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玲玲 王丹云
摘 要:STS( Science,Technology and Society ) 是一門研究現代科學、技術與社會之間相互關系,探索三者之間發展規律的綜合性、應用性很強的學科。科學、技術與社會是自然辯證法的主要研究內容之一,有關科學、技術與社會(STS)的研究由來已久,國內外相關領域的專家也進行了很多論述,本文主要對國內外對STS的研究現狀進行匯總,讓更多的人了解STS的研究內容,關注STS的動態發展,從哲學的角度看到科學、技術和社會三者之間的互動關系,以科學技術的發展促進社會的和諧進步。
關鍵字:科學技術與社會 研究現狀 產業 中國語境
中圖分類號:G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1(c)-0000-00
STS是一門研究科學、技術與社會相互關系及其互動規律的多學科、多領域的綜合性新興學科。早在1938 年,美國學者默頓就在《17世紀英國的科學、技術與社會》一書中就第一次提出了“科學、技術與社會”這個概念,并提出了著名的默頓命題之一:經濟、軍事和技術問題是17世紀英格蘭科學革命的重要原因。同樣默頓指出:歸根結底,十七世紀是現代科技及其各技術分支還只是處在開始的時期,雖然默頓命題針對的是十七世紀的英格蘭,但默頓命題突出了科學技術對社會的重要影響并強調要對它們之間的互惠關系進行研究。近年來,全球的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更是獲得了非常顯著的進展,許多重要的專業期刊都不同程度地編發了科學技術與社會的文章,并對相關的一些學術活動做了重要的編述和整理,在這些學術論文和學術活動中對STS研究的重點和熱點問題都有涉及和討論。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有關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研究也進入了新階段。國內外對科學技術與社會(STS)的研究現狀有一個更清楚的了解,相關的學術論文也有很多,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1 國際有關STS的現狀研究
2010年4S學會( Society for Social Studies of Science,科學的社會研究學會)年會在日本東京召開,這次會議內容表現出了更多的學術比較性,許多學者開始反思歐美的STS研究傳統,主張建立多文化視角中的STS研究。開始關注各種各樣的全球問題,其中探究全球問題解決中的科技與公共政策的論文數量為最多,表現出了區域化、復雜化、多元化、經驗化和現實化等特征。
相關的學術論文還有馬會端,陳凡的《科學技術與社會發展:國際STS研究的多元化走向——第24屆國際科學技術與社會會議述評》等。《科學技術與社會發展:國際STS研究的多元化走向——第24屆國際科學技術與社會會議述評》這篇文章主要表現了STS的多元化研究趨勢,在既定的大會主題下,學者們分別對埃呂爾技術社會思想,技術與能源環境政策等問題進行了討論。同時,也涉及STS教育、技術民主化、科學技術的社會建構、技術倫理、技術創新等諸多層面的問題。既從技術哲學的角度,又從科學技術與社會的角度,對當前人類社會發展面臨的問題及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了廣泛交流。
2 中國有關STS的現狀研究
自從STS在中國誕生以來,國內的學者一直都從學派述評和思想評介兩個方面進行研究,可以說,我國STS學者較為全面的了解了國際STS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和理論,初步構建起了STS研究的理論圖景。目前,STS既要堅持“形而上”的理論研究,又要拓展實踐研究領域,使其在現在的學術潮流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如東北大學的陳昌曙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的殷登祥教授、東北大學的陳凡教授等對“STS的基本理論問題”、“ STS與中國國情”和“技術的社會化”等問題的探討并取得主要的成果。相關的學術論文有陳凡,陳佳的《論技術的社會化與STS的中國化》(2013年2月,自然辯證法研究);金俊岐的《關注產業:STS研究的新視野》(2012年1月,河南師范大學學報);田鵬穎的《科學技術與社會(STS)——人類把我現代世界的一種基本方式》(2012年6月,科學技術哲學研究)等。
陳凡教授指出STS中國化路徑可以走以下幾條道路:1.立足于中國時間情景的STS,澄清中國語境;2.堅持馬克思主義傳統的STS,要用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直指導我國的STS研究;3.植根于中國文化的STS,深刻把握中國傳統哲學文化尊重自然和求真向善的精神,真正做到“古為今用”;4.聚焦于中國問題的STS,比如“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航空航天工程、轉基因食品”等,這些都是中國STS研究本土化應該關注的重大現實問題。
研究的目的在于應用,研究科學、技術對社會產生的正面或負面的影響的目的是要使科學、技術更好地促進社會的發展,造福于人類。在探索未來我國STS研究的發展道路的過程中,我們將STS中國化的問題提出來,指出在中國的科學技術實踐領域中,將STS的基本理論和中國STS的實際相結合,并最終形成中國語境的STS。這是當前我國STS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同時,關注產業研究也是STS拓展新領域的一個重要方向,關注產學研結合,產業創新與革命等問題也是STS的一個重要內容④。總而言之,STS要有中國風格和中國特色,研究STS要真正的為我所用。
參考文獻
[1][美]羅伯特·金·默頓.十七世紀英格蘭的科學、技術與社會[M].范岱年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21,112,259.
[2]陳凡,陳佳.論技術的社會化與STS的中國化[J].自然辯證法研究.2013.2
[3]陳凡.我國當代科技與社會(STS)研究的現狀及發展[J].自然辯證法研究.2011.12
[4]金俊岐.關注產業:STS研究的新視野[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1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