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劉亞亮 出生年(月):1986.09.28 性別: 男 民族: 漢 籍貫:河北唐山
學歷: 本科 職稱: 助理工程師 研究方向:礦建
摘要:根據國內各大煤礦目前的生產經營形式和現狀,絕大部分煤礦的生產一線工作面基本不能進行正規合理的作業循環,導致一線人員超負荷的工作,給煤礦安全生產帶來了巨大的不安全因素和隱患。相關部門提出了三按管理的理念,從理論和制度上來規范煤礦的作業形式,同時給正規循環一個導向作用。本文根據唐山礦業分公司的實際情況,以井下矸石分選系統為實例,簡要介紹了依據三按管理中按設計施工的理念進行施工,在唐山礦生產實際中的應用及取得的效益,給同行業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三按管理 設計 施工 井下矸石分選
中圖分類號:F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1(c)-0000-00
引言
三按管理工作是唐山礦業分公司按照集團公司、煤業分公司的要求,依據自身情況不斷深化、細化和探索的,“按規范設計、按設計施工、按標準驗收工作”的簡稱。三按管理理念是依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行業規定及要求,根據現目前煤礦行業的作業方式而提出的一項管理理念。該理念包括了施工的所有內容,從施工前的設計規定,到施工時的施工標準及施工后檢驗的方式。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技術部門如何設計、區科如何施工,安管部門如何檢查的問題。
而井下矸石分選系統是指唐山礦業公司主運皮帶卸載點處加分級篩,將粒徑大于50mm的煤和矸石篩分出來,在井下建立洗選車間,將煤和矸石洗選出來,煤經破碎后返回煤倉,矸石破碎后進入充填系統。現以該分選系統為例,簡述唐山礦業公司開拓工程“三按”管理辦法中按設計施工的一些情況。
1. 按設計施工的概念
按設計施工,就是作業場地、施工過程必須時時處處按設計標準要求進行管理和操作的施工作業過程。
2. 按設計施工的目的
通過按設計施工,井下所有工程都有設計和標準。最大限度地消除安全隱患,減少和避免施工過程中的重復勞動所造成的經濟損失
3. 按設計施工的意義
按設計施工實現了兩個轉變:施工管理從傳統的經驗型管理向現代化施工管理轉變,施工安全從事后被動管理向事前、事中的主動管理的轉變
4. 按設計施工的依據
按設計施工的依據主要包括設計圖紙,設計說明書,一通三防設計,地質說明書,供電設計和排水設計六部分。
5. 設計實例
以井下矸石分選系統施工為例,本工程位于南翼11水平,工程F5070開門位置在504副巷,終點貫通位置在7010皮帶機頭,工程F5080開門位置在11水平翻籠車場,終點貫通位置在5020機頭。本工程主要在5煤層頂板以上施工,屬疏干區,無涌水,附近老硐無積水,總工程量約1000m。
其中設計圖紙和設計說明書由技術部開拓組提供,地質說明書由地質科提供,供電和排水有技術部機電組提供,一通三防設計由技術部安全組負責。根據各個單位提供的設計依據,施工單位在第一時間明確了該工程的具體施工工藝及各種相關數據,使施工單位有一個明確的目標,避免了盲目施工。
例如設計中規定出了,開門加固:504副巷為砌碹支護,F5070開門采用拱形抬棚方法,其它地點為錨網巷道,采用錨索抬棚法,正常區域采用錨網噴支護;皮帶機頭采用架棚噴漿聯合支護,跳汰機硐室采用鋼筋混凝土碹支護。
這樣施工單位能根據設計要求直接對巷道進行施工,避免了施工單位因遇到各個不同地質條件而不知道采取何種支護形式的弊端,也就是設計超前于生產并能指導生產,這才是按設計施工的精髓。還需要強調的是施工策劃和組織,這兩方面也是按設計施工不可或缺的部分。
5.1施工策劃
即考慮到施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根據這些情況在施工之前規劃并制定好施工所要達到的各項指標要求,及所需要的各種材料和設備的數量,比如巷道成型規格,出矸設備的選取,壓風排水管路的確定,開門位置的加固等
5.2 施工組織
優化工序就是根據施工現場實際設備使用和工序間的配合等因素,應用網絡技術,不斷調整工序的銜接過程,達到工序最優化。
原掘進班工序:開工準備→看線、掄尺、定眼位→打下半部炮眼→搭腳手→打上半部炮眼→裝藥→放炮→驗炮→灑水降塵→找掉→頂部掛網→打頂部錨桿→出矸→下部掛網→打下部錨桿。
根據施工現場條件,可以利用爆破后的矸石做腳手,不需要再搭設腳手,不僅減少了工序環節,而且減少了下道工序的工作量,從而保證了正規循環作業的正常運行。
優化后掘進班工序:開工準備→出矸→打下半部炮眼→裝藥→放炮→灑水降塵→找掉→驗炮→頂部掛網→打頂部錨桿→看線、掄尺、定眼位→打上半部炮眼→出矸→下部掛網→打下部錨桿→出矸。
應用系統工程方法、網絡工程方法和排隊論等方法。對每個整體開拓分成各個單項工程,再將單項工程分成幾個節點、重點部位。然后對工程銜接和循環環節排隊,再應用管理手段優化,確保每個正規循環作業正常有序運行。
6. 體會
按設計施工是三按設計中的重要一部分,井下矸石分選系統工程到目前已經完成了有快兩年的時間,但是正是因為了我礦結合實際情況,按照設計進行了有針對性的施工,該工程的大部分巷道并沒有顯現出明顯的地壓影響,這也在無形中減少了巷道治理這項巨大的投資消耗。同時按設計施工,使得一些重點位置,比如跳汰機的位置,雖然經過了兩年的時間,但是依然能過承受近期起吊和設備安裝等各種工程。最后要說明的是施工組織和優化工序,這兩部分大大的減少了人員的使用,并有效的提高了施工速度,降低了工期。
參考文獻:
[1] 韓明. 隧道瓦斯災害危險性評價研究[D]. 長沙:中南大學, 2012.
[2] 康小兵. 隧道工程瓦斯災害危險性評價體系研究[D]. 成都:成都理工大學, 2009.
[3] 蘭鳴. 建設工程施工組織設計優化研究[D]. 北京:北京林業大學, 2010.
[4] 石維明,朱柏石,馬云東. 礦建施工優化設計技術的發展[J]. 阜新礦業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2,03:18-21.
[5] 熊權湘,顏紅芹. 現代煤礦高效掘進技術淺談[J]. 職教與經濟研究, 2013,02: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