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盆底肌電刺激治療女性膀胱過度活動癥的臨床研究
李娟
目的探討盆底肌電刺激治療女性膀胱過度活動癥的臨床效果。方法78例女性膀胱過度活動癥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42例)和對照組(36例)。對照組患者使用常規藥物治療;治療組患者使用盆底肌電刺激治療。分析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和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治療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5.24%,高于對照組的80.56%,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盆底肌電刺激治療女性膀胱過度活動癥的臨床效果較好,且安全性高,是一種行之有效、安全可靠的治療方法。
盆底肌電刺激;膀胱過度活動癥;不良反應;女性
膀胱過度活動癥所指的是由于逼尿肌出現無抑制性的收縮而引發的以尿頻、尿急、急迫性尿失禁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疾病。國際上對于膀胱過度活動癥的定義為膀胱充盈過程中患者出現抑制排尿的表現,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提高,女性群體中的發病率更高[1],也是造成老年尿失禁的主要原因。該病的臨床治療較為棘手,臨床中并無特效的治療藥物或手段。本文通過分組對照研究探討盆底肌電刺激和常規藥物治療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將2015年5月~2016年5月本院檢查確診的78例女性膀胱過度活動癥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所有患者均通過系統的尿道內腔鏡、泌尿系統彩超以及靜脈腎盂造影等手段檢查確診,同時排除泌尿系統器質性病變及神經系統病變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42例)和對照組(36例)。治療組患者年齡32~76歲,平均年齡(51.4±8.5)歲;病程最短6個月、最長為17年,平均病程(4.6±4.2)年。對照組患者年齡31~78歲,平均年齡(52.7±8.1)歲;病程最短5個月、最長為18年,平均病程(4.7±4.5)年。兩組患者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治療組患者采用盆底肌電刺激治療:使用醫院現有的phenix神經肌肉刺激治療系統對患者進行盆底肌電刺激治療,所有患者均采取仰臥位,皮膚電極放置在會陰位置,設定治療參數為:治療頻率10~100 Hz、方形波;脈寬200~400 μs,電流30~60 mA,間歇時間與刺激時間控制在5~8 s,以患者存在較強的刺激感但是能夠耐受為宜,治療時間≤30 min/次,連續治療30 d。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藥物治療:給予2 mg酒石酸托特羅定片口服,2次/d,同樣以30 d作為1個療程。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及在治療過程中發生的不良反應。
1.4療效判定標準[2]顯效:尿頻、尿急等臨床癥狀及體征消失,正常情況下排尿間隔在>2 h,24 h的排尿次數<8次,夜尿次數<2次;有效:尿頻、尿急等臨床癥狀及體征得到明顯的緩解,24 h排尿次數、夜尿次數均得到明顯的減少,尿失禁的次數明顯減少;無效:治療后臨床癥狀未得到明顯改善,或者出現病情加重現象。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通過1 個月的治療后,治療組患者中顯效29例、有效11例、無效2例,治療總有效率為95.24%,;對照組患者中顯效18例、有效11例、無效7例,治療總有效率為80.56%,治療組患者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治療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8例電極插入不適癥狀,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9.05%;對照組36例中出現5例口干、2例便秘、1例視物模糊,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2.22%。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將電刺激應用于尿失禁的治療中最早在上世紀60年代,此后各個國家研制出了各種電刺激治療設備、不同的電極等,治療效果也有所不同[3]。盆底肌群是控制排尿的重要支撐結構,其健康狀況直接影響到尿液的儲存與排放。盆底肌群通過神經與膀胱及尿道產生相互作用,起到維持膀胱完全排空、抑制收縮反饋的作用。女性往往會因為分娩及其他婦科手術造成盆底肌損傷,或者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激素分泌水平變化造成反饋環節平衡失調,盆底肌群的抑制途徑減少,進而導致膀胱不穩定性尿失禁的產生[4]。盆底肌電刺激能夠通過適當的電流引發反射性的尿道外括約肌收縮,經神經回路提高盆底肌的收縮能力,從而提高控尿能力;神經和肌肉受到刺激之后產生的沖動通過興奮神經傳遞,抑制交感通路,持續治療能夠顯著減少膀胱逼尿肌的興奮性。因此,大多患者在通過1~2個療程的治療之后癥狀得到明顯改善,排尿的間隔時間延長[5],膀胱的容量也得到緩慢的增加。本組中,治療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5.24%高于對照組的80.56%,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在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盆底肌電刺激治療女性膀胱過度活動癥的療效可靠、安全性高,值得進一步研究和推廣。
[1]譚勇.托特羅定對膀胱細胞興奮性的影響及在膀胱收縮功能中作用的探討.中國醫藥導報,2011,8(32):66-67.
[2]李寧,史鵬麗,張西玲,等.經陰道超聲測量膀胱壁厚度在女性膀胱過度活動癥患者中的應用.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2,28(5):454-457.
[3]潘正盛,汪東亞,錢偉慶,等.索利那新在托特羅定治療失敗的女性膀胱過度活動癥中的應用效果.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11,32(11):778-780.
[4]葉發根,陳紅.膀胱訓練與托特羅定遞減聯合治療老年女性膀胱過度活動癥30例.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1):2685-2687.
[5]李寧,薛東煒,劉屹立,等.尿動力學判定的逼尿肌過度活動在女性膀胱過度活動癥中的意義.中國醫科大學學報,2012,41(7):634-63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7.063
2016-05-18]
213003 江蘇省常州市第三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