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性陽
“全國出版吃教育?!边@是業內人士對整個出版界的一個囫圇評價,雖略有夸張,但亦有其道理。一般而言,教育編輯部是一個出版單位收入與利潤的主要來源,肩負著讓整個出版單位員工吃上飯、吃好飯的責任。但是,從事教育出版的編輯,在編輯領域卻是一個特殊而另類的群體。因為教育出版受制于教育政策和銷售渠道,個體編輯在整個出版流程中的作用被大大弱化,有些編輯則直接淪為案頭的編輯加工匠,工作無外乎約稿、看稿、發稿,而選題策劃、營銷推廣等與市場有關的元素都無需過問。因為這種工作屬性,教育編輯被以偏概全、一視同仁地認為背離了編輯職業的工作核心,便成了不會創新、只會加工的代名詞。
事實上,教育編輯是一個很特殊的職業,有其自身的工作規律和工作技巧,也有其自身的創新點與創新實踐,只是不像純市場書編輯表現得淋漓盡致而已。當然,如何從繁重的案頭工作中抽身而出,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也是教育編輯應當加強修煉的一門功課。教育編輯到底該如何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筆者結合自身將近十年的教育編輯經驗來給大家幾點建議。
一、未雨綢繆,提高效率,為創新節約出思考的時間
眾所周知,教育出版尤其是教材教輔出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周期短、時間緊、發稿集中。一般情況下,教育編輯的工作集中在6個月,分別是每年的6—8月和11月至次年1月,正好是秋季和春季兩學期開學前的3個月。一年的工作集中在這6個月中來做,可想而知編輯的任務有多重,而教材教輔開學前到書的紅線就擺在那里,對編輯而言完全是利用時間倒推機制來完成任務,發稿的節點定了時間,根本不管作者的交稿時間,因此加班加點就成為常態。教育編輯在這6個月中,像上緊發條的鐘表,一刻不停地奔跑,精疲力竭,還往往容易出現差錯。這幾個月之外,編輯們往往迫切需要休息,心理上容易出現過度放松的狀況,時間就渾渾噩噩過去了。如此這般,年復一年,一些對自身要求不高的編輯就徹底淪為了案頭編輯加工匠。
我的經驗則是早入手,提前了解教學大綱的變動情況、教材修訂情況和考試改革情況,提前與作者溝通選題思路,確定原有選題的修訂重點并明確時間,然后根據手頭產品到貨時間的要求排好先后順序,一般是先做畢業班的(六年級、九年級、高三用教材教輔),接著做純市場零售的(先到貨先銷售,對零售市場影響較大),最后是系統發行的(如上目教材、教輔)。這樣有條不紊,緊張而有序,給自己節約出了思考的時間和空間,才能有心思去思考如何創新。
二、關注教育政策,提高市場敏感度,為創新提供大方向
有了思考如何創新的時間,并不代表就一定能想出創新的高招,更不代表創新出的選題符合時代教育政策,契合市場需求。創新不是盲目的,不是無的放矢的,而應該是有方向、有目標的。教育出版編輯應該時刻關注教育政策的變化,提高市場敏感度,為自己的選題創新提供大方向。
教育政策既包括國家教育政策,又包括地方教育政策,比如教育中長期發展規劃、教育改革動向、專題教育綱要的發布、考試政策的變化等,教育行政部門一般會通過文件或公告的形式公布,里面往往包含很多重要的信息。教育編輯應該收藏教育部網站、省教育廳網站和省內有望開展業務的地市教育局的網站,關注教育最新動態,了解最新教育形勢,把握教育大政方針。只有做到這樣,教育編輯才能胸有成竹,把教育萬象包藏心中,沉淀、醞釀,終會生發出創新選題的萌芽。
2009年起,山東省教育廳開始高舉“素質教育”大旗,吹響了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型的號角。作為教育出版編輯,我們敏感地捕捉到了這一信息,順勢策劃、推出了《素質教育讀本》叢書,從德育、科普、安全、美學等不同角度向孩子們傳遞素質教育理念。本叢書一經推出,深受市場歡迎,并得到廣大師生的一致好評,目前叢書年發行量超過10萬套(90萬冊),可以說獲得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三、提高社交能力,學會整合資源,由點及面地深入挖潛
教育編輯經常與教育專家、一線教師打交道,每個學科一定都有幾個核心教育專家、教研員和核心作者。教育編輯不能只是走過場式地開會、約稿、審稿、出版、支付稿費,完全一副公事公辦的樣子。事實上,任何工作都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溝通,即使是公事,具體到辦一件事,也是和具體的人在打交道。因此,編輯社交能力的強弱將直接影響作者的創新能力。編輯應該本著真誠的服務態度、嚴謹的治學態度與作者溝通交流,把作者當作朋友來交,不僅僅關心工作,還要關心生活乃至家庭,尋找共同的愛好,建立良好的關系,因為這些作者掌握著大量的教育一手信息和豐富的教育資源,一旦為編輯所用,稍加整合,就可能是一套非常不錯的選題。
以一家民營文化公司為例:該公司2008年時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經營上捉襟見肘的文化公司,從2009年起進入教輔出版領域,利用與一名生物教研員的良好關系開發了生物、地理兩科中考類試卷,當年就獲得了巨大成功。該公司立刻整合資源,充分挖潛,由點及面,迅速組織出版了全科中考試卷,后來還陸續出版了全科的中考輔導圖書,均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已經成為中考市場上響當當的品牌,經濟收益自然頗為可觀。
四、苦練基本功,提倡專業化,營造業務探討的良好氛圍
教育出版涉及多個學科,編輯應該提倡專業化。例如:化學編輯就應該有化學背景,數學編輯就應該是數學專業畢業,如此業務對口才能使編輯對學科知識更加了解,也能使編輯和專家、作者交流時有共同語言。在專業化的基礎上,編輯應該苦練基本功,包括學科知識、編輯知識,既要做一個學科專家,又要做一名編輯專家。唯有如此,編輯才能對學科選題擁有敏銳的感知力和判斷力,才能從編輯角度引導作者適應市場,適應讀者需求。
另外,在苦練基本功的基礎上,編輯應該有自己的小圈子——業務探討的小圈子,可以有同事,也可以有作者,經常湊到一起聊一聊學科動態、選題思路或者市場需求。這種平常隨意碰撞擦出的火花,往往經得住時間的磨礪,最終被市場證明。當然,這種業務探討可以是務虛會,只交流靈感和創意,或者說進行頭腦風暴,不受常規思維的限制。出版單位尤其是教育出版單位,更應該有這樣的業務探討氛圍。即使單位沒有,我們編輯自己也要想辦法建立起來。
五、細化方案,落實執行,把工作由虛轉實
創新不是停留在思想上,而是需要落實到行動中。出版更是如此。如果不付諸實施,任何選題創意都只是空中樓閣。作為教育編輯,如果我們把上述幾件事做好,相信一定會有很多優秀的選題創意噴涌而出并初步具備可操作性。如此,就需要編輯細化方案,落實執行,把工作由虛轉實。
一個選題,從最初的選題創意到最終的落實,有很多環節,需要做大量的調研工作。一般情況下,一個選題提出來,編輯要調研市場上同類選題的數量、銷量、優劣點,要考慮作者的選定、出版周期、成本控制、排版設計,還要考慮銷售渠道,甚至要考慮到退貨的風險等。這個過程,才顯出編輯的真實功力,也考驗編輯的協調能力。
2012年,結合教育部出臺的《書法指導綱要》和當前教育行業一直重點推崇的“誦讀經典”,我們策劃出版了一套《誦讀與寫字》教材,同時配套出版了一張光盤,打包銷售。光盤內容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聘請播音員錄制的范讀音頻,配樂播放,解決了部分教師及學生普通話不標準,學生無從學習規范讀音的問題;一部分是聘請書法名家錄制的書法演示視頻,每個范字從起筆到收筆,既有視頻演示又有評論講解,解決了現在書法課師資力量薄弱、師資不均的難題?;谶@兩點,本套教材一經出版就受到很多學校師生的歡迎,當年發行量就超過了1萬套。這套教材策劃之初,我們也曾畏難于音頻、視頻的錄制,一度曾想放棄,但經過仔細推敲、細化方案、認真落實,最終拿出了可行的方案,并順利出版。
綜上,教育編輯不應該滿足于做一個案頭編輯加工匠,而是應該有更高的追求。教育出版盡管受政策、渠道的影響很大,各種限制條件繁多,但功夫不負有心人。只要處處留心,多加揣摩,教育編輯也有很大的創新空間,并一定能通過創新把自己的價值充分發揮出來。
(作者單位系青島出版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