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江濤 王晨宇 張軍杰
PTGD與腹腔鏡膽囊切除序貫微創治療高危急性膽囊炎分析
陳江濤 王晨宇 張軍杰
目的探究高危急性膽囊炎(AC)采用經皮經肝膽囊穿刺引流術(PTGD)與腹腔鏡膽囊切除序貫微創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60例高危急性膽囊炎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觀察組給予PTGD加腹腔鏡膽囊切除序貫微創(LC)治療,對照組給予直接LC治療,對比分析兩組臨床療效。結果觀察組患者抗生素的使用時間及術中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觀察組中轉開腹率為6.7%、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13.3%,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6.7%、3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PTGD與LC治療高危急性膽囊炎臨床效果顯著,可減少患者術中的出血量,利于患者的預后,降低術中中轉開腹率及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應用。
腹腔鏡;膽囊切除;高危急性膽囊炎;經皮經肝膽囊穿刺引流術
AC是由膽囊管阻塞及細菌侵襲而引起的膽囊炎癥,其主要臨床特征有右上腹陣發性絞痛、伴有腹肌強直和明顯的觸痛[1]。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急性膽囊炎的患病率逐年增高。目前臨床上常應用腹腔鏡切除術進行外科治療[2]。但高危急性膽囊炎患者合并的其他病癥較多,術中易出現嚴重的并發癥。為此本院選取高危急性膽囊炎患者給予PTGD與腹腔鏡膽囊切除序貫微創治療,探究其治療效果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2月~2015年10月在本院就診的高危急性膽囊炎患者60例,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觀察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36~79歲,平均年齡為(52.8±8.8)歲。對照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38~80歲,平均年齡為(53.5±8.5)歲,兩組患者均有高血壓、冠心病、呼吸衰竭等合并癥。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及合并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觀察組先給予PTGD,取平臥位,麻醉后,于膽囊上、中約1/3處,以18G穿刺針實施穿刺,后植入引導絲,將8F導管沿引導絲植入膽囊內5 cm處,在鏡下調整導管長度,并將其固定于皮膚上,接無菌袋持續引流。置管后,以0.5%甲硝唑液沖洗引流管,3次/d。 PTGD術后,糖尿病的患者空腹血糖控制≤8.0 mmol/L,且無酮中毒的癥狀。高血壓的患者血壓要控制在正常范圍值以內,對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要保證肺功能正常。對冠心病、心律失常、腎功能不全的患者要穩定病情。在PTGD成功治療及炎癥得到緩解2個月后,合并的其他病情得到控制后,根據B超腹部檢查,擇期實施LC手術。術中若發現分離時出血多,膽囊三角區粘連嚴重,則采取中轉開腹繼續手術。手術結束后在患者文氏孔處放置引流管,嚴密檢測患者的生命體征情況,給予術后抗感染治療,連續2 d肌內注射白眉蛇毒血凝素1 U,每隔8小時1次。對照組患者同PTGD的手術及術后相應的處理方式一樣。
1.3觀察指標 觀察分析比較兩組患者LC抗生素使用時間、術中出血量、死亡率、中轉開腹率及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術中中轉開腹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2個月后行LC,其中膽囊暴露困難1例,嚴重膽囊三角粘連1例,中轉開腹率為6.7%;對照組患者,膽囊暴露困難4例,膽囊粘連4例,術中中轉開腹率為26.7%,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抗生素的使用時間及術中出血量比較 觀察組抗生素使用時間為(4.1±1.8)d,術中出血量為(26.5±10.5)ml;對照組抗生素使用時間為(7.5±2.2)d,術中出血量為(60.5±12.5)ml,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發生膽漏1例,出血2例,心力衰竭1例,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13.3%;術后發生出血3例,膽漏2例,呼吸衰竭2例,心力衰竭1例,傷口感染3例,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36.7%,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高危的急性膽囊炎患者,大多合并有高血壓、冠心病、心力衰竭及呼吸衰竭等癥狀[3]。直接的LC手術治療膽囊炎患者,不能有效的控制患者的病情。相關報道稱[4],PTGD手術的禁忌證少,對AC安全有效,而且對高危的AC患者術后再行LC治療,可降低術后的并發癥的發生率及死亡率。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進步,PTGD與腹腔鏡膽囊切除序貫微創治療高危急性的臨床效果顯著,因此本院給予高危急性膽囊炎患者其治療,進一步探究效果。
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抗生素的使用時間及術中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中轉開腹率、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PTGD與腹腔鏡膽囊切除序貫微創治療高危急性膽囊炎臨床療效好。目前對于高危急性膽囊炎的患者,臨床常采用外科手術治療,其外科手術的關鍵是短時間內快速的對膽道減壓,預防病情惡化[5]。在臨床案例中[6],醫生發現很多高齡的膽囊炎患者常伴有其他系統疾病的癥狀,膽囊炎的急性發作可增加疾病的惡化及病死率,尤其是老年人急性膽囊炎并伴有嚴重合并癥的患者,伴發的合并癥(如高血壓、冠心病及糖尿病等),如果短期內不能夠有效控制和改善癥狀,行急診開腹手術(OC)或LC,手術死亡率及并發癥發生率明顯[7]。相關報道,其死亡率可高達20%~30%,若及時的實施膽囊手術造瘺,其死亡率約6%~15%[8]。由于老年人急性膽囊炎病情較復雜,發展快,變化大,常會發生膽囊壞疽,若出現膽道感染,常規的手術治療失敗率較高,可加重患者的病情[9]。因此,臨床醫生更加重視如何有效控制膽囊急性感染和并發癥的發生,如何使高危的急診手術轉為較安全的擇期手術從而有效的降低老年人急性膽囊炎的死亡率和并發癥率。目前PTGD技術的開展可有效的解決這一類問題。PTGD與腹腔鏡膽囊切除序貫微創術安全可靠、靈活方便及創傷小。高危的急性膽囊炎患者一般年齡較大,合并的癥狀較多,增大了開腹的難度。PTGD治療在腹腔鏡的協助下,醫生可以快速找到膽囊三角區的解剖位置,迅速的對膽道減壓,避免膽囊三角區的粘連,減少術出血,預防傷口感染,緩解癥狀[10]。若高危患者病情穩定后,再給予LC治療,可減少患者術中的出血量,降低術中中轉開腹率、致死率及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
綜上所述,PTGD與腹腔鏡膽囊切除序貫微創治療高危急性膽囊炎臨床效果顯著,可減少患者術中的出血量,降低術中中轉開腹率、致死率及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是一項治療高危、高齡急性膽囊炎及膽道梗阻患者安全簡便、微創有效的的方法,值得在臨床中廣泛應用。
[1]胡逸人,潘江華,王奕,等.PTGD與腹腔鏡膽囊切除序貫微創治療高危急性膽囊炎療效分析.浙江醫學,2015,34(6):488-490.
[2]孫向東,周艷麗,王廣軍,等.經皮經肝膽囊穿刺引流術聯合LC治療高危老年急性膽囊炎.中國醫師雜志,2015,17(3):443-444.
[3]肖衛星,周海軍,陳炳榮,等.PTGD序貫LC聯合治療老年高危急性膽囊炎.肝膽胰外科雜志,2015,27(3):226-228.
[4]付守智,郎韌.20例老年高危急性膽囊炎經皮經肝膽囊穿刺置管引流效果分析.中國病案,2014,15(12):77-78.
[5]楊廷旭,夏銘,苗龍,等.經皮經肝膽囊穿刺引流治療急性膽囊炎的體會.中國臨床研究,2014,27(2):208-209.
[6]彭云安.經皮經肝膽囊穿刺引流術治療高危急性膽囊炎的療效探討.中國處方藥,2014,12(1):14-15.
[7]于浩,黃弘,許東,等.PTGD聯合單孔法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急性膽囊炎65例.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2015,18(12): 962-964.
[8]陳春華,楊林華,王堅.B超引導經皮經肝膽囊穿刺引流術在高危患者中的應用價值.肝膽胰外科雜志,2015,27(3):228-230.
[9]薛源,薛林,李偉,等.器械打結和雙極電凝在急性膽囊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的應用.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5,15(8): 759-760.
[10]江宗興,江濤,楊鎖軍,等.PTGD聯合LC治療高齡高危急性結石性膽囊炎32例.西南國防醫藥,2011,21(8):842-84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7.074
2016-06-13]
475000 河南大學淮河醫院普外科
陳江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