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飛翔在高地的想象與抒情

2016-01-19 23:18:10劉曉林
滇池 2015年1期

劉曉林

西寧詩人是一個和而不同的群體,仿佛生長在一棵軀干粗壯大樹上的葉子,密密匝匝簇擁在一起,青翠欲滴、生機盎然,同時又以形狀、色澤、葉脈的相異各自顯現著獨有的魅力。下面討論的10位居住西寧的70年代以后出生的詩人,詩風各異,美學追求和所借助的詩學資源也各不相同,作為青海的新生代詩人,他們并不是以趨同的詩學主張和詩歌的地域屬性來彰顯集體的力量,而是抗拒“被命名”的個人化寫作昭示著自我的存在,真可謂“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如果一定要歸納他們相似的特點,那就是始終與中國詩壇此起彼伏的詩歌潮流保持著適度的距離,不事張揚,卻葆有對詩歌虔敬的態度和詩歌的純粹精神的執守。

馬非、郭建強、洛嘉才讓是西寧新生代詩人的年長者,出生于上世紀70年代初期。他們已然開辟了自己長袖善舞的領地并日益產生著更為廣泛的影響,更重要的是,已步入中年的他們正在以持續不斷的努力拓展著青海詩歌這條歌吟河流的河道,以一種自覺、誠懇、富有韌性的態度連接著青海詩歌的過去與未來。

由于青海詩人的對個人化立場的堅持和“不結盟”的行為選擇,大多很難通過流派、風格的尺度進行歸類分析,每個人都有專屬自己的詩歌品質。馬非的詩歌在青海詩界頗有異端色彩,卻可以在新世紀中國詩歌的流派譜系中獲得明晰的身份確認。馬非是一個堅定的口語詩人,他曾多次表述自己對于詩歌的理解,詩是要人讀的,而且是能讀懂的,而且一再強調歷史上的口口相誦的佳作多是由口語寫就,口語詩是詩歌史的主脈,也理應是現在和未來的發展方向。相比當下很多詩學主張表述的晦澀和論證的繁復,馬非對于自己詩學觀點的表達爽直明快,幾乎是素面朝天,但卻有著絕不簡單的理論及實踐的背景。上世紀90年代初,在陜西師大就讀的馬非結識了伊沙,這對于馬非具有決定性的意義,此前熱愛詩歌的他僅僅滿足于用詩歌傾訴心曲,而伊沙則徹底改變了他對于詩歌的理解,由此,他與伊沙建立了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的深厚情誼。隨著伊沙在詩壇的聲譽漸隆,他所代表和引領的運用口語為最鮮明形式特征的“民間寫作”成為中國詩界一個重要流派,而對伊沙的詩學觀有著深刻認同的馬非也成為“民間寫作”詩歌陣營的主要成員。“民間寫作”注重對現實場景的還原和直接呈現日常生活的瑣屑、凡庸,拒絕崇高以及對生活的升華,強調用日常口語和民間俗世的語言進行寫作。這一詩歌立場無疑與上世紀90年代后現代主義的漫溢有密切關聯,拆解一切元敘事的虛妄,消解深度,顛覆知識分子啟蒙話語的權威性和神圣性,構成了疏離體制和拒斥特定意識形態介入的“民間寫作”的理論基礎。馬非正是對“民間寫作”主張的身體力行,而成為青海詩人中少有的具有潮流性質的詩人。馬非的詩歌直接呈示浮世繪般的生活事象,將日常生活的瑣屑凡庸的事物納入筆端,立此存照,以調侃、戲謔、反諷的方式和直白無忌的語言揭示人們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與價值觀念中的乖謬、荒誕,同時在他反精英的平民化的眼光滲透著對物理人情透徹的理解和尊重,早年間的《惡作劇似得的改寫》在一種惡搞似的戲仿中對浪漫詩意的沉淪日益鄙俗化社會中的嘲諷,《命令商業道歉》對壽衣店“骨灰盒零售兼批發”的廣告語的專事商業利益違背世故人情的憤怒。當然他的詩歌中也不乏溫情和對人生的嘆惋,《安慰》中一句對窗外的遠山的贊嘆讓詩人動容,《那個人》中那個一輩子拖走廊卻越拖越臟的同事,讓詩人感慨在周而復始機械勞作中對生命價值的消解,《略感疼痛》中對生活角色轉換之中自我的不確定性的感知,幽默詼諧嬉皮化的書寫,呈現的卻是對正常的符合人性尺度的生活的期待的底色,尖刻爽利的語言袒露的是詩人率真的性情,曲折表達的是詩人的用世情懷。

有著十年煉鋁工人履歷的郭建強外表健碩粗獷,而其詩歌的質地卻精微細致。從創作伊始,他便選擇了一種以艱難的跋涉和心智的苦役膜拜詩神的莊重、肅穆態度,他把對詩歌的熱愛化作了詩人的自覺擔當,他是懷掖著一種使命感進行寫作的,早期的《致新一代詩人》中有這樣的詩句:“高貴的先人們吶喊過/輪到你們挺身而出保衛微弱的/——詩歌之火”,這是郭建強的詩歌宣言。聯想到上個世紀90年代,曾經盛極一時的詩壇花果飄零,郭建強卻執著于接續表達人類精神高貴的詩歌傳統,強調詩人的責任,“守望”、“保衛”詩歌的純凈之地,這種姿態不能不讓人感動,一個在信仰被懸置的年代恪守信仰的人是孤獨的,但也是堅強的。郭建強的詩歌有一種尖銳冷峻的氣質,充滿了穿透文化的成規撕開生活的假面道出真實的智慧和勇氣,他在經過“心化”的物象中注入復雜的生命感受,將個體生存境遇和生命本相的體認引入生命哲學界域,構成了一個緊張對峙又極具張力的詩歌世界。他將自己的第一部詩集命名為《穿過》,即體現了詩人的一種態度:穿過表象直抵真實的堅韌與決絕,穿越俗世的羈絆邁向澄明詩境的渴望。“穿過”郭建強20余年的寫作歷程,最初的詩作,彌漫著日常生活的瑣屑、庸常帶給詩人的焦慮,呈示逼仄的現實與幽深溫潤的詩歌世界的沖突在詩人內心引發的灼痛感。繼而他以質疑的眼光審視著現存的價值和秩序,以批判的態度刺破現實的帷幕,觸摸赤裸的殘酷的真實,在《絨布老虎》、《演說》、《孔子》、《病月亮》等詩中,詩人發現了浸淫其中的文化語境的悖謬,某些神圣之物在他的逼視下顯現出虛假、矯飾的實質。當確認身外的一切都令人絕望之后,孤獨掙扎的詩人在現實和傳統中無以棲身,領略到生命的痛感,轉向內心去尋求自我救贖的可能,詩人反芻自我內心,注重個體精神體驗,注重呈現精神本相和心靈真實,力圖用苦難殘缺印證存在,在這一體驗過程中發現了真正的詩歌生成的緣由:“清醒的忍耐就是尊嚴/痛楚的抗拒造就詩歌”。由表及里,最終參悟生命奧秘,是郭建強的創作意識行進的軌跡,從詩藝角度而言,他一出道時便比較成熟,繁復的意象,精確的細節刻畫,書面化的語言,致密的思辨,是其詩歌一以貫之的特點,在此基礎上,努力營造一種高貴華美的文本氛圍,或許在他看來,只有選擇這種形式,才能真正體現詩歌標識人類精神高度的意義。

藏族詩人洛嘉才讓兼具母語寫作和漢語寫作兩種能力,自如穿行在兩種語言之間,同時還是一位優秀的詩歌翻譯者,他在將藏族詩人的母語作品轉化為漢語時,在保證漢語語感的妥帖適宜前提下,還力圖呈現原詩的結構,甚至是節奏和韻律,他的譯本之所以屢屢得到評論者的褒獎,當然得力于他跨語際書寫和溝通異質文化之間的堅實功力。進行漢語寫作的洛嘉才讓表現出了相當的成熟心智,并沒有像許多出于種種原因必須采用其他民族語言書寫的創作者那樣表現出某種不適、疏離與孤獨,而是熟練地毫無隔膜地操持著漢語,并且能夠時時抵達漢語詞語指涉的精微境界。在草原戈壁度過了少年時光的洛嘉才讓,其漢語詩歌涉及的主要場景自然指向了西部草原,但又與那些有草原生活背景的少數民族詩人相左的是,他的筆下極少眷念土地贊美草原的浮泛抒情,也殊少立足反思現代性的立場對草原傳統的陷落表示憤慨,他筆下的草原是悲情的,在組詩《照亮這片父性的土地》中,那緩緩流淌的河流,“淹沒了時間”的狂風,藏羚羊憂傷的眼睛,“草木飲泣”“山水沉默”的大地,無一不流露出劇烈的創痛感,這種創痛感源自族群歷史的進程中淤積的滄桑,源自置身曠野之中無言的孤獨,洛嘉才讓在審視藏民族的生存境遇和觸摸民族心靈的意義上成為了自我民族的一名憂郁的歌手。現實中,洛嘉才讓生活在西寧,供職于某報社,職業穩定,家庭和睦,過著都市人既豐富又刻板的日子,所以書寫都市體驗成為他詩歌創作的又一個重要的領域。組詩《時間筆記》將在庸常、瑣屑的日子中意緒的碎片收集起來,呈示了一個心靈敏感的詩人對于流動不居時間中某些瞬間的感興,以及對某個瞬間的多層次探究所獲得的啟示。這類反映都市體驗的詩歌,已完全褪去了詩人的民族背景,完全是一個現代都市人的心理體驗。洛嘉才讓的詩歌意象鮮明卻含義豐贍,語言簡勁,張力十足,有一種既深沉又靈動的氣質。

邢永貴、劉大偉是兩位出生農家,從互助走出,居留西寧卻又始終將抒情的根須伸向鄉土,時時回望胎血之地的詩人。

邢永貴在極其清貧的環境中度過了自己的少年時代,在家人眼中,一個在土里刨食吃人家的孩子想成為詩人,這之間的距離不啻天壤,但邢永貴卻認為正是家鄉村莊背倚的小山清晨那幽靜芬芳的意境,開啟了自己對于詩歌的熱情與向往,而給予自己生命養料的土地和河流,家人的關愛,成為自己的詩情可以依托的最重要的元素。的確,在他的詩作中,最感人的還是那些敬畏土地、感念親情、展示民間風俗事象的詩篇。南門峽、磨爾溝,這與家鄉相關的地名在詩中出現頻次最高,父親、母親、兄長是他詩中最主要的形象,最醉心的是民間的節日。“從第一片樹葉變黃開始 就握針在手/為更小的孫子縫補冬衣/那件遠離體溫許多時日的舊衣/在她粗糙的掌心里/漸漸發燙”(《溫暖》),這是詩人關于母親的記憶最經典的細節。詩人眼中一年之內準時蒞臨的節日,包含著深厚的情致,是人們對時光的遺忘中唯有的可以感知疼痛的日子,“在這些日子里,我們從外面疼到內心/我們不知疲倦,一遍遍地想念親人/并被他們反復想念”(《民間節日》)。正是對鄉土深刻的記憶和體驗,使邢永貴的詩作中洋溢著一種植根民間的道德、正義的情懷,在《一則報道》中,對受騙的農民表示了由衷的同情,而對污濁的世道人心表示了極度憤慨,他不能容忍與自己血脈相連的農民兄弟受到欺騙傷害。自然,這些詩篇與傳統的憫農詩無涉,他拒絕俯視鄉土世界,在《低些、再低一些》中,他自己謙卑處世的姿態,看似與世無爭,卻顯示了一種平等的意識。邢永貴的鄉土詩篇不事意象的創造,語言樸素、平實,情感傳達直白率真,似乎缺少了一些詩歌的蘊藉之美,但卻傳達了詩人心思醇厚的本色。事實上,邢永貴的詩歌是有多種表情的,在他《一個人從黑夜里突然醒來》、《在一張紙上終生流放》等詩中便呈現了主題指向的多義性和對生活本質的多層次考量,詩歌文本匯合著具有復調性的文化信息,足以證明其詩歌寫作資源的豐富。

劉大偉的詩歌致力于與自然、大地建立穩固而健康關系,溫暖、誠摯,鄉土質感飽滿深厚。有著鄉村生活經歷、對故鄉懷有深切感念的劉大偉,其寫作的內驅力便是對回家之路的守護,他的筆下不是出現一個名為“林川”的遙遠村落,那既是自己生命的根蔓所系的一片土地,也是連接著有關價值、情操、道義、責任以及靈魂歸宿選擇的精神領地,長時間漂泊外鄉的游子時時矚望著回鄉之路,因為他深知“這條路/安寧潔凈且浸染幸福/可供柔弱的良知款款深入”(《三岔路》)。“我一直唱著故鄉的歌,唱父親的山/也唱母親的河”,出現在《頂針:母親一生的戒指》一詩中的詩句,表述的恰是劉大為詩歌的精神內核。故鄉的村莊、田野,土地里生長的青稞、小麥、洋芋,生活在大山褶皺中的父親、母親和鄉親,是他的詩歌中最主要的物象和意象,這一切連接著詩人生命的根須,是他的情感所系和精神的寄托,鄉土倫理和情誼構成了詩人的精神底色和永遠走不出的背景,已然在都市成家立業的劉大偉,近乎本能地愿意遠離喧囂,頂著烈日,在靜默的田地里侍弄青稞,成為一個田地的守望者。當然,一味地表達鄉情,傳達鄉愁,將鄉土神化為圣潔的處所是一種膚淺的抒情,劉大偉對此頗為警覺,他沒有把故鄉幻化為“悠然見南山”的世外桃源,而是注意到了鄉村的現實負累和歷史的苦難,因此,他的詩歌中也不時出現帶著憂患感的沉重的音調。他關注著鄉村的現實處境,關注著與土地相連的普通民眾,繼而將關懷與理解擴展到寄身城市的弱勢人群,不單單表述一種同情,更是在挖掘平凡生活中尊嚴的力量,比如《街角的鞋匠》中,就表現出對“延長了自己要走的路”的普通人的敬意,這使他的詩歌帶上了草根性質和底層寫作的特點。劉大偉曾遭受了一次喪失愛子的慘痛經歷,剛剛出生的嬰兒因病離開了人世,成為這個世界上最年幼、最無助的過客,這讓劉大偉對生命的脆弱和命運的無常有了切入肌膚的深刻體認,這次變故讓劉大偉的寫作經常從鄉村書寫中脫身,而留意一些關于生與死、偶然與必然、開始與結局等內含哲理性的命題,這是劉大偉從立足鄉土的本色抒情轉向經驗傳達的知性寫作的起點,也是他走向寫作自覺和成熟的開始。

生活在西寧的曹誰和西原是青海80后詩人的佼佼者。他們從不同的省份來到青海,就讀于同一所高校,畢業后,他們選擇留在了青海,或許是強烈感受到了青海這塊神奇而又神秘的土地,在曹誰眼中處于中國文化龍脈之祖昆侖的懷抱中青海對他們思想、情感巨大牽墜和對寫作的重要影響。在校期間組織北寒帶詩歌沙龍,通過舉辦詩歌朗誦會、創辦同仁性質的內部刊物聚集了一批青海及外省高校的校園詩人,成為新世紀青海詩壇頗具影響力的民間詩歌現象。從那時起,他們開始構建詩歌理論體系——“大詩主義”,在曹誰執筆撰寫的《大詩主義宣言》中,正式提出自己的詩學主張,其核心理念是“融化古今、合璧中西、和合天人”,力求詩歌揭示縱貫于世界的宇宙本質精神,尋找與這種內在精神相匹配的“大意象”,從而“關照詩歌萬世一系精神”。這是一個雄心勃勃、志存高遠的詩學目標,它不僅試圖解決當今的現代漢語詩歌存在的合法性危機,而且試圖開啟未來文學發展的方向,甚至于曹誰還希望通過一本《大學》的寫作,將大詩主義的理念貫穿到所有的精神學科中。雖然我們現在還無法判斷“大詩主義”這一處于進行時態中的詩學主張的得失,但卻可以從他們的創作實踐中窺測“大詩主義”力求抵達的境界。

曹誰的詩歌勾勒了一個以中國西部的帕米爾高原為中心的亞歐大陸地理背景,立于帕米爾高原的放歌使其詩歌獲得了寬廣的視野和內在的宏闊感。曹誰的“亞歐大陸”與自然地理中的真實地域無涉,這是借助冥想構建的一個世界模型,具有自在自為的文化秩序,長詩《亞歐大陸地大史詩》就是對這個存在于想象中世界從有生命力的物質元素的聚集、化合、生長、人類的誕生到秩序形成的歷史書寫,解構由現代科學認知體系建立的有關世界的知識,以原始神話思維重構關于物質起源和人類生成的創世過程,描述這一虛擬世界與宇宙形態的同構關系,詩中對混沌世界的外在品相勾勒和內在精神的挖掘,由此而生的神性、廣袤氣象或許就是曹誰所心儀的“大詩”境界。

在曹誰寫作的形制精悍的短詩中,其內在的抒情依然借助“亞歐大陸”這一玄想中的地理板塊向四方輻射,《西域組詩》便是描摹了這一輻射范圍內的西域的歷史、現實、文化事象的一組作品,詩作多以西域不同歷史時期中出現的地名、族名、器物作為意象,喚醒著種種掩映在歷史煙云中的古老記憶,當然曹誰不愿意也不屑于用有據可查的史料去復原歷史,而是以自我的理解和想象,在詩人主體“我”和歷史記憶的化合中的激活那一個個歷史輿地名詞的意義。《大太陽》一詩顯現了空間的擴展與延伸,從而建立了綿延曲折的地域聯系,詩人行走其間,無拘地極目遠望、心騖八荒,營造了漫游者的精神世界和想象中的樸野蒼寂的地域背景疊印的弘闊的詩歌圖景。曹誰的詩歌是一種拒絕歷史與現實的形上玄思的寫作,他詩歌中所傳達的個體精神的孤獨感和焦灼感與現實體驗、遭際無太多關聯,倒是與自己不斷尋找的那個作為世界本質的“道”的模糊與不確定性相關,同時,作為“文明的失敗者”,他也不愿從歷史文明中尋找精神棲息之所。他祛除了詩歌有關使命和道義的擔當責任,他遺世獨立,只在自己所創設世界獨舞或奔突、仿佛通靈人,口唇間吟出詞語樸拙而含義豐富的謠曲,飄散在空氣中,漫溢著神秘、原始的氣息。

“大詩主義”的另一位倡導者西原則在詩歌中渲染著一種陰冷、幽暗、絕望的末世氛圍。他似乎特別迷戀那種浸透骨髓的悲劇感,他的詩歌題目中時時出現諸如“牢獄”、“哀歌”、“遺址”、“最后的時間”、“最后一夜”等字眼,詩中經常出現諸如“黑夜”、“遺書”、“晚鐘”、“刑場”等意象,無不指向失重、凝滯的末世。如果說曹誰是在詩中通過空間的鏈接抵達疆域的極地的話,西原則是走向了時間的終結處,在沒有未來可以期冀的地方愴然哀歌。絕望感不僅是其詩作中的主導情緒,而且本身也成為詩歌審視的對象。他的絕望來自對人類歷史的失望,“愛恨交織的世界猶如冰山/沉寂而灰暗”,來自對所存身的世界生命力衰竭的認知,“世界老了”,“世界空了,留下灰燼”,于是“人類聚在天空停止的地方,將世界解散”,末世景觀由此而生“黑夜作為判斷句,將世界指陳”,黑夜吞沒了一切,然而“黑夜因為一無所有而空虛”,這些詩句中所呈現的荒蕪、死寂、虛無即西原冥思中處于末日的世界的基本品格。

不能斷定80后一代普遍注重俗世生活價值的現實語境中,西原在哲學層面上對于世界的絕望是否源于自己先天的悲觀、憂郁的氣質,但可以從西原對世界的尖銳否定中,看出他對前輩詩人理想主義情懷的徹底拒絕,如果說理想詩人是用黑夜給的黑色的眼睛來尋找光明的話,那么西原則是從黑夜看到了黑夜。西原之于他所面對的世界,并不將自己完全擺在“他者”的位置,自己也可能是構成這世界的一顆粒子,因此“漢語作為我的方言被他模仿,在二十二世紀的病中/他熱衷于我的音色,用我的言語方式表述/他眼中的世界史是我的詩篇”(《札記:末世哀歌》),對世界末世景觀的描述,實際上也是對自我生存意義的考量,然而最終不可避免的命運是“我們將要和世界一起熄滅”,在對世界和自我的雙重否定中,西原走向了絕望的極致,他喪失了救贖的力量,他是用冷峻的近乎于殘酷的詞語見證在時間的最后時刻,世界轟然坼裂、塌陷的詩人。

從內地來青海讀書的蕭泊零羽,就學時期已然像一個傳統的手工藝者,在細心的打磨和精雕細刻之間一點點積累著經驗,有一種很執著和認真的職業精神,實際上透露的是對詩歌、對詩神的敬畏。早期的詩歌有一種青春夢幻的純凈與憂傷,語言追求一種類乎中國詩歌婉約傳統的柔美和細膩,可以看出這些詩句不是基于體驗而是對某種幻美格調的迷戀。這時還出現了一些句式很長,帶有散文化傾向,追求詞語的密度表現情緒的大幅度開闔的詩作,可以看作是他習詩過程中所做的實驗與摸索。而晚近的詩作,明凈在詩歌中消退,代之以尖銳的詞語、和極富創痛感的情緒,用筆端指向生活的悖謬與謊言,比如“我們獨坐其中,/采摘謊言和溫暖。/那些謊言給予我們良善。/那些溫暖讓我寒冷。”(《黃昏之病》),比如“人群太喜歡蒙臉害羞/就像新娘罪惡的蓋頭”(《世界默不作聲》),我無法判斷這一切的變化是因為生活的某種變故,抑或是心智的成熟,總之他的詩句開始充斥憤怒和批判的意味,表達也祛除借助意象和外在之物隱喻和暗示的方式而呈現出噴薄而出的率直與峻急,語言也刪繁就簡顯得簡勁、明快。從他寫作的嬗變來看,可以將他稱之為是一個由追夢到睜眼正視現實,從現實的邊緣直接進入生活的詩人。

現在還在大學讀書的夜槳,已經卸任《天風》的主編,成為校園詩人中的“前輩”。他的詩作在眾多淺吟低唱,涂滿了眼淚和微弱嘆息的學生習作中,顯得卓爾不群,是真正的創作而不是游戲之作或練筆之作。由于閱歷和生活體驗的限制,他的詩作中也有不識愁滋味強說愁的少年“作”出來的橫秋之氣,比如“傷春悲秋的客人,/獨坐屋宇正中,被秋天迎面擊中。/他死在面目全非的畫中,/像說書人口中的陳年舊事”(《秋天》),這源于對中國古詩情味的轉化,這是聰慧穎悟之筆而非出自確切的生命痛感。他的詩歌最有韻致的是那些傳達少年心思和隱秘心曲的作品,比如《舀一瓢深夜》,由盛水的臉盆而聯想到夜晚也是可以舀的,幾個生活片段串聯,而發現了“杏仁”帶著星星的味道,聯想的特別和詩義觸角的延伸傳達了一種頗有心理體驗深度的復雜含義。

劉珊珊是一位供職西寧的80后女詩人。較比男性詩人,她所理解的詩歌的功能顯得非常單純,那就是把心靈的感觸化為抒情。她以女性的細致溫婉,傳達那些在男性世界里經常被忽視的但卻心靈豐盈與真實相關的情愫。《我們重逢分別時》一詩,將人生中并不罕見的重逢和分別看作是一種特殊的緣分,是偏離時間軌道之外的“禮物”,這似乎是在表達愛情,實則是對人生無常或冥冥中被規定的命運的一種感悟。劉珊珊詩歌的語感仿佛流動的溪水,自然婉轉,朗朗上口,有一種類似歌謠的旋律感,顯示了年輕的女詩人良好的駕馭語言的能力。

西寧70后的新生代詩人是一個依然在成長的群體,對他們進行評判的依據是他們現以取得的成績,這自然不能成為定論。但可以肯定的是,這是一個有無限可能性的群體,是一個能夠在青海詩壇乃至中國詩壇發出自己聲音的群體,因為,在他們個人化的寫作中有著一種令人欣喜的氣質,那就是對平庸的拒絕。他們始終堅守著詩歌的高貴、純粹與清潔,他們宿命般的不懈地進行著精神和靈魂的探險,絕不向世俗的陳規妥協,這是他們的詩歌不斷精進的緣由,也是他們的未來值得期待的理由。

本欄責任編輯 李泉松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综合色吧|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蜜芽| 欧美视频在线观看第一页| 制服丝袜无码每日更新| 九九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 日韩午夜片|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免费| 日韩欧美视频第一区在线观看| 爆乳熟妇一区二区三区| 色天堂无毒不卡| a级毛片网| 2022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久| 亚洲看片网|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 国产成人一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国产主播| 久久永久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抽插日韩| 无码福利视频| 99资源在线| 国产小视频a在线观看| 狠狠做深爱婷婷久久一区| 国产精品丝袜在线| 毛片手机在线看| 国产喷水视频| 永久天堂网Av| 沈阳少妇高潮在线| 亚洲成人免费看| 欧美一级片在线| 亚洲欧美一区在线| 亚洲天堂日本| 无码 在线 在线| 国产精品第5页| 91毛片网|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一区 |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系列第三区| 国内精品自在欧美一区| 久久一本精品久久久ー99| 国产91丝袜在线播放动漫| 日本黄网在线观看| 精品少妇人妻av无码久久| 91探花国产综合在线精品| 亚欧美国产综合| 久久黄色小视频| 成人欧美在线观看| 88av在线| 色天堂无毒不卡| 国内a级毛片|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影院| 国产福利影院在线观看| 久久免费视频播放| 日韩精品亚洲人旧成在线| 曰韩免费无码AV一区二区|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女同| 亚洲精品少妇熟女| 亚洲女同一区二区| 在线观看国产黄色| a天堂视频| 亚洲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偷国产偷在线高清| 国产性生交xxxxx免费| 在线观看精品自拍视频|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 精品国产美女福到在线不卡f| 国产免费黄| 国产网站黄| 国产精品偷伦在线观看| 日韩毛片免费观看| 婷婷五月在线视频| 中文无码日韩精品| 天天操精品| 国产精品美人久久久久久AV| 国产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专区免费无码aⅴ| 日韩在线影院| 99成人在线观看| 精品91在线|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亚洲第一页| 四虎免费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