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師》2016年第7期刊登張翠萍的文章指出:當前互聯網經濟形勢下,不良的校園金融生態和青少年階段的心理特點,導致青少年身處金融高危人群,呼吁對其進行財商教育才是解決的根本。校園實訓室中通過大富翁、現金流游戲、馬尼拉游戲等游戲的方式來傳播財商教育,符合青少年特點,預熱性強,不古板枯燥,潛移默化地培養了青少年的理財觀和金錢觀念。然而,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完全有條件可以借助互聯網推廣財商教育,借助多層面、多種方式來進行。政府引導、社會參與或者開發商業模式,通過手機記賬軟件、理財知識app或者微信公眾平臺、網絡理財公開課、專業理財公司開發的財商教育項目等,都是借助互聯網培養青少年財商的新方式。學校設置互聯網金融與電子支付公開課,普及互聯網、校園信貸、創新創業知識,建立并開放財商教育體驗中心等形式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的同時,也提高了青少年的財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