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脊梯田距龍勝縣城27公里,距桂林市區103公里,龍脊梯田分布在海拔300~1100米之間,坡度大多在26°~35°之間,最大坡度達50°。從山腳盤繞到山頂,小山如螺,大山似塔,層層疊疊,高低錯落。從高處望去,梯田的優美曲線一條條、一根根,或平行或交叉,蜿蜒如春螺,披嵐似云塔,展現出動人心魄的曲線美。其線條行云流水,瀟灑柔暢;其規模磅礴壯觀,氣勢恢宏,有“梯田世界之冠”的美譽。
從流水湍急的河谷,到白云繚繞的山巔,從萬木蔥蘢的林邊到石壁崖前,凡有泥土的地方,都開辟了梯田。那起伏的、高聳入云的山,一級一級蜿蜓著登上藍天。梯田,像天與地之間一幅幅巨大的抽象畫。每個看見這一景色的游客的心靈都會被深深地震撼,這是一種難以言表的、被大自然的神奇以及人類的智慧所引起的震撼。這里一年四季景觀各異,陽春,水滿田疇,如串串銀鏈山間掛;夏至,佳禾吐翠,似排排綠浪從天瀉;金秋,稻穗沉甸,像座座金塔頂玉宇;隆冬,瑞雪兆豐年,若環環白玉砌云端。這種景象可以稱得上是人間一大奇觀。有趣的是,在這浩瀚如海的梯田世界里,最大的一塊田不過一畝,大多數是只能種一兩行禾的碎田塊,因此有“蓑衣蓋過田”的說法。
據說當地曾有一個苛刻的地主交代農夫說,一定要耕完206塊田才能收工,可農夫工作了一整天,數來數去只有205塊,無奈之下,他只好拾起放在地上的蓑衣準備回家,這時他竟驚喜地發現,最后一塊田就蓋在蓑衣下面!
龍脊梯田景區內居住著壯族、瑤族兩個民族,以壯族為主。龍脊的壯族是北壯的代表,服飾獨特,風情獨具,在這里你可以看到古樸的壯族民間舞蹈和保護完美的壯族服飾,可聽到優美的壯族山歌,感受原汁原味的壯族風情、傳統習俗,龍脊銅鼓舞、師公舞、打扁擔令人耳目一新,此外,還有古樸的壯鄉民居,香醇味美的龍脊茶和龍脊辣椒,沁人心肺的龍脊水酒。
“七星伴月”是龍脊梯田的精華,是七個小山頂梯田和一個大的山頂梯田。
關于七星伴月的來源,還流傳著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相傳幾百年前有一個叫阿星的壯族小伙愛上了一個叫阿月的瑤妹。當時村寨里有非常封建的思想,壯族和瑤族的青年男女是不能通婚的,如果結婚了那就是犯了寨規,要被族人懲罰的。為了避開雙方族人的目光,他們幾經周折來到一個四季被云霧繚繞的高山過著隱居的生活,他們開山種田,沿著山底用竹筒做水平尺開出了一層層圍繞著山頂的梯田。阿星和阿月相親相愛生兒育女,不久他們便有了三兒三女,一家人過上像蜜糖一樣甜的生活。
但好景不長,阿月有一天上山砍柴,被他們的族人發現了。突然有一天晚上,瑤王帶領著族人,團團圍住了他們的茅屋,把阿月押回了瑤寨,關進了寨牢里。可憐的阿月天天遭到族人的唾罵,更加思念丈夫和六個兒女,精神日益崩潰,加上饑寒交迫,不久含恨而死。阿月死后就埋在現在的月亮田里。有一天,阿星帶著六個兒女來到墳前祭拜阿月,那一聲聲撕心裂肺的哭喊感動了上蒼,這時天空忽降大雨,老天也同情地流下眼淚,剎那間雷電交加,狂風大作,待天晴后,阿星和六個兒女都不見了,只見七個大小各異的土山包,陪伴在阿月的墳前,形成了現在“七星伴月”的奇特景觀。后人傳說,阿星和阿月還有他們的兒女都升了天,變成了天上的星星和月亮,在天上過著快樂的日子。
現在當地平安村的壯家還有一個習俗,每年農歷八月十五的時候,只要你看上了誰家的姑娘,你可以偷偷地告訴她今晚在月亮田約會,姑娘若是中意你的話會準時赴約的,看著皎潔的月亮和滿天的星星許下一個愿望就可以實現你們的愛情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