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素玉

“都來嫉妒你,看你炫出的家底,都來羨慕你,看你秀出的傳奇,興奮的相聚還有興奮的一個你,個個都是表演的影帝。”當我在網絡上聽了這首《恐聚族之歌》,心里真是五味雜陳。春節假期各色同學聚會成為人們懷念青春、共敘友情的方式,然而現在的同學聚會是“憶當年”的越來越少,“比現在”的越來越多,漸漸演變為自我炫耀、斗富攀比的名利場,聚會的話題總圍繞著票子、房子、車子,這令人心生不悅。記得前兩年我組織過一場同學會,作為牽頭人,聚會上我的開場白還沒有說完,一位事業有成的同學插話:“老班長,以后咱同學聚會別每個人出份子錢了,挨個掏錢太丟人,這次聚會所有的我全部包了。”這話我聽著很打臉,甚至有些傷自尊,從那以后我再也沒有組織過同學聚會,也許這些年過得不是那么風光,看那些成功人士在同學會上得意洋洋、談笑風生,我對春節同學聚會的恐懼感越來越強了。
“現在小鳥戀愛了,螞蟻同居了,蝴蝶結婚了,蒼蠅懷孕了,毛毛蟲改嫁了,青蛙也生孩子了,廣大剩女們你還在等什么了?猴年就嫁了吧!”前些天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這則“勸嫁”俏皮短信息,我這個剩女除了苦笑別無他法,隨著年齡的增長,看到身邊的朋友紛紛步入婚姻殿堂,我的心有點發慌。春節回老家與父母相聚,我是既期盼又恐懼,對于我的終身大事,父母似乎比我更有危機感。去年春節在老家的那些天,母親幾乎每天都要對我念叨:“女大不中留,留來留去成了愁,你得抓緊啊!你看看你的表妹還不到二十八歲,都要準備生二胎了。”飽讀詩書的父親也在旁邊附和著:“蘇軾云‘薄薄酒,勝茶湯;粗粗布,勝無裳;丑妻惡妾勝空房’,這就是一種豁達的擇偶心態,你又不是什么金枝玉葉,還奢求什么?我同事的女兒選擇裸婚,沒房沒車沒辦婚禮,照樣過二人世界。”面對父母的數落我只有唯唯諾諾來回應,看父母一天天蒼老我卻還“待字閨中”,心里生出一種愧疚感,對于還是剩女的我來說,這年如同是年關一般終究是要闖的,怎能讓人不害怕?
我在省城工作每個月的收入不高,而且在外面花銷很大,一年下來也存不住什么錢。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過年年輕人不僅要給晚輩發紅包,還要給老人孝敬紅包,我覺得過年變成了“過錢”,春節正逐漸變成“春劫”,真是傷不起。我老家的親戚多,每年過年回家與親戚們相聚,買禮品加上送長輩晚輩的紅包,至少要8000元,這讓我感到過個年“壓力山大”。辛苦了一年,盼著和親人們團聚,然而在中國式送紅包習俗裹挾下,我回家的腳步卻并沒有那么輕松,甚至夾雜著一絲恐懼,“派發紅包”成了壓在我肩頭上最實在的負擔。
在不知不覺中我成了“恐聚族”中的一員,年的腳步聲越來越近了,我的心也一天比一天忐忑,我的恐懼并非對回家本身有所抗拒,而是被節日回家的種種煩惱所折磨。記得有一首歌唱道“有錢沒錢回家過年,親人從來不會嫌我煩,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家里總有年夜飯......”家始終是我們最溫暖的港灣,親人始終是我們最長久的牽掛,不管恐懼不恐懼,我終究還是要收拾行囊——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