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交口縣第一中學是全縣唯一一所高級中學。學校占地面積66000平方米,現為十二軌全封閉式高級中學。學校現有在編教職工162名,專任教師中研究生10名,其余均為大學本科生。學校把各級各類規章制度細化到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責任到人。至今共送出各類大學生1.6萬余名。
“三自一保”到“自講互補”
2009年10月,交口一中選取了高一年級入學成績最差的166班作為課改實驗班,學校的課改序幕由此拉開。作為166班的第一班主任,田寶記校長密切關注班級動態。經過一學期的課改嘗試,166班學生不僅在口語表達和個人能力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學習成績也大幅上升,在期末考試中甚至超過了部分較好的班級。這一成果極大地鼓舞了時任校長田寶記和166班師生,同時也打消了課改嘗試初期教師們的多重顧慮。
教師是學校的核心力量,也是課堂的引導者。為了使課改少走彎路,學校多次組織教師到外地學習,取長補短,同時邀請省內課改專家來校指導。全體教師主動學習,不走形式,注重學生基礎知識落實,積極討論研究,結合學校實際,最終形成了具有學校特色的“自講互補”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高中課改“自主、合作、探究、體驗”的教育理念和“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主要包括四個部分:自學探究、自講互補、自測達標、配餐保優,簡稱“三自一保”。2010年9月,“自講互補”教學模式在學校全面推廣。
在“自講互補”教學模式的推動下,學校的課堂發生了巨大的改變。課堂上,同學們以小組的形式圍坐在一起,大聲朗讀課文;老師走下講臺,和同學們共同學習,共同討論。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中,同學們既通過傳統的記憶、背誦鞏固了基礎知識,又能在新的教學模式中挖掘出自己的問題。在傳統與創新的碰撞中,學生變得樂于學習,善于學習。
藝術、文化相結合
作為一所高級中學,學生最終需要面對高考的門檻,當地人心里都十分清楚,交口一中雖然是當地僅有的一所高級中學,但是生源水平不高,一大部分學習稍好、家庭條件好的學生都流向市區的中學。面對基礎差,家庭條件一般,但又渴望通過高考改變命運的學生,學校決定發展藝術特色教學,讓學生根據天賦和興趣,自主選擇藝術特長,實施差異化教學。
2009年10月,學校設立音體美中心,負責特色教育。為了構建一支優質的特色教師隊伍,學校先后在全國范圍內招聘具有較深功底的藝術類畢業生,并及時通過各種培訓、學習提高專業教師綜合素質。經過政府招聘、學校外聘和社會兼職等多種形式,逐步形成了一支由31人組成的高素質藝術教育教師隊伍。與此同時,在政府的支持下,學校逐年加大對特色教育的各項經費投入,先后投入資金1300多萬元,購置了各個專業的設施、設備,建設并完善了所有專業的專用教室,新建了標準化的塑膠運動場,以滿足特色教育教學的需要。目前,交口一中的特色教育仍在一步步發展壯大,已開設的課程有美術、書法、音樂、舞蹈、編導、體育、播音主持、空乘等8個專業,其中每個專業都有更細的劃分和具體的分支。
學校在發展特長教育的同時,也十分重視特長生的文化課學習,把校本課程與特色教育工作有機結合,創辦了特長班。特長班學生分時段堅持每天兩小時的特長培訓,其他時間和普通學生一樣在班內學習文化課。現在,學校共有特長班10個,學生400人,接近全校學生的五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