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青芬(??h植保站,河南 浚縣 456250)
小麥新品種青麥6號春季管理技術
耿青芬
(浚縣植保站,河南 ??h 456250)
旱肥地小麥品種青麥6號于2007年通過山東省審定,2016年通過國家審定,審定編號:國審麥2016027。針對河南省旱肥地青麥6號種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青麥6號春季管理技術要點,即保墑保苗、科學肥水管理、控旺防倒、防治病蟲害、搞好化學除草、預防“倒春寒”和晚霜凍害。
小麥;青麥6號;肥水管理;旺長;倒春寒;凍害
旱肥地小麥品種青麥6號是由青島農業大學采用萊州137為母本,978009為父本進行雜交,系統選育而成。2007年通過山東省審定,2016年通過國家審定,審定編號:國審麥2016027。
該品種半冬性偏弱冬性,抗凍性較好,全生育期237d,比對照品種洛旱7號早熟2d。幼苗半匍匐,葉片灰綠,分蘗力較強,成穗率較高。株型半松散,莖稈蠟質,株高75cm左右,抗倒性較好。穗層整齊,穗長方形,長芒,白殼,白粒,籽粒半角質、飽滿。穗數571.5萬~616.5萬穗/hm2,穗粒數35.9~38.1粒,千粒重40.5g。抗病性、抗旱性較好。近三年來,青麥6號在河南三門峽、洛陽、平頂山部分縣市引種示范種植,表現出較好的適應性,平均產量6900kg/hm2以上,在土質較好的地塊種植,有較高的增產潛力。
據報道,2015年6月15日由山東省科技廳組織的“山東省渤海糧倉科技示范工程”青麥6號小麥示范田實打測產,實現平均產量8217.3kg/hm2。這是繼2013年山東省沾化縣實打平均產量6735.15kg/hm2、2014年東營市現代畜牧業示范區實打平均產量8071.5kg/hm2后,連續三年創造鹽堿地小麥高產紀錄,再次實現了鹽堿地小麥種植單產的新突破。而早在2010年和2012年,青麥6號曾創出旱地全生育期無澆水情況平均產量9310.5kg/hm2(千畝方)和10552.5kg/hm2(百畝方)的高產紀錄,其中一處平均產量達到10693.5kg/hm2(十畝方)。
近年來,由于受冬春連續旱情的影響,河南省旱肥地小麥春季長勢普遍偏弱。2016年4月初,河南省西北部降了一場春雨,對2016年的小麥生長極為有利。技術人員通過對平頂山、洛陽、三門峽部分縣市青麥6號的調查發現,2016年青麥6號長勢普遍較好,但有少部分麥田因播種質量差、土壤酸化等原因,出現黃苗、弱苗和輕微凍害;部分麥田土壤裂縫較多,土壤較干,易導致麥田失墑;部分麥田雜草發生較為嚴重,個別地塊由于噴施除草劑不當出現藥害。針對存在問題和苗情特點,河南省旱肥地青麥6號要切實抓好以下幾項措施。
鎮壓、鋤劃可以提墑、保墑,提高地溫,促進青麥6號早返青和分蘗生長,提高分蘗成穗率。特別是在土壤裂縫較多、麥田干土層較厚的情況下,鎮壓、劃鋤效果更好。在返青前后,對青麥6號群體大的麥田,選擇晴天上午10時后鎮壓,鎮壓后鋤劃,以彌補裂縫,防止跑墑和死苗現象發生,促進返青生長。
春季第一次肥水運籌是青麥6號管理的重中之重,要因地制宜,分類抓好春季麥田肥水管理。
一是整地質量差、未澆防凍水、跑墑嚴重的干旱麥田,要利用一切水源,立即搶澆“救命水”。
二是澆水條件差,春季不能保澆第二水的麥田,可隨水追肥;能保澆第二水的,可分兩次追肥。
三是沒有水澆條件的純旱地麥田,要強化鎮壓以保墑提墑,并做好趁雨追肥管理。
四是適墑麥田,可根據群體大小、苗情長勢,將土壤墑情適宜的麥田分類管理。
五是針對安陽縣西部麥田,在追施適量氮素化肥的同時,再追施磷酸二銨45~75kg/hm2,以促進小麥根系發育,提高植株抗旱能力。
對群體大、長勢旺有倒伏危險的麥田,可采取以下措施防止倒伏:
一是運用肥水調控技術,春季第一次肥水應推遲到拔節以后進行。
二是在起身后期拔節以前進行麥田鎮壓。
三是運用化控防倒技術,可在起身期用壯豐安0.45~0.6L/hm2,對水450kg/hm2,均勻噴施;或在拔節前5~10d(3月底4月初),用15%多效唑可濕性粉劑525g/hm2,對水450kg/hm2,均勻噴施。
密切監測病蟲害發生趨勢,及早動手防治。春季重點防治青麥6號條銹病、白粉病、赤霉病、紋枯病和吸漿蟲、蚜蟲、紅蜘蛛等病蟲危害。條銹病和白粉病防治:當田間條銹病平均病葉率達到0.5%~1%時,白粉病病葉率達到10%時,及時組織開展大面積應急防治,防治藥劑可選用三唑類殺菌劑等。赤霉病防治:在小麥抽穗至揚花期遇有陰雨、露水和多霧天氣且持續3d以上,或10d內有5d以上陰雨天氣時,要全面開展赤霉病的防控。紋枯病防治:當病株率達10%時,選用井岡霉素、三唑類等殺菌劑噴施麥苗莖基部,每7~10d噴藥一次,連噴2~3次。吸漿蟲防治:小麥抽穗初期每10塊黃板或白板(120mm×100mm)有1頭以上吸漿蟲成蟲,或在小麥抽穗期,吸漿蟲每10網復次有10~25頭成蟲,或用手扒開麥壟,一眼能看到2~3頭成蟲時,用高效氯氰菊酯或毒死蜱等進行防治,兼治麥蚜、黏蟲等害蟲。
春季化學除草要對癥下藥,使用時間一定要在返青期至拔節期以前,嚴格按照配比濃度和技術操作規程進行,以免發生藥害。對麥田雙子葉雜草可選用20%使它隆1.2L/hm2噴霧防治。對以野燕麥、看麥娘等單子葉雜草為主的麥田,可選用6.9%驃馬乳劑進行莖葉噴霧。對于單子葉、雙子葉雜草混合發生的麥田,可用6.9%驃馬乳劑和10%苯磺隆可濕性粉劑等噴霧。
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在寒流到來之前,采取噴灑防凍劑等措施預防晚霜凍害。一旦發生凍害,要及時采取澆水、施肥等補救措施,促麥苗盡快恢復生長。
[1] 李吉民,王璐,劉清瑞.小麥春季生育進程分析及應變管理技術研究[J].種業導刊,2015(3):11-12.
[2] 農業部小麥專家指導組.2015年全國冬小麥春管技術意見[J].種業導刊,2015(2):36-37.
[3] 梁增靈.河南省春季小麥生產情況分析[J].種業導刊,2015(5):13-14.
[4] 馬筠萍.虞城縣小麥春季田間管理技術[J].河南農業,2016(1):40.
[5] 魏志萍.小麥中后期管理技術[J].種業導刊,2014(4):14-15.
[6] 王青葉.小麥凍害機理及補救措施探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0(2):101-102.
[7] 申振宇.小麥高產創建活動的主要做法與成效[J].種業導刊,2011(3):28-29.
[8] 朱云集,崔金梅,郭天財,等.河南省小麥生產發展中幾個關鍵技術問題的商榷[J].河南農業科學,2011,40(8):54-57.
S512
B
1003-4749(2016)08-0015-02
2016-06-07
耿青芬(1967-),女,河南浚縣人,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業植保技術推廣及病蟲檢測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