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昊
重度顱腦損傷常規骨瓣開顱與標準大骨瓣減壓術治療的對比
吳昊
目的評價分析重度顱腦損傷患者采用常規骨瓣開顱手術以及標準大骨瓣減壓手術的治療和預后效果。方法122例重度顱腦損傷患者,按照數字表法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1例。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骨瓣開顱手術治療,觀察組患者采用標準大骨瓣減壓術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術后1周顱內壓、術后并發癥以及術后4周神經功能評分情況。結果對照組術后良好率為37.7%,觀察組術后良好率為62.3%,觀察組良好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周對照組顱內壓為(22.3±3.4)mm Hg(1 mm Hg=0.133 kPa),觀察組顱內壓為(15.1±2.7)mm Hg,兩組術后顱內壓均優于術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術后觀察組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36.1%,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16.4%,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4周后對照組神經功能評分(22.5±2.4)分,觀察組神經功能評分(14.3±1.9)分,兩組術后神經功能評分均優于術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術后觀察組優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重度顱腦損傷采用標準大骨瓣減壓手術治療可有效減壓,臨床效果更好,術后并發癥更少,安全可靠性更高,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優于常規骨瓣開顱手術,是治療重度顱腦損傷更為有效的方法,應用前景廣泛。
重度顱腦損傷;常規骨瓣開顱手術;標準大骨瓣減壓手術
重型顱腦損傷常常由于腦疝的形成導致患者死亡,成為神經外科患者死亡的首要因素,其發生率可達40%左右[1]。因此快速的清除顱內血腫和壞死組織以及降低顱內壓是其治療的關鍵[2]。常規骨瓣開顱與標準大骨瓣減壓手術是目前常用的手術方法[3]。本科對2011年5月~2015年5月采取兩種不同手術方法治療的患者進行比較,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重度顱腦損傷患者122例,按照數字表法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1例。對照組中男33例,女28例;年齡24~72歲,平均年齡(42.5±10.8)歲;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3~5分24例,6~8分37例;受傷時間2~17 h,平均時間(7.3±4.2)h;術前顱內壓(33.6±7.8)mm Hg;神經功能評分(44.1±5.6)分。觀察組中男32例,女29例;年齡24~73歲,平均年齡(42.6±10.3)歲;GCS評分3~5分28例,6~8分33例;受傷時間1~15 h,平均時間(7.6±4.4)h;術前顱內壓(33.3±7.6)mm Hg;神經功能評分(43.9±5.4)分。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全身麻醉后仰臥位并墊高頭部。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骨瓣開顱手術:根據CT影像明確選擇顳頂瓣或者額頂瓣切口開顱減壓清除血腫治療。觀察組患者采用標準大骨瓣減壓術:沿顴弓上耳屏前1 cm,繞過耳廓和頂結節,向上至頂骨中線、發際和前正中線際,形成12 cm×15 cm大小骨窗的游離骨瓣,去除骨瓣后將硬膜放射狀剪開,清除顱內血腫和壞死組織,最后引流及縫合。
1.3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術后良好、中度殘疾、重度殘疾、植物狀態和死亡例數;記錄術前及術后1周患者顱內壓、術后4周患者神經功能評分以及并發癥發生情況。
1.4療效判定標準[4]依據GCS預后評分標準判斷患者預后。①良好:GCS預后評分5分,患者能夠正常生活,可有輕度缺陷;②中度殘疾:GCS預后評分4分,患者輕度殘疾,能夠生活自理,可在保護下工作;③重度殘疾:GCS預后評分3分,需要他人照顧日常生活;④植物狀態:GCS預后評分2分,患者處于植物生存下,僅保存最小反應;⑤死亡:GCS預后評分1分,患者死亡。治療良好率=良好/總例數×100%。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患者術后良好23例、中度殘疾17例、重度殘疾10例、植物狀態7例、死亡4例,良好率為37.7%,觀察組患者術后良好38例、中度殘疾11例、重度殘疾6例、植物狀態4例、死亡2例,良好率為62.3%,觀察組良好率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周對照組患者顱內壓為(22.3±3.4)mm Hg,觀察組患者顱內壓為(15.1±2.7)mm Hg,兩組患者術后顱內壓均優于術前,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術后觀察組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術后出現腦積水5例、顱內感染3例、硬膜下積液4例、腦脊液漏2例、癲癇2例、切口疝6例,并發癥發生率為36.1%,觀察組患者術后出現腦積水3例、顱內感染2例、硬膜下積液1例、腦脊液漏1例、癲癇1例、切口疝2例,并發癥發生率為16.4%,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4周后對照組患者神經功能評分(22.5±2.4)分,觀察組患者神經功能評分(14.3±1.9)分,兩組患者術后神經功能評分均優于術前,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術后觀察組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重型顱腦損傷是最嚴重的外傷性損傷,其發展迅速,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致死率,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5]。開顱減壓,使得顱內壓下降恢復至正常狀態是其手術成敗的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6]。相關的國內研究報道表明,常規骨瓣開顱手術雖然能夠降低顱壓,但是由于骨窗較小導致不能充分暴露顱底結構,止血效果差以及壞死組織清除不徹底導致減壓不充分,甚至引起腦膨出或者發生嵌頓,加重腦水腫而形成腦疝,不能達到滿意的治療效果[7]。而標準大骨瓣減壓手術將顱骨進行較大范圍的去除,從而能夠充分的暴露手術視野,有利于清除血腫、壞死組織和進行止血處理,有效的緩解大骨瓣的壓力,有助于腦疝組織的復位,減輕對視丘下部和腦干組織的壓迫而消除呼吸和循環功能紊亂[8]。本組研究中,觀察組采用標準大骨瓣減壓手術治療的良好率為62.3%,優于對照組采用常規骨瓣開顱手術治療的37.7%(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顱內壓以及神經功能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標準大骨瓣減壓手術對降低顱內壓和改善神經功能優于常規骨瓣開顱手術,能夠達到更好治療效果。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16.4%,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的36.1%(P<0.05),表明標準大骨瓣減壓手術較常規骨瓣開顱手術安全性更高。與郭根明[9]研究結論完全一致。
綜上所述,重度顱腦損傷采用標準大骨瓣減壓手術治療可有效減壓,臨床效果更好,術后并發癥更少,安全可靠性更高,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優于常規骨瓣開顱手術,是治療重度顱腦損傷更為有效的方法,應用前景廣泛。
[1]任曉林.標準大骨瓣減壓術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治療及預后的影響.中國療養醫學,2016,25(5):457-459.
[2]王小劉.標準大骨瓣減壓術治療重型顱腦損傷的臨床療效觀察.河南外科學雜志,2016,22(3):64-65.
[3]崔國勝,劉四新,夏清岫,等.標準大骨瓣開顱術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圍術期炎性應激及代謝狀態的影響.醫學綜述,2016,22(9):1867-1870.
[4]劉宏新.標準大骨瓣減壓術與常規骨瓣開顱術治療重型顱腦損傷的療效探討.中國醫藥指南,2016,14(1):70-71.
[5]徐亮,張相雙,王維東,等.重型顱腦損傷65例標準大骨瓣開顱治療體會.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16,13(2):150-151.
[6]段友強.標準去大骨瓣減壓手術治療重型顱腦損傷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11):108-110.
[7]李長明.兩種不同減壓術在治療重型顱腦損傷中的臨床評價.中國醫藥指南,2016,14(13):152.
[8]王朝平,吳杰,周敏.標準外傷大骨瓣開顱術與常規骨瓣開顱術治療重型顱腦損傷的療效對比.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6,16(16):3122-3124.
[9]郭根明.比較標準大骨瓣減壓術與常規骨瓣開顱術治療重型顱腦損傷的療效.臨床醫學,2016,36(2):73-7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7.032
2016-07-25]
110024 沈陽醫學院附屬中心醫院神經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