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欣
7月14日,第六屆中國數字出版博覽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開幕,此屆博覽會以“融合、創新、發展”為主題,分為展覽會和高峰論壇兩部分,匯集了各大出版單位數字出版技術成果和解決方案,為數字出版行業提供了一次展示交流的機會,為期兩天的高峰論壇共同探討了數字出版的探索創新、轉型升級及未來發展的方向和可能。
龍源數字傳媒集團作為第六屆數字出版博覽會的戰略合作單位,攜全民數字閱讀平臺精彩亮相,其中云借閱、小學觸控學習平臺、紫光閣、名刊會等特色數字閱讀產品,為讀者帶來更加豐富的數字閱讀方式和全新體驗,龍源重點推出的三終端四平臺直接響應了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今年3月15日在回答記者提問時希望全民閱讀能夠形成一種氛圍,無處不在的要求。
全面布局,產品落地
為更好地助力“全民閱讀”工作的開展,讓“全民閱讀”真正落地惠民,龍源經過全面的市場調研及可行性論證,推出聚合了優質圖書、期刊、知識庫、音視頻及多媒體資源的“龍源全民閱讀數字平臺”。在產品的設計過程中,突出了分眾閱讀和個性化智能閱讀,以讀者的年齡及社會角色為導向,在平臺中傾力打造了“黨政閱覽室”“數字職工書屋”“數字文化社區”“數字農家書屋”“數字連隊書屋”以及“家庭閱讀”“校園閱讀”等閱覽室,并在閱覽室內部對資源進行二次分解及內容匯編。
區別于傳統的以資源類型為導向的閱讀產品,以讀者特點進行的產品設計具有更加明確的導向性,能夠最有效地縮短資源的傳播距離,做到既“快”又“好”,為讀者做好閱讀導向。
全民閱讀指數統計平臺是龍源在博覽會展示產品的一大亮點。基于龍源16年大數據處理的經驗,此統計平臺可充分顯示各地區、人群的閱讀深度、廣度,一切以數據指數為準,提供了以讀者特點為分類依據的設計,無論是學生還是黨員,軍人抑或工人,都可以在體驗館中直接找到適合的閱讀資源及方式,并且留下他們的閱讀痕跡,這些痕跡在龍源大數據分析后臺就可以生成客觀詳實的數據統計報告。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孫壽山、原副局長鄔書林等領導都先后來到龍源展位巡視,中央國家機關工委副書記邵旭軍也光臨展位,對龍源的相關產品給予了充分的肯定,鼓勵龍源為數字出版行業的發展助力添彩。
除了傳統的網絡閱讀,龍源推出的二維碼屏成為手機閱讀的重要入口和展示體系:“數字報刊亭”。讀者不但可以在屏幕上直接閱讀購買,而且可以通過二維碼掃描在手機上閱讀。實現了PC、二維碼屏、手機終端的三屏合一。
龍源在本屆數字出版博覽會上另一大亮點是展示了和國務院機關工委雜志《紫光閣》的產品合作,成為媒體融合的成功案例。龍源展位上有整整一面墻展示了國務院機關工委唯一黨刊《紫光閣》雜志與龍源合作實現了“融合發展”的成果,數字出版發行量半年來通過手機客戶端、網頁端、紫光閣App以及移動運營商品牌包的推廣,提升了三倍的訂閱量。《紫光閣》轉型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的展示墻成為第六屆數字出版博覽會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也得到了國務院機關工委、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相關領導的重視與支持。
渠道共享,融合發展
7月15日,《紫光閣》雜志社和龍源共同舉辦了“中央國家機關媒體融合發展研討會”,近百家中央國家機關媒體負責人參加了此次研討。中央國家機關工委副書記邵旭軍出席了研討會,她在致辭中講到:中央國家機關媒體要充分認識到融合發展的重要意義,要加強媒體資源的優化整合,綜合利用多媒體介質,增強在數字化時代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她還強調要強化優質媒體的報道,增強親和力和影響力。她對《紫光閣》雜志在融合發展方面的積極實踐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對中央國家機關媒體的數字化發展提出了要求。《紫光閣》雜志社社長閃偉強介紹了《紫光閣》通過與龍源合作,推進刊物“一紙四媒”建設取得的成果,他將此高度概括為實現了五個共享:內容共享、渠道共享、人才共享、市場共享、收益共享。
龍源數字傳媒集團總裁湯潮對數字出版和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從理論的高度,進行了詮釋。他說,數字出版正在朝著數字媒體的方向發展,隨著自媒體的大量涌現,傳統出版如何通過數字出版實現無限社交,將是出版商應該積極探討的問題。
中國教育報社社長李耀升介紹了教育報刊社中國教育之聲微型矩陣使訂閱用戶發展到了100萬人,對于融合發展,他的態度很明朗,就是不等不看不觀望,積極行動,將九大金剛(一報四刊四新媒)實現集群化管理,謀求數字化轉型、品牌化發展、數據化發展;《中國環境報》楊明森強調了自己對紙媒的堅定信心,同時表示要注重調整經營模式,包括對新媒體的綜合利用和融合發展;《中國交通報》總編輯、黨委副書記李詠梅強調傳統媒體要堅守品質傳播,同時要利用新媒體融合發展,要“大有作為,有大作為”,還強調了融合發展更期待政府政策支持和資金支持。
《法制日報》副總編張國慶說,融合發展是一把手工程,要做好頂層設計,更要積極實踐;人民郵電報社總編輯武鎖寧說,行業報要有定性,演進是一個長期過程,一直在積極打造雙平臺、雙品牌、雙適應,進而取得兩個市場的雙贏;《中國勞動保障報》總編輯楊剛基說,報社有一報三刊,報紙注重在紙媒之外,積極發展紙媒之外的傳播方式,堅持專業化定位、堅持服務細分、堅持用戶至上;中國國土資源報社副社長徐志軍介紹了1+N的傳播模式,1就是紙媒,N是指報社開發的10種新媒體模式,他認為:中央媒體成立聯合互動平臺很有必要,建議成立微信群加強溝通交流,共同促進融合發展;農民日報社中國農業新聞網主編牟漢杰說,媒體融合發展要處理好宣傳與傳播的關系、處理好融合漸進性和迫切性的問題、處理好自身投入和政府支持的關系。
中國編輯學會第五屆理事會會長、北京印刷學院數字出版與傳媒研究院院長郝振省在講話中強調:數字化是一種先進的生產力,因此融合發展是利用先進的生產力。他認為,《紫光閣》通過與龍源合作,優勢互補,融合的路子走得比較科學,實現了雙贏,值得大家借鑒。出版行業從總體上進入到信息化時代,融合發展符合大分工的原則,不能村村點火、戶戶冒煙,要做好頂層設計,要積極借勢開展互補性合作。郝振省強調要注意保護版權,免費不是出路。
研討會的互動沙龍會使大家思想進一步交匯。龍源數字傳媒集團總裁湯潮說,每一家行業報紙都是一個金礦,移動互聯網已經進入了以優質內容和無限社交為特征的時代;行業媒體將是分眾傳媒、移動媒體金字塔的旗幟;利用好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可以做更大做更強。《紫光閣》社長閃偉強進一步向同行介紹了與龍源合作的盈利模式,對中央國家機關媒體加強溝通,協同融合發展,切實回應社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做到權威解讀、權威發布,多介質傳播,為黨的建設和深化改革提供強大的輿論支持。
中宣部新聞局網絡新聞處副處長張慶華、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規劃發展司產業處處長馬小涵等分別代表中宣部網新辦和總局參加了本次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