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煥萍 陸冬凌 陳翠芳 廖天義 劉文林 郭麗芳
關于激素沖擊治療在突發性耳聾的應用
郭煥萍 陸冬凌 陳翠芳 廖天義 劉文林 郭麗芳
目的觀察突發性耳聾應用激素沖擊治療的效果。方法114例突發性耳聾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57例。實驗組給予甲強龍沖擊治療,對照組給予甲強龍常規治劑量療。均治療10 d,觀察臨床治療效果、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治療前后聽閾值。結果實驗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94.7%(54/57)高于對照組82.5%(47/5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患者平均聽閾值(48.1±20.2)db,對照組患者平均聽閾值(54.2±21.6)db,實驗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10.5%(6/57)與對照組7.0%(4/57)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突發性耳聾應用激素沖擊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明顯提高患者的聽閾值,改善患者的聽力功能,促進患者康復。
激素沖擊治療;突發性耳聾;沖擊療效
突發性耳聾是臨床上一種常見急癥,發病突然,原因不明,造成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患者發病后,除了耳聾癥狀外,還會伴有耳鳴、眩暈、耳壓迫感等癥狀,嚴重降低患者生活質量。臨床治療突發性耳聾時,可采用多種治療方法,但普遍認可激素治療,本院以收治的突發性耳聾患者為研究對象,給予激素沖擊治療,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突發性耳聾患者114例,男42例,女72例;年齡33~67歲,平均年齡(46.8±7.2)歲;耳聾程度:輕度耳聾(26~40 dB)6例,中度耳聾(41~55 dB)27例,中重度耳聾(56~70 dB)34例,重度耳聾(71~90 dB)23例,極度耳聾(>91 dB)24例;發病側:右耳49例,左耳65例;發病時間1~10 d,平均時間(4.8±2.9)d。納入標準:①符合突發性耳聾診斷標準;②經耳鏡檢查、純音聽閾測試、內聽道磁共振成像(MRI)檢查確診;③未合并糖尿病、高血壓等病癥;④排除中耳炎、內耳畸形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57例。
1.2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規治療,治療藥物包含改善微循環藥物、鼠神經生長因子等神經營養類藥物等。在此基礎上,給予兩組患者激素治療,激素均選擇為甲強龍。
1.2.1實驗組患者應用甲強龍沖擊治療,于500 ml 5%~10%葡萄糖中加入500 mg甲強龍,靜脈滴注,2.0~2.5 h內滴完,1次/d,連續治療3 d;之后甲強龍劑量改為250 mg,靜脈滴注,1次/d,連續治療2 d;之后甲強龍劑量改為120 mg,靜脈滴注,1次/d,連續治療3 d;之后甲強龍劑量改為120 mg,靜脈滴注,1次/d,連續治療3 d;之后甲強龍劑量改為80 mg,靜脈滴注,1次/d,連續治療2 d。
1.2.2對照組患者應用甲強龍常規劑量治療,劑量為80 mg,靜脈滴注,1次/d,連續治療5 d;之后甲強龍劑量改為40 mg,靜脈滴注,1次/d,連續治療5 d。
1.3觀察指標 治療10 d后,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及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分別于治療前、治療后給予患者純音聽閾測試,比較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聽閾值。
1.4療效判定標準 痊愈:受損頻率聽閾恢復至正常,或與患病前的聽閾水平相同;顯效:經過治療后,聽力改善>30 dB,但未恢復到治療前;有效:經過治療后,聽力改善15~30 dB;無效:經過治療后,聽力改善程度<15 dB。總有效率=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經過治療后,實驗組中,痊愈12例,占21.1%,顯效28例,占49.1%,有效14例,占24.6%,無效3例,占5.3%,臨床治療總有效率94.7%(54/57);對照組中,痊愈9例,占15.8%,顯效25例,占43.9%,有效13例,占22.8%,無效10例,占17.5%,臨床治療總有效率82.5%(47/57)。實驗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治療前后聽閾值比較 治療前,實驗組患者平均聽閾值(63.8±23.4)db,對照組患者平均聽閾值(64.0±23.3)db,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患者平均聽閾值(48.1±20.2)db,對照組患者平均聽閾值(54.2±21.6)db,實驗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兩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治療期間,實驗組患者發生不良反應6例,發生率10.5%(6/57),其中,消化道不良反應2例,血糖升高3例,失眠1例;對照組患者發生不良反應4例,發生率7.0%(4/57),其中,消化道不良反應1例,血糖升高2例,失眠1例。實驗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目前,臨床上尚不明確突發性耳聾的發病原因,多認為與內耳病毒感染、內淋巴水腫、血管病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因素相關。患者患有突發性耳聾后,會導致內耳局部細胞發生缺血缺氧性損傷。臨床治療突發性耳聾患者時,關鍵在于早期給予患者類固醇激素沖擊治療,將內耳細胞缺血缺氧的狀況緩解,同時,給予患者血管擴張藥物、神經營養藥物等,可顯著改善受損聽力,促進患者康復[1]。類固醇激素具有的功效比較多,如抗炎、抗病毒等,可將血管內皮細胞的水腫狀況有效緩解,增加內耳血供,治療內耳疾病的療效非常高,廣泛認為類固醇激素為治療突發性耳聾的首選藥物[2]。
甲強龍屬于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物,具有抗過敏、抗炎、抗風濕、免疫抑制等多種功效,采用甲強龍沖擊治療突發性耳聾時,可有效的改變內耳炎癥及內耳微循環狀況,緩解患者的病情[3]。內皮細胞合成過程中,分泌的生物活性肽為內皮素,其作用為收縮血管、升高血壓,內耳血液流變中,內皮素的作用非常重要,給予突發性耳聾患者甲強龍后,內皮素的合成受到直接抑制[4]。研究發現,采用激素沖擊治療突發性耳聾患者時,治療時間越早,具有越良好的治療效果,尤其是嚴重病例,內耳在高濃度藥量作用下,盡早挽救聽力,避免發生不可逆性聽力損傷[5]。在本研究中,實驗組患者采用甲強龍沖擊治療,對照組患者采用甲強龍常規劑量治療,10 d后,實驗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更佳,且純音聽閾測試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聽閾值提高幅度高于對照組,同時,兩組患者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效果良好[6-9]。
綜上所述,突發性耳聾應用激素沖擊治療時,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聽力狀況,促進患者聽力恢復,而且不會增加藥物不良反應,提升患者治療耐受性,促使患者盡早痊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應在臨床中進一步推廣應用。
[1]韋一,王德樂,王韶鑒,等.地塞米松與甲潑尼龍治療突發性耳聾的臨床療效對比.中國全科醫學,2014,17(27):3194-3196.
[2]劉秀堅.大劑量應用甲基強的松龍治療突發性耳聾的觀察及護理.現代醫院,2013,7(5):88-89.
[3]劉靜.地塞米松沖擊療法治療突發性耳聾76例療效觀察.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3,16(5):777-778.
[4]鄧炳輝,林云雁,吳華飛,等.單用糖皮質激素治療突發性耳聾的療效分析.中華耳科學雜志,2012,10(3):383-386.
[5]劉鶴,孫中武.鼓室內注射激素在治療突發性耳聾中的應用及療效觀察.山東大學耳鼻喉眼學報,2012,26(5):33-35.
[6]劉文,陳鴻雁,鐘朝暉.局部和全身應用糖皮質激素治療突發性耳聾的Meta分析.重慶醫科大學學報,2012,37(10):895-900.
[7]楊劍,劉博,韓德民.突發性耳聾的循環病因機制.國際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6,30(3):175-177.
[8]楊亞靈,桂雄斌.突發性耳聾的中西醫治療進展.廣西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18(4):88-92.
[9]梁云,梁山.針刺結合藥物治療突發性耳聾30例.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2,31(2):64-6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7.148
2016-08-03]
511518 廣東省清遠市人民醫院耳鼻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