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俊俊 李思其
近期,恐怖襲擊事件喧囂塵上,法國、美國接連遭到恐怖襲擊,IS又宣布派400名襲擊者進入英國,俄、美、法、德等都宣布將對IS實施打擊,土耳其擊落俄羅斯戰機,地區沖突風險升溫。在此形勢下,上海合作組織(以下簡稱上合組織)總理峰會于12月14日至15日在中國河南鄭州召開。保障地區安全,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一直以來都是上合組織的主要任務,此次峰會的召開也吸引了全球眾多關注反恐人士的目光。
反恐不能僅靠一己之力
12月3日,普京在年度國情咨文中就建立國際反恐戰線的問題闡述了觀點,“當前恐怖主義的威脅正在不斷上升,而任何國家都不能靠一己之力戰勝國際恐怖主義”;“各國需要擯棄所有的爭議和分歧,建立統一的反恐陣線”。
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對此答記者問,表示關于普京總統呼吁在聯合國主導下建立反恐統一戰線,中方在反恐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和明確的。中方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反對在反恐問題上持“雙重標準”;主張國際社會按照《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及其他公認的國際關系基本準則開展反恐合作。
對于反恐的“雙重標準”,我國著名反恐專家李偉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由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反恐活動中帶有非常明確的雙重標準,并將雙重標準當成其核心利益,導致了當前國際上很難形成反恐合力。形成廣泛的國際統一反恐戰線顯然還需要各國在反恐態度上協調一致。李偉說:“國內和國際反恐存在差異,當前任何國家的國內反恐都是主權內的反恐,在實施方面遠遠強于國際間的反恐。”面對不斷蔓延的恐怖主義,李偉認為,“國際合作是反恐工作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由于恐怖主義的跨國性,一個國家很難僅僅依靠自身力量完成全部反恐工作,因此我國必須要加強國際間的反恐合作。”
保障地區安全的上合組織是區域反恐合作的重要平臺,主要成員國中俄兩國的反恐合作是區域安全保障的重要力量。從上合組織和中俄雙邊合作中可以看出,中俄兩國采取的反恐手段與反恐立場非常相似,這也是兩國間相互信任并聯合舉行反恐演習的基礎,正如俄羅斯駐華大使安德烈·杰尼索夫在接受俄新社采訪時所表示的那樣,北京與莫斯科正通過相關部門的信息交流在反恐方面展開有效合作,相關部門互換情報。他指出,兩國在國際機構與地區組織等各個方向都在發展反恐合作。杰尼索夫說:“我們與中國在聯合國及安理會反恐委員會等國際機構下正進行著積極合作。雙方的立場在大多數情況下是相符的,沒有原則上的分歧,因為雙方受到的挑戰基本上是一樣的。其次是在地區組織內的合作。在上合組織框架下有聯合組織內所有國家并長期運作的特別反恐機構,正進行非常重要的工作。”
網絡反恐形勢緊迫
以往,上合組織成員國圍繞反恐開展的演習多是針對傳統恐怖活動采用暗殺、爆炸、劫持人質、劫機等手段,其使用的工具多是簡單微型的,如小刀、小型自動步槍或塑料炸藥等。近年來,恐怖分子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進行恐怖主義活動。他們不僅擁有移動電話和無線電設備,還有加密傳真機、高性能解碼器、大型電腦主機等高科技設備,能夠通過網絡實施各種恐怖活動,進行恐怖主義宣傳。
在信息時代,恐怖分子的成分日益復雜化。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受過培訓的專業恐怖分子,他們屬于新一代恐怖集團的成員。這些恐怖組織對于信息技術非常關注,如IS恐怖組織大規模招募網絡應用嫻熟的恐怖分子,訓練其成員學習使用網絡。另一類是由網絡黑客轉化而來的。網絡黑客的成分也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被恐怖組織收買和雇傭的黑客,他們沒有自己的政治主張和立場,在網絡恐怖活動中充當“殺手”;另一種是對現實世界懷有強烈不滿情緒,因而借網絡攻擊引起社會關注。這些黑客大多屬于自由職業者或獨立個人,即:他們不屬于任何一個恐怖組織,也不受任何國家資助或明顯不代表恐怖主義支持國的利益,但他們卻實施了致命的恐怖行為。
網絡恐怖分子大多受過良好教育,具有較高學歷和較高智商,擁有高超的計算機操作技術和編程技術。他們不僅可以輕松地將信息技術用作攻擊和破壞行動的武器,導致一個國家重要信息系統癱瘓或損毀,還經常利用信息技術來協調和支持自己的行動。因此,加強網絡反恐及相關合作,勢必成為未來上合組織打擊恐怖主義的重要途徑。
首次網絡反恐演習
意義重大
根據上合組織地區反恐怖機構理事會有關決議,上合組織成員國主管機關于今年10月在廈門成功舉行了“廈門-2015”網絡反恐演習。這是上合組織首次舉行針對互聯網上恐怖主義活動的聯合演習。
上合組織地區反恐怖機構執委會主任張新楓擔任演習的總指揮。張新楓表示,這次演習針對性很強,就是要通過開展更務實、無障礙、統一標準的國際合作,及時發現、及時處置三股勢力通過互聯網發布涉及恐怖的有害信息,最大程度減少對成員國的安全威脅,下一步還要繼續拓展這種合作。上合組織各成員國代表團高度評價本次演習,認為此舉充分體現了地區反恐怖機構執委會在協調各成員國采取聯合行動中的重要作用,檢驗了上合組織框架下,網絡反恐協作機制的有效性。
對接經貿合作
構建“大歐亞”
本次上合組織峰會主要議題還包括“研究上合組織框架內,經貿、投資、金融、交通和人文合作的現狀、前景和發展措施”。
近年來,上合組織成員國除了維護地區安全外,合作范圍也在不斷擴大,在區域經貿合作方面已取得豐碩成果。今年5月,歐亞大陸上兩個最大國家的領導人討論了中國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歐亞經濟聯盟的對接,上海合作組織成為對接的第一平臺。因為中俄和中亞的一些國家既是上合組織成員國,也是歐亞經濟聯盟成員國,而中亞所有國家都積極擁護支持并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那么上合組織自然就成為絲帶建設和歐亞聯盟建設的第一平臺,這為推進區域合作邁上新的臺階,進而帶動整個歐亞大陸發展、合作、繁榮。
2008年以來,金融危機、國際能源價格下行、烏克蘭危機的沖擊、西方的經濟制裁使俄羅斯經濟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基于現狀,俄羅斯也一直在調整經濟結構,調整能源出口戰略,提出了“東向”戰略,加快進入亞太市場的戰略任務。而中國經濟的快速上行,也需要擴大來自俄羅斯的資源進口和對俄羅斯的商品出口。此外中國將“一帶一路”作為國家戰略推動,所有上合組織成員國皆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因此,上合組織成員國加強經貿交流將成為未來的重要趨勢。
經過14年的發展,上合組織的合作范圍逐漸擴大,已經成為成員國攜手維護地區、國際安全穩定、促進共同發展的重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