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旭

盼了很多年,IMF宣布將人民幣納入SDR(特別提款權),權重被最終定為10.92%,僅次于歐元。一時間,這一重大消息被刷屏了。對中國而言,確實是一大喜訊。
改革開放30多年,其實80年代和90年代,我們主要是在自家院子里折騰,破除制度藩籬,搞活經濟,效果不錯。但只有進入21世紀,才算真正邁出家門,融入到國際大池之中。
三個標志性事件。第一,2001年,中國加入WTO,從此中國貿易猛增,制造業起飛,其后中國成為世界工廠,所有行業都跟著繁榮,也帶動了全球大宗商品市場。
第二,2010年,中國經濟總量超過日本,繼美國之后,位居世界第二。雖然人均仍屬中等收入國家,但超過日本,登上老二寶座,甚長士氣。
第三,就在近期,被批準進入SDR。這標志著人民幣國際化又前進了一大步。
對于加入SDR,有分析認為利空中國樓市。比如中國房價泡沫大,在人民幣國際化后,將被外資做空。比如,我國百姓將可以直接用人民幣在境外旅游、購物、投資,更方便地配置海外資產,到國外去投資不動產,中國有錢人都跑到國外,而不在國內買房了。
筆者認為:中國加入SDR,對于中國樓市,在某些領域可能有小幅影響,畢竟房地產具有一定的金融屬性,但如果從總體看,則基本沒有什么實質影響。
其一,納入SDR,相當于為人民幣貼上了“硬通貨”的標簽,全球央行對人民幣資產需求將增加,各主權財富基金將增加對人民幣資產的配置。這些長線資金將購買中國資產,當然主要是金融資產,而非房地產。少數海外基金可能會增持一線城市的高端商辦物業。略有利好,近似于無。
其二,中國房價基本無泡沫,外資難以做空中國。2011年以來,我國房價漲幅減小,房企利潤率下降,房地產市場一步步回歸理性,全國購房需求中,九成都屬自住性需求。經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的測算,全國城鎮房價收入比從2009年最高的8.1,持續下滑至2014年7.1,已接近2004年中國房價大漲之前的合理水平,可以說基本無泡沫。
只有當一國資產泡沫比較大的時候,才容易被外資做空。比如,1985年廣場協議之后的日本,股價房價持續暴漲,至1989年時泡沫很大,此時國際金融機構做空,獲得暴利。再如1997年的泰國,之前幾年經濟虛假繁榮,資產價格缺乏基礎的大漲,被索羅斯抓住硬傷,一輪狂暴進攻,加之泰國外債多于外儲,于是導致金融、股市和樓市崩盤。
其三,中國人海外置業大潮到底有多大?近幾年,中國人去國外購房規模確實越來越大。比如,美國全國房地產經紀人協會稱,截至2015年3月底的一年中,中國買家在美國購置房產花費了286億美元。NAR調查顯示,中國買家在美國住宅的國際買家中占比最高,為16%。
另外,加拿大、澳大利亞也有大量的中國購房者。數據證明了中國人海外購房需求之旺盛,不僅快速增長,而且已經成為全球跨國購房的最大“金主”。中國人去國外買房,包括多種因素:比如房價漲得快、小孩子讀書、貪官外移資金、中產與富人移民等。
老實講,2011年以來,中國多數城市的房價基本沒怎么漲,而國外只有個別城市,如舊金山、多倫多、悉尼、倫敦的房價漲幅,卻相當可觀,與國內一二線城市的水平差不多。于是,人們口耳相傳,更多人跟風,他們相信國外的房價低于中國一二線,所以未來還將繼續大漲,漲幅肯定超國內。這些海外置業者逐漸擴大戰場,近期居然進軍德國。
而很多中國人不知道,其實過去幾十年,發達國家的多數城市房價都很溫和,長期漲幅遠比不上中國的一二線城市。否則,國外人也不會傻到寧可租房也不買房。德國民眾租房率超過50%,中國人想去德國炒房,真有點不太現實,完全不懂國外的房地產歷史與現狀。
在華人集聚的個別城市,比如舊金山、多倫多、悉尼,華人巨大的購房熱情,可以推高當地房價,其漲幅遠高于所在國其他城市的漲幅。但中國人不可能把國外主要城市的房價都炒上去。
況且,2012年以來這幾年,在金融危機下跌之后,在超級寬松的貨幣政策之下,歐美部分地區房價反彈。等美國加息之后,歐美寬松貨幣逐步退出之后,其房價將再次降溫。歐美的樓市,與中國一樣,也存在周期性波動。沒有經歷過歐美房價大跌的中國人,還是別高興得太早。
在已經加入SDR的美國、日本、英國以及歐元區,你曾見過他們的國民,去國外大量購房嗎?沒有。因此,應全面而客觀的看待近兩三年中國人的海外購房熱潮,等經歷過新一輪的房價下跌之后,再來評估中國人的威力,也不遲。
總而言之,房地產屬于不動產,主要供本國本地區居民使用。對于個別小國或單個城市,國外購房者可能會影響當地房價。但對于中國如此大國,外資進與出,量小力弱,根本掀不起風浪。中國房子,中國人用。而中國人海外購房,可能已嘗到了甜頭,但在吃苦之前,暫先別一味看好與唱多。因此,加入SDR,長期來看,基本不影響中國房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