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道培
芬蘭國家技術研究中心(VTT)開發出創新型纖維素溶解技術,它可將穿舊的衣服轉變為紡織工業可再利用的新型纖維。在全世界范圍內,循環、再回收利用的技術在消費和新型商業模式下不斷受到挑戰。但是在2016年的芬蘭,消費者穿舊的有機纖維紡織品不再成為填埋垃圾,而是成為紡織工業最佳原材料。
芬蘭技術研究中心(VTT)創建于1942年,是北歐地區最大的綜合研究機構。VTT作為該國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除自身接受委托進行新技術的開發外,主要任務還包括與其他學術機構和企業簽署合作開發合同,為后者提供專業咨詢、項目測試、認證等服務。憑借強大的科研實力,VTT幫助合作對象提高技術研發的競爭力,同時也負責把新技術應用到實踐中,并分享收益。目前,芬蘭科技創新產業鏈中,基礎研究主要依靠大學和科研機構,而公司負責進行產品生產,VTT則扮演連接兩者的中間角色,進行項目應用研究。目前,VTT與中國上海大學已成功確立研發項目。根據相關調查,所有與VTT進行合作的公司都表示,合作使自身的專業、技術得到了提高,其中60%的業界認為VTT幫他們提高了競爭力,84%的合作者已經或從未來三年內可通過與VTT合作的項目獲利。
目前,紡織工業已成為循環經濟(TEKI)的核心,而全世界芬蘭走在最前端。芬蘭有數個大型機構將其作為引領未來發展的模式,作為生態體系中的封閉環,以找到為工業充分利用的紡織廢物的新去處。芬蘭有三家大型機構:TEKI、VTT和Ethica,專門向社會提供戰略可持續性和循環經濟開發的培訓。他們與國內多家企業和組織機構創建了互利關系,圍繞價值鏈開展各類創新和試驗,即如何利用商業活動或創建新型商業模式,使紡織回收成為循環經濟的一部分。
2015—2016年,芬蘭一系列新型生產技術也將進入實施階段,使多種紡織垃圾變廢為寶,成為價值鏈中的一環。其中,纖維素濕紡法已于今年10月在VTT的芬蘭工廠中開始試產。世界首條用回收的纖維生產出的新纖維服裝將投產。Ethica在研發和推出生態體系下的潛在新模式更讓人耳目一新,因為它更加綜合性地利用了循環經濟中的新模式,讓消費者大開眼界。他們生產的原則就是充分利用回收材料進行循環再利用。不僅如此,他們以循環經濟的技術要求研究為目標,對舊衣服回收的溶解技術進行探索。
棉纖維原為不可溶解的纖維素,因此很難真正實現再利用,但是VTT卻將其開發成為一種新的纖維。纖維素化合物曾在數十年前,人們就用同樣的技術和設備將其轉變為粘膠纖維,但會產生二硫化物。但是今天的新技術足以讓環境更帶有親密性,而不帶或減少碳足跡。
與原處理棉纖維的技術相比,芬蘭的新技術減少了水用量70%,而碳足跡減少了40%~50%。
其實,濕紡法這一工程項目很多年前就已在芬蘭瓦爾凱科斯基市開始啟用。它可對垃圾紡織物的整個過程包括處理、溶解等進行加工。這是世界上最早利用濕紡法對纖維進行回收處理的方式。它利用了工業化規模對回收材料進行濕紡,提取的纖維最初用作制造紡織品。
如今,VTT開發的纖維素溶解技術,即把老舊衣物轉變為紡織工業可利用的新纖維。2015—2016年,它已成為芬蘭最為熱門最受歡迎、對環境最為親密的技術。許多芬蘭機構依據這種新型技術確立了各自行業的價值鏈。預計在2016年年底,芬蘭就可利用大規?;厥盏呐f服裝進行新型纖維生產。
芬蘭另一家新創辦的企業TEKI公司在2015年5月也開展了另一項目,即他們在與赫爾辛基都市區域再利用回收中心公司的合作下,全國廣泛收集老舊衣物和廢棄的紡織品,將其作為原材料資源提供給SUEZ公司進行初次加工。
2015年10—11月,VTT第一條生產線已在瓦爾凱科斯基市投產,即將回收的陳舊纖維素紡織品,通過氨基甲酸鹽溶液的處理,使其溶解,生成新纖維,然后將其紡成紗線,形成可進行加工的新纖維材料。而另一家芬蘭公司Sepp?l? Ltd則負責設計和生產各類款式的服裝和其他紡織品。整個過程,從加工處理到制造和商業化的服裝生產鏈,將于2016年春完成并進入市場流通。
芬蘭的銷售方式也很獨特。他們利用打包方式銷售,消費者收到打包的商品后,將自己不穿的老舊服裝利用這個包,打包寄回赫爾辛基都市區域再利用回收中心。據稱,這種銷售模式減少了環節,降低了回收成本,同時也讓消費者從中獲益,屬于世界首創。
(據歐洲全球科學資源新聞網最新資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