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磊 盛磊 劉雪峰
摘 要:高校貧困生工作是關系到學生成長、學校發展、和諧社會建設的熱點問題。目前,高校有一定數量的貧困學生,亟需幫助,不讓一個大學生因家庭貧困而輟學,是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這不僅是經濟問題,也是政治問題,體現了社會公正、教育公平。貧困生認定工作是開展貧困生幫扶救助工作的第一步,也是重點和難點。本文首先從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層面分析了當前貧困生認定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然后又給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本文的研究對完善高校貧困生認定工作將起到一定的理論補充,同時為政府、學校出臺相關政策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關鍵詞:學生 家庭生認定 對策 誠信
中圖分類號:G6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1(c)-0000-00
1 引言
高校貧困生工作是關系到學生成長、學校發展、和諧社會建設的熱點問題。目前,高校有一定數量的貧困學生,亟需幫助,不讓一個大學生因家庭貧困而輟學,是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這不僅是經濟問題,也是政治問題,體現了社會公正、教育公平(李長春,2006)。做好經濟關注對象的認定工作,是保證國家和學校的各項資助政策真正落到實處,確保資助工作公平、公正的前提。經濟困難學生認定是做好學生資助工作的前提和基礎。
教育部、財政部在《關于認真做好高等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的指導意見》中指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是指學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籌集到的資金難以支付其在學校學習期間學習和生活基本費用的學生。然而由于種種復雜的原因,高校貧困生認定工作一直存在很大的爭議,我們需要從源頭出發找到問題的根源,以此給出相應的對策。
2 當前貧困生認定工作存在的問題
貧困生認定工作是一個涉及政府、學校、家庭和學生個人的系統工作,這就造成了認定工作的復雜性,其中的問題也不是由單一因素決定的,而是幾個方面互相聯系、互相影響的結果。
2.1 宏觀層面上的原因
一、宏觀層面上涉及的主體對象主要是政府,當前高校認定學生是否貧困的重要依據是看生源地政府部門的貧困證明或蓋章認定的《高等學校學生及家庭情況調查表》。但是證明的真實性受到廣泛的質疑,很多民政部門不能全面了解學生家庭情況,加上對該項工作不認真,因此很難給出正確的評判,于是很多非貧困生可能輕而易舉拿到“貧困證”,而確實困難的學生因為沒有順利開具“貧困證”就被學校劃歸到非貧困生行列。
二、貧困的度量存在很大困難。首先是收入信息不透明,一方面家庭收入的來源不確定,另一方面全面收集和計量家庭收入很難開展。其次是地區經濟的差異導致了家庭收入不具有可比性,貧困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學生家庭所在地區經濟發展狀況發展不同,使得家庭的貧困程度也不同。另外中國城鄉二元結構的差異程度日益成為度量學生家庭收入貧困程度的難點。再次是收費標準的不統一,由于我國各地物價水平差異,各校乃至各專業的收費標準也不盡相同,使得學生生活費和學費的支出存在很大差異,從而難以準確把握貧困生的經濟需求。
2.2 中觀層面上的原因
一、中觀層面上涉及的主體是高校。目前高校認定學生是否貧困往往根據新生入學時的家庭經濟登記表和貧困證明,貧困生資格一旦確定,大學四年一直不變,這種做法使得一開始由于種種原因沒有被認定為貧困生的同學或者中途家庭遭遇變故的同學沒有了再被認定為貧困生的機會,而那些靠“假證明”獲得貧困生照顧政策的假貧困生可以一直享受國家的優惠政策。這種方式是一種靜態的處理方式,沒有考慮到學生情況的可變性。
二、采用“選舉”的認定方式主觀性太重,其公正性受到質疑。有些學校為了體現評定的“公正性”,會采用班會投票的方式。這種方式受到個人口才與演講能力等因素的影響,造成拉關系、走后門等惡劣后果,非貧困生鉆空子的幾率大增,對貧困生的自尊心也是嚴重傷害,增大了他們的心理負擔。
三、有些學校設有評議小組,由學校領導、輔導員組成,定期對貧困生的困難情況進行評議,這種方式在不能很好的保護貧困生隱私和尊嚴,沒有一個切實可行的評定標準,主觀性很強,另外使得貧困生整天生活在被監督的壓力之下,似乎新鞋、新衣服都成了奢望。
中觀層面上看,學校在認定貧困生時,存在種種困難,需要考慮多方面問題,如何調和各方面的因素是亟待決絕的。
2.3 微觀層面上的原因
微觀層面上涉及的主體是學生本人和家庭。主要問題是學生和家長的誠信問題。部分學生誠信意識淡薄,一些并不困難的學生冒充貧困來騙取資助資金,甚至“走后門”、“托關系”開貧困證明,申請材料一應俱全,然后拿著資助大肆揮霍。而一部分家庭確實困難但性格內向的貧困生,因為沒有積極主動申請使得貧困生認定工作難以順利開展。
3 做好貧困生認定工作的對策和建議
針對貧困生認定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要建立科學合理的貧困生認定體系的長效機制需要從宏觀、中觀、微觀層面上逐一解決。
3.1 宏觀層面上的解決方案
近年來政府在幫扶救助貧困生方面出臺了大量相關政策和措施,投入了大量財力、物力,但是在保障措施上還有待加強。
一、做好貧困生生源地的誠信認定機制。貧困生認定起源于生源地政府,保證認定的準確性先要做好源頭認定工作。國家需出臺相關政策法規指導生源地政府做好貧困生認定工作,加大貧困證明的審批力度,監督民政部門開具貧困證明的公正性,明確生源地認定部門的責任與義務,并將其列為民政部門執政能力的考查范圍。
二、建立全國聯網的學生信息資料庫,使得學生在入學之初,學校便能掌握學生家庭情況的一手資料。此資料庫包含貧困生的家庭成員、經濟收入、家庭成員工作職位、學生在校表現、受資助情況等等。此資料庫需由生源地政府部門、學校、家庭如實填寫,并隨著學生檔案的轉移資料庫相應轉移到學生所在高校,由高校相關部門查閱、備案、增添、修改,保證資料庫的準確性和時效性。
3.2 中觀層面上的解決方案
在中觀層面上,需要學校在黨中央和國務院的指導下,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制定符合本校實際的貧困生認定工作體系。
一、以動態的視角進行認定,建立完善的貧困生信用檔案,建立科學規范的貧困生數字平臺。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完善貧困學生的檔案管理,以動態的視角關注貧困生的成長,及時發現他們的需求。貧困生數字信息管理平臺,主要包含學生基本信息庫,學生受助信息庫,學生貸款管理系統和學生勤工助學資料庫。
二、構建權利義務對等資助模式,保證認定工作的準確性。目前的資助多數是無償的,學生只有索取沒有付出,很容易助長不勞而獲的思想,也使得一部分非貧困生蠢蠢欲動。學校應拓寬勤工助學渠道,增設更多勤工助學崗位,在資助中強化權力義務對等的觀念。一方面,培養貧困生戰勝困難,直面挑戰的人生觀,培養他們的職業素養,另一方面更好的識別貧困生,因為非貧困生一般是不愿意付出這種勞動的,從而大大節約了認定成本,迅速找準資助對象。
三、建立定性與定量化相結合評判體系和評價指標。評價體系和評價指標的設計是為了更加客觀公正的認定貧困生,最大程度的消除主觀認定上的缺陷。在該體系中,從辯證的審視角度出發,考慮了學生生源地經濟差異、城鄉差異、學校層次、專業類別、家庭變故等因素。評價指標中包含定量化與定型化指標,同時兼顧動態化數據指標和辯證的審視態度,從而使得認定工作更加科學合理。
四、做好認定后的監督工作,從而保證國家、學校和社會資助資金得到合理有效利用。監督中可以采用設立意見箱或者抽樣調查的方式,同時學校相關部門和輔導員應該加強與貧困生的交流與溝通,及時掌握貧困生的生活學習狀況,了解資助資金的使用情況,善始善終做好貧困生認定工作。
3.3 微觀層面上的解決方案
在微觀層面上主要加強對大學的誠信教育,培養團結互助友愛的校園文明新風。現在一部分大學生誠信意識淡薄,社會責任缺失,“假貧困證證明”“假低保證”“假殘疾證”嚴重影響了貧困生認定工作的順利開展。因此對大學生開展誠信道德教育是保證認定工作準確性的重要內容。同時高校應該開展主題講座,討論班會、宣傳冊等方式,宣傳國家、學校對貧困生的資助政策,樹立典型,用優秀貧困大學生的事跡感化在校大學生,樹立文明新風,培育集體主義和同學們之間的真摯感情,發揚中華民族“仁義禮智信”的優良傳統,為貧困生認定工作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
4 結語
貧困生認定工作是一項復雜的工作,是貧困生工作的起點,也是重要組成部分,只有綜合政府、學校、家庭和學生各方面力量,統籌規劃,建立健全認定體系,加強監督與引導,才能保證認定工作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 楊晴。高校貧困生認定的路徑【J】。教育學術月刊,2009.8.
[2] 李少榮。建立和完善高校貧困生認定制度的探討【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年第6期。
[3] 畢鶴霞,沈紅。貧困生判定的難點與認定方法探究【J】。高教探索,2008年第5期。
[4] 卞雅瓊。新的資助政策下高校貧困生認定工作的難點及對策探析【J】。文教資料,2009年9月號上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