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星星
近日,國務院發布了“互聯網+”11個具體行動計劃,互聯網金融、農村電商等再度成為關注熱點。當前,在“互聯網+”熱潮下,越來越多的互聯網企業開始“試水”農村金融領域。面對萬億市場潛力,農村互聯網金融目前在信息對等、風險控制等領域面臨不少挑戰。
業內人士建議,建立一個符合農村實際和農民需求的金融服務體系,并完善監管機制,從而努力為農村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進村入戶” 方興未艾
“這個網貸很好,我半個小時就募集到了200萬元的海產品項目發展資金,未來發展不用再像以前那樣為資金發愁了!”廣西防城港市東興鎮松柏村“海鮮大戶”黃恩勝說。受益于P2P網絡借貸平臺,黃恩勝僅用半個小時就募集到200萬元的發展資金,他和十幾位鄉親籌劃的邊境海鮮生意項目投資資金有了著落。
為讓“互聯網金融服務三農”更好落地,具備可操作性,廣西防城港市政府聯合廣西金融投資集團,同廣州證行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正勤金融)達成合作,今年成功將P2P網絡借貸平臺引入防城港市農村地區。
互聯網金融、手機銀行、P2P網貸這些在城市流行的“金融熱詞”,迅速成為廣西邊境松柏村村民交流的“時尚話題”。不少像黃恩勝這樣的養殖戶依靠網貸平臺解決了發展資金問題。
近年,農村互聯網金融不斷探索、創新,突破傳統的農村金融模式。比如,阿里巴巴、京東、一畝田集團等企業向農村地區投入開發項目和資金。
專家認為,農村將會是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全新市場。中國農村人口眾多,巨大的市場加之傳統金融服務的不足,為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提供了發展空間。相關統計顯示,截至2014年年底,中國農村常住人口6.2億,農村的網民規模突破1.78億。
“新一代農民對互聯網技術的認知逐步提高,一些地方的淘寶村、淘寶鎮發展迅速,電子商務成為農村新的經濟形態?!痹谥袊êD希└母锇l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看來,現今農村互聯網金融正處在大發展的“風口”。
業內人士認為,相比傳統農村金融,互聯網金融的“互補點”明顯,互聯網金融具有可發揮門檻低、效率高等優勢。同時,將相關服務切入農業產業鏈的各個環節,以緩解金融需求與供給不匹配間的矛盾,有效提高金融配置效率;在客戶服務多樣化和個性化方面,互聯網金融在農村有優勢,具體表現在對傳統金融模式的有益補充。
潛力無限 挑戰嚴峻
業內人士認為,互聯網金融在傳統的金融供給與需求的平衡間,提供了成長性和革命性的巨大空間?!叭r”領域大量的金融需求如果得到一定釋放,必將是一個市場“藍海”,但發展面臨挑戰。
——信息不對稱,缺乏有效的評估機制。北京一畝田集團負責人鄧錦宏指出,傳統的農產品交易習慣于“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實體交易模式。因為農村家庭資產信息化程度低,金融機構很難判斷農戶家庭的真實收入及其實際資金的消耗情況,這種信息不對稱使得金融部門難以放心給農戶借貸。同時,在不同的市場、不同的農村,同樣的一棟房、一畝地的價值千差萬別,目前沒有專業機構及評估標準對農戶資產進行有效的準確評估。
——農業生產和交易的不確定性較高,導致壞賬率風險高。鄧錦宏認為,互聯網金融公司利用互聯網技術優勢,對個人、小微企業、經銷商等發放信用額度,提供極為便捷的信貸服務,但目前不少農產品生產仍以“靠天”為主,不少農民跟風種植,或是憑借經驗種植,造成生產和交易的不可控讓其償還債務具有不確定性。
——金融基礎設施弱。業內人士坦言,現在部分農村地區金融機構網點有限,基礎設施薄弱、金融服務不足,“缺錢”成為不少農民探索創業、發展電商的現實瓶頸。
——監管尚不完善。專家認為,許多互聯網金融公司涌入農村市場,但目前互聯網金融領域不同程度存在金融監管缺位問題,特別是P2P網絡帶寬還沒有建立起清晰、統一的監管規則,部分互聯網金融機構資金安全、信息安全缺乏保障,這些行業內部存在的問題待完善。
防控風險 釋放活力
有業內人士認為,面對市場機遇,未來需要健全機制,積極推進農村金融開放,以實際舉措防控風險,并完善農村金融基礎設施,為農村互聯網金融實現高效發展保駕護航。
首先,建立系統性的“三農”互聯網金融體系。專家指出,單一的政策解決不了農村的金融問題,農村有自身的特點,不宜簡單移植城市經驗。他們建議,建立一個符合農業特點、農村實際和農民需求的金融服務體系,提高正規金融機構在農村的覆蓋面和滲透率,發揮好農村新型合作金融、微型金融的積極作用。
其次,加快市場導向的農村金融改革和創新?!鞍l展農村互聯網金融,最為重要的是市場開放?!边t福林說,“建議加快推進農村金融開放,鼓勵社會資本進入農村,依托互聯網、大數據等為農民提供新型金融服務;鼓勵傳統電商在為農村提供商品服務的同時,加快農村互聯網金融的產品創新、模式創新,充分發揮互聯網金融多樣化、個性化等方面的突出優勢,豐富農村金融市場?!?/p>
另外,要完善資產評估機制和互聯網金融監管機制,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和風險預警。專家建議,在全面開展土地的確權登記頒證的同時,探索建立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價格形成機制和土地上農作物價格評估機制。通過立法規范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厘清互聯網金融發展涉及的主體地位、業務范疇、發展方向、監管體制機制等問題,系統構建相關的配套法律制度。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指出,農村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要發揮后發優勢,促進農業產業化與新一代互聯網技術結合,形成大數據體系,通過建立大數據征信、風控與監測機制,推進農村互聯網金融的健康良性發展。
業內人士建議,在完善農村金融服務設施的同時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農民對互聯網金融的認知度,推進互聯網金融“走村入戶”,推動更多農村走上健康富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