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險峰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使得我國傳統期刊包括財會期刊正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在新形勢下,傳統期刊如何實現自我改革和發展,需進行深入的思考探索。本文以《國際商務財會》的改革和創新實踐為例,與讀者交流探討。
熱詞:財會期刊 新媒體時代 發展
隨著新媒體的異軍突起,以新聞信息為主要內容,以互聯網絡和通訊網絡為傳播手段,信息生產、傳播與接收已聚集成一個完整的鏈條,從而打造出了一個個全新的傳播平臺。人們的閱讀習慣也正在逐漸發生變化,越來越多的人更習慣于從新媒體渠道獲得信息,傳統期刊正面臨著讀者逐步流失的局面。面對新媒體的強勁沖擊,傳統期刊如何堅定信心,迎難而上,直面挑戰,是擺在每一個媒體從業者面前的新課題,需要進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國際商務財會》是一份國際國內公開發行的、面向全國外經貿領域廣大企業和財經院校的專業性期刊,創刊于1986年,已伴隨著我國外經貿事業的發展,進出口總額由1986年的738.5億美元增長至2014年的4.3萬億美元,走過了近30年的發展歷程。30年來,雜志質量不斷提高,社會影響力越來越大,深受讀者和作者的歡迎。本文將結合《國際商務財會》雜志改革發展之路,深入探討在新媒體盛行的時代,財會期刊如何發展。
樹立市場理念,贏得競爭先機
傳統期刊必須面對市場,優勝劣汰,適者生存。只有牢固樹立市場理念,積極主動地多方位突破,才可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一席之地。期刊社要改變原有的舊體制模式,以中央文化體制改革為契機,積極參與報刊轉企改制工作,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才能夠釋放體制生產力,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和市場能力。《國際商務財會》抓住機遇,按照新聞出版總署的部署,主動與主管、主辦部門協商溝通,從2010年開始積極穩妥地推進轉制工作,經過兩年多準備,于2013年4月轉制成功,成為首批非時政類報刊轉企改制的雜志社。轉制后,雜志社引入市場機制,一是建立內部激勵機制,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二是努力拓展經營范圍,發揮媒體的優勢,主動出擊,為中央和地方政府主管部門出版專刊,宣傳解讀最新政策,搭建政府和企業之間溝通的平臺;為央企出版增刊,服務于企業財會人員。三是開拓廣告經營業務。廣告經營是轉制后新增的業務,對于雜志社來說也是一項新的挑戰。我們邊學邊干,學習廣告經營策略,多方挖掘客戶資源,建立與市場相適應的廣告經營機制,在合法經營的基礎上努力創收。通過市場化經營,雜志社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從而在市場競爭中贏得了主動和先機,為雜志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定位刊物實際,提高辦刊質量
質量是期刊的生命線,沒有高質量的內容為依托,擴大發行、吸引廣告、創造經濟效益就是無源之水。提高期刊質量,不同期刊都有自己的出發點和著眼點,八仙過海,各有高招。下面筆者僅結合《國際商務財會》雜志的實際,提出進一步提高雜志質量的一些具體措施。
(一)立足外經貿領域,突出刊物特色
當前各類財會期刊林林總總,如果與其他財會期刊進行同質化競爭是沒有出路的,因此必須要找好刊物的立足點,并突出刊物的特色。《國際商務財會》雜志正是遵循這一理念,關注國家商務政策的變化,關注稅收、外匯和金融政策變化,開辟了“商務觀察”“走出去”“政策解讀”“出口退稅”等專欄,出版了“進一步穩定外需政策解讀”“外經貿發展專項資金政策解讀”“貿易信貸與融資”等專刊,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特色立刊,通過特色來建立自己的品牌優勢,在業內受到了一致好評。
(二)圍繞熱點焦點,策劃全新選題
抓準行業熱點焦點,加強選題策劃,是刊物提升主動性、提高競爭力的有力手段。《國際商務財會》圍繞行業的各種熱點并進行選題策劃,受益甚佳:抓住內部控制選題,促進企業進行內部控制建設和評價,建立風險防火墻;抓住管理會計選題,及時宣傳解讀財政部關于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政策,總結交流管理會計應用案例;抓住“營改增”稅制改革的熱點,探討“營改增”對行業的影響和對策,為企業稅制改革提供借鑒和指導。特別是“一帶一路”戰略推出后,我們及時策劃“走出去與一帶一路”選題,多次召開由編輯人員、編委和相關專家學者參加的選題會,討論選題內容和組稿工作。經過充分準備,從2015年第2期開始,連續開辟專欄,約請國務院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商務部政策研究室、商務部研究院、中央財經大學的專家學者,從背景、內涵、實施模式、區域合作、風險防范、金融支持、境外投資政策等不同角度,對“一帶一路”戰略進行全方位解讀。這些精心策劃的選題,使得雜志能夠緊跟時代節拍,從而吸引讀者的關注,進而鞏固并擴大了發行。
(三)加強組稿約稿,提高思想深度
期刊只有依靠專家團隊,提供獨特、深刻、有價值的深度分析和評論,才能樹立權威性和可信度。《國際商務財會》在這方面有著突出體現:一是向商務主管部門組稿,始終站在商務政策前沿;二是向商務研究部門組稿,始終站在商務研究前沿;三是向專家學者組稿,始終站在財務會計理論和學術前沿;四是向實務工作者約稿,始終站在外經貿財會工作前沿。龐大的組稿隊伍,是雜志思想深度的最好保證。
(四)增強文章實用性,同時兼顧學術性
為滿足外經貿企業財會人員讀者群的需求,《國際商務財會》主要刊登實務方面的文章,突出外經貿行業特點,與商務工作和商務財會工作息息相關,從而增強了文章的實用性和針對性,為外經貿財會實際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借鑒和指導。同時,兼顧刊物的理論水準和學術含量,如重點探討財務會計理論前沿問題、與高等院校合辦學術專欄、刊登高校師生學術論文,從而集中展示財會理論研究成果,形成雜志刊登學術文章特色,提升了刊物的學術水平,擴大了刊物在學術界的影響力。因為具有較高的學術水準,2014年12月,《國際商務財會》被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認定為第一批學術期刊。
(五)應用網絡采編平臺,提高期刊工作效率
網絡采編平臺的應用是網絡環境下期刊發展的必由之路,是提高期刊競爭力和國際化程度的有效途徑之一。網絡采編平臺是專門為作者、期刊社提供的智能化在線投稿和審稿系統。該平臺實現了作者投稿、編輯編稿、專家審稿、編輯加工、稿件管理等編輯流程全網絡化協同辦公。《國際商務財會》開通期刊協同采編平臺后,實現了作者在線投稿,編輯在線編輯,外聘專家在線遠程審稿,既方便作者了解用稿情況,又節約了人力成本,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與新媒體融合發展
電子化而非紙質化,是未來媒體發展的方向。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和財政部于2015年3月31日聯合印發了《關于推動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為出版融合指明了方向。傳統期刊應認真學習貫徹文件精神,主動適應互聯網時代的發展趨勢,與新媒體融合發展,利用新媒體的各種優勢實現再傳播。這樣一方面可以實現多渠道全媒體運作,縮短內容傳播路徑,提高內容傳播效率,實現營銷的有效整合和營銷手段的網絡化;另一方面,可以借鑒新媒體開放性、互動性的特點,直接面向讀者,增強與社會和讀者群的互動,讓更多的人通過更廣泛的渠道接觸和了解期刊,并參與到辦刊中來。近年來,《國際商務財會》與中國知網、中國核心期刊數據庫等合作,推出數字期刊,通過互聯網、手機、移動閱讀器等移動終端數字設備實現了同步出版,做出了各種與新媒體融合的努力動作。
總之,在網絡時代,財會期刊面臨著新媒體的強勁沖擊,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任何一份財會期刊,在新媒體的沖擊面前,如果不改革、不創新,不與時俱進,不主動適應讀者,死亡是隨時都可能發生的。為此,財會期刊要增強危機意識、改革意識、創新意識,敢想、敢闖、敢干,在新媒體的沖擊之下突出重圍,走出一條生存和發展的新路。
(作者單位系《國際商務財會》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