏演奏時的旋律主要集中在右手,因此演奏者必須做好內在氣息的右向流轉。這種內部氣息的流轉不僅可以引導演奏者體內的力量,而且可以幫助演奏者加深對音樂本身的深度思考。除此之外,學生還需要根據古箏樂曲的具體情感特征和內在氣勢,調整體態律動做出對應的身體姿態,以此增加古箏彈奏的感染力。
四、結語
古箏的演奏教學中,尤其是需要注意對學生音樂感知力和音樂再現力的培育,將樂曲所內含的旋律、節奏與學生的體態律動相結合,提升個人情感和音樂認知的表達能力,并以此增加聽眾的審美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