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振省
前不久,全國政協(xié)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組成調研組專門對文化體制改革中的新聞出版體制改革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情況進行調研。現(xiàn)將安徽出版集團和報業(yè)集團改革的亮點及相關建議整理如下,供業(yè)界參考。
安徽出版和報業(yè)集團的改革亮點不少,尤其以下三個方面最為突出:
第一,新聞出版體制的改革,的確解放了生產力,擴大了生產力,延伸了生產力。具體講因為轉企改制,安徽的出版、發(fā)行集團開始變成真正的文化企業(yè)了,甚至變成了上市公司,拓開了生產力發(fā)展的充分空間。例如時代傳媒可以充分地進行資本運作,搞得風生水起,令人贊嘆。資本運作的結果是向多元化的經營領域進軍,向一切可能的領域拓展。然后因為有了這種實力,向主業(yè)反哺,使得出版既面向市場,又可能不去做市場的奴隸,出版人可以很從容地進行精神生產。主業(yè)是挺拔的,是處于領先地位的,在出版的質量和數(shù)量方面是名列前茅的。時代傳媒的數(shù)媒融合也是成功的。因為與新媒體融合的一個關鍵條件就是有巨大的資本投入,他們做到了,于是他們成功了。大家看到的時光流影網站、電子書包項目、幼兒全媒體產品等具有很強的影響力和市場表現(xiàn)力。
第二,體制改革與核心價值觀形成一種良性互動的關系,值得總結,有示范作用。仍以安徽出版集團為例,集團成立以來,76個項目獲國家三大獎,總成績十分突出,極大地弘揚了核心價值觀,也彰顯了主業(yè)挺拔的格局和追求。集團向影視領域的擴張——“1894甲午大海戰(zhàn)”獲五個一工程獎,表明了他們對主流價值觀的堅守。就走出去而言,截至目前,時代出版共輸出版權3102種,在全國出版企業(yè)中排名第一,顯示了我國的文化實力與文化的國際影響力。試想,如果沒有轉企改制,沒有資本運作,沒有媒體融合,能有這樣豐碩的成果嗎?同時,如果我們的改革不是始終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有如此這般的改革成果嗎?答案是十分明確的。
第三,體制改革也使得我們關于改革的各項政策,特別是經濟政策發(fā)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彰顯出極大的魄力。安徽出版集團總裁王亞非講到:十多年來,集團獲得各類政府出版資金超過4億元,在全國處于絕對領先地位,僅《中國紅叢書(100種)》單項,就獲資助1200萬元。這還沒有計算國家對文化企業(yè)實行的所得稅返還,還有在走出去方面獲得的一系列資助等。這說明什么問題呢?說明體制改革得越充分、越深入、越真實,對于相關扶持改革政策的利用就越充實、越有效、越到位。這些政策與體制改革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改革的強大動力與發(fā)展實力,這與那種改革不到位、不真實的單位或企業(yè),即使給予了相應政策,也沒有形成相應的動力和實力,成為鮮明對照。
了解了安徽的改革情況之后,也對安徽改革提出三點建議:
第一,安徽(“時代”與“皖新”)的情況表明,股份制改革,股權激勵,是進一步深化體制改革所要求的,是“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中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是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決定要求的,也是上市公司完成其既定任務的法定責任,更是行業(yè)發(fā)展發(fā)出的強烈呼聲,它與國有資產流失沒有必然聯(lián)系,它不僅具有激活生產力的功能,而且還具有保護出版生產力的功能,尤其是目前,安徽兩大傳媒集團就有這樣緊迫的現(xiàn)實,建議中央有關部門把安徽這兩個上市公司作為試點,先行一步,取得經驗,全面推廣。
第二,建議新媒體集團抓緊實行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從一個省的范圍來講,防止和克服媒體融合的各自為戰(zhàn)、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現(xiàn)象,采取集約化的辦法,是有道理的。但是一開始就不采取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是有缺陷的,因為,我們已經有了一定的改革成功的案例,積累了一定的改革的成功經驗,這些案例和經驗表明,越走市場,就越要堅持導向;越堅持導向,就越有市場。如果一開始不把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放在足夠重要的位置上,則會虎頭蛇尾,事倍功半。還有把所有新媒體從報業(yè)集團分出來,報業(yè)集團的融合發(fā)展及未來怎么設計,出路在何方,值得思考與認真設計。
第三,應該強化版權保護與版權交易的理念與機制。在調研中,安徽報業(yè)集團的負責同志講到:他們目前的內容資源還是無償供新媒體集團使用的,只是要求他們在時間上晚半天再播出、再上網。問題是這可以約束新媒體集團,卻約束不了其他的門戶網站,包括新聞網站和商業(yè)網站,只能使新媒體集團一問世就矮人一頭。其實只要版權交易合理、到位,你用得越早越好,你播出得越快越好,你才越有競爭力。而主報則在深度、經驗報道方面彰顯實力,這也是最近國家版權局所下發(fā)的網絡版權保護通知精神所要求的。
(作者系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編輯學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