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微
泮托拉唑和奧曲肽用于消化性潰瘍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療中的臨床效果分析
劉微
目的分析對消化性潰瘍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泮托拉唑和奧曲肽結合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50例消化性潰瘍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常規組,各2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基礎治療,常規組患者實施泮托拉唑治療,研究組患者采取泮托拉唑和奧曲肽結合治療,比較分析兩組臨床效果。結果經過治療,研究組顯效16例,有效8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6%;常規組顯效14例,有效7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84%;研究組優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8.5±1.2)d,平均止血成功時間(29.5±1.6)h;常規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13.3±2.3)d,平均止血成功時間(41.2±2.4)h;研究組明顯優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腹脹、頭暈各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常規組發現2例腹脹,1例顱內出血,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2%;兩組不良反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和單純泮托拉唑治療相比,泮托拉唑和奧曲肽結合治療優勢明顯,不僅能夠有效穩定消化性潰瘍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情,緩解患者黑便、嘔吐等臨床癥狀,還有助于減少止血和住院時間,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使用價值。
泮托拉唑;奧曲肽;消化性潰瘍;上消化道出血;臨床效果
消化性潰瘍是一種常見病癥,多發部位為十二指腸與胃,其致病原因較多,其中最為普遍的一種是黏膜受酸性胃液的消化作用而出現潰瘍[1]。上消化道出血多因消化性潰瘍所致,其常見臨床癥狀有黑便、嘔吐和上腹部疼痛,同時患者也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血壓、脈搏下降等表現[2]。倘若該病發作后沒有及時為患者進行治療,情況嚴重地可能出現生命危險。因此,為了有效緩解患者病情、降低病死率,臨床需盡早用藥,及時采取積極措施給予患者治療。鑒于此,本研究對本院2014年12月~2015年10月診治的50例消化性潰瘍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展開了對比分析,以探討泮托拉唑和奧曲肽結合治療在消化性潰瘍伴上消化道出血治療中的臨床效果。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12月~2015年10治療的消化性潰瘍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50例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血壓下降、便血、乏力、嘔吐等癥狀,享有知情權,是自愿接受調查研究。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常規組,各25例。常規組男12例,女13例,年齡22~69歲,平均年齡(45.3±15.7)歲;研究組男15例,女10例,年齡21~70歲,平均年齡(46.2±16.3)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都接受基礎治療,主要措施有補液、輸血。同時,對常規組患者實施泮托拉唑治療,將生理鹽水(100 ml)加入泮托拉唑(40 mg)中,以得到科學配比的注射液,靜脈滴注,滴注速度要均勻、緩慢,2次/d[3]。研究組患者則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聯合奧曲肽治療。先為患者靜脈注射奧曲肽,奧曲肽進行稀釋,用藥量要適宜(0.1 mg左右),之后的1~3 d然后再維持靜脈滴注,滴注速度也要合理調節,控制在25~50 μg/h,確保在24~72 h內完成滴注治療。在此期間,要對患者出血量進行觀察、記錄,如果出血量得到有效控制,則可以開始為患者實施泮托拉唑靜脈滴注治療,給藥量、給藥次數和常規組相同。此外,醫護人員要對所有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監測,觀察其黑便量和嘔吐情況,并記錄好肝腎功能、血常規以及大便隱血試驗檢查結果。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黑便、嘔吐等臨床癥狀和血壓、心率等生命體征進行記錄,比較其住院、止血成功時間,并分析兩組的治療效果和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療效判定標準 將患者的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無效三個標準。顯效:治療后,患者的血壓、心率均達到健康水平,黑便現象在3 d后完全消失,嘔吐癥狀在1 d后完全消失,胃管中不再排除血液;有效:經過治療,患者的血壓、心率均恢復如常,黑便現象在5 d后完全消失,嘔吐癥狀在2 d后完全消失,出血問題也得到較大改善;無效:治療一段時間后,患者的血壓、心率仍然不穩定,黑便、嘔吐等臨床癥狀沒有好轉,出血問題也沒有緩解。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經過治療,研究組顯效16例(64%),有效8例(32%),無效1例(4%),總有效率為96%;常規組顯效14例(56%),有效7例(28%),無效4例(16%),總有效率為84%。兩組總有效率比較,研究組優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住院、止血成功時間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8.5±1.2)d,平均止血成功時間(29.5±1.6)h;常規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13.3±2.3)d,平均止血成功時間(41.2±2.4)h。研究組明顯優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腹脹、頭暈各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常規組發現2例腹脹,1例顱內出血,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2%。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不嚴重,經對癥治療后逐漸得到緩解。兩組不良反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有關資料顯示,消化性潰瘍、急性糜爛出血性胃炎、胃癌等疾病均可能導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4]。其中消化性潰瘍伴上消化道出血最為常見,不僅會給患者日常工作和生活帶來影響,甚至可能引發大出血,給其生命安全帶來極大威脅。當前,臨床多采用質子泵抑制劑治療,如奧美拉唑、泮托拉唑。奧美拉唑雖然能緩解患者病情,但藥效較慢,夜間可能反彈,生物利用度也不夠高,具有較大的局限性;泮托拉唑不僅對胃內pH的提升有較大促進作用,對胃酸刺激也有較好緩解作用,而且還有一定止血功能,可以修復潰瘍[5]。奧曲肽是一種人工合成的生長抑素衍生物,對胃泌素、胃酸有較好抑制作用,止血作用明顯,還可以促進患者血液循環,有助于改善大出血情況,結合泮托拉唑進行治療,能夠發揮較好的協同功效[6]。
本文對本院50例消化性潰瘍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療情況展開了分析,對比發現,經過治療,研究組總有效率為96%,常規組總有效率為84%,研究組優于常規組(P<0.05)。研究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8.5±1.2)d,平均止血成功時間(29.5±1.6)h;常規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13.3±2.3)d,平均止血成功時間(41.2±2.4)h,研究組明顯優于常規組(P<0.05)。研究組腹脹、頭暈各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常規組發現2例腹脹,1例顱內出血,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2%;兩組不良反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消化性潰瘍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施以泮托拉唑和奧曲肽結合治療,有利于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促進患者身體恢復,縮短止血和住院時間,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趙中良.泮托拉唑與奧美拉唑聯合奧曲肽治療消化性潰瘍出血的療效比較.中國現代醫生,2015,53(17):105-107.
[2]周玉濤,張進,蘇寶印,等.大劑量奧美拉唑聯合奧曲肽在消化性潰瘍并上消化道出血治療中的應用.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7(10):46-47.
[3]艾永華.奧美拉唑聯合奧曲肽治療老年性消化性潰瘍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觀察.臨床軍醫雜志,2015(8):793-796.
[4]譚細生,李剛,王新仁,等.泮托拉唑治療消化性潰瘍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療效觀察.中國現代醫生,2016,54(2):30-32.
[5]陳婕,高志慧,張瑞,等.奧美拉唑及奧曲肽聯合治療消化性潰瘍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療效分析.中國實用醫藥,2016,11(10): 141-142.
[6]路明房,南麗紅.大劑量泮托拉唑聯合奧曲肽在消化性潰瘍并消化道出血中的應用.河南醫學研究,2015(7):56-5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7.086
2016-06-14]
114200 遼寧省海城市正骨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