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蓓 馬新影 邵麗
以家庭為中心護理模式在造口患兒護理中的作用分析
郭蓓 馬新影 邵麗
目的探討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FCC)模式對造口患兒護理方面所能發揮的作用和效果。方法164例首次住院治療的腸造口患兒,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82例。對照組運用整體護理模式,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運用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對兩組最終的護理效果進行比較分析。結果觀察組皮膚炎癥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醫院配合造口患兒的家屬,建立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能夠提升造口患兒的最終護理效果,在臨床實踐中應用性和可行性都比較好。
造口患兒;以家庭為中心;護理模式;對比
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是醫學界的有效探索,也是一個新興趨勢[1]。為了實現對疾病的治愈目標,給予患者必要的關懷照顧是必需的,家庭正是患者獲得關懷和照顧的最佳場所。本院將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新模式,在對造口患兒的護理模式上進行創新和實踐。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科2015年第一季度收治的164例首次住院治療的造口患兒,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82例。觀察組中男60例,女22例,年齡5個月~15歲,平均年齡(4.23±3.25)歲;造口類型分類:有回腸末端造口60例,乙狀結腸造口20例,還有橫結腸造口2例。對照組中男66例,女16例;年齡5個月~16歲,平均年齡(4.26±3.16)歲;造口類型分類:有回腸末端造口60例,乙狀結腸造口20例,橫結腸造口2例。兩組患兒年齡、性別、造口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應用常規的整體護理模式,執行疾病等級護理,患兒造口開放后實施造口護理,關注患兒的病情,患兒出院前僅對患兒家屬進行造口護理方面的指導培訓及進行常規性的造口手術和護理相關知識教育。
1.2.2 觀察組在對照組所應用的護理方法基礎上,實施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具體內容如下。
1.2.2.1 安排家屬參加全過程的護理 醫院要編制患兒造口護理方面的專業護理資料,結合臨床上患兒造口的特點和部位,選擇相應的造口護理方案。手術后的1周內需要觀察腸管血運,因此需要采用暴露法。進行造口的開放時,要求家屬在接近患兒時,必須身著隔離衣,進入病房前對手部進行消毒。常規的造口護理工作要認真做好,包括暴露法、覆蓋法,粘貼造口袋法等。從護士做第1次造口護理開始,家屬要在旁學習觀察,其后每日15:00后未對患兒實施治療時,可由患兒家屬在護士指導下,自行對患兒進行造口護理。
1.2.2.2 給予患兒必要的心理關懷和鼓勵 以家庭為中心護理模式要求對患兒進行必要的心理關懷和照顧,在造口手術進行之前,醫院應該組織對家屬普及造口手術相關知識,造口圖片、護理等內容,減輕家屬的憂慮以及對造口手術的陌生感。醫院應對家屬的相關疑問及時進行解答,并提供心理方面的咨詢。在造口手術實施后,要求家屬帶到患兒病房的玩具必須經過仔細消毒,分散患兒對自身病痛的關注。
1.2.2.3 做好出院指導工作 要保證家屬在護士指導后完全掌握造口護理的相關技能操作,才能允許患兒出院。患兒出院前,要將專業醫生的咨詢聯系方式、預約掛號方式進行告知,組織專科醫生和護士對患兒進行出院隨訪,幫助患兒及家屬及時解決遇到的各種困難。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且記錄兩組患兒進行護理過程中的效果,通過患兒出院后的造口處及周圍的皮膚發生皮炎的程度,對兩組護理效果進行比較。皮炎程度可以分為:第一期是患兒皮膚恢復較好,表皮開始變紅;第二期是表皮層受損,存在破皮、水皰炎癥,但并未出現壞死;第三期為皮膚損傷蔓延到皮下組織,出現了感染或壞死現象;第四期是造口處皮膚損透入皮下的脂肪到達肌肉組織。同時觀察比較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皮膚炎癥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患兒入院、住院、出院每個階段,以家庭為中心對患兒進行造口護理實踐,醫院要對患兒及其家屬進行教育培訓、心理疏導和家庭延續護理等各個方面的服務[2]。在小兒腸造口護理工作中引入以家庭中心護理模式的理念,造口患兒需要由家屬在家中進行3~6個月的造口護理工作,因為患兒造口并發癥發生率高于成年患者,進行造口護理的要求相對更高,需要患兒家屬的密切配合。以家庭為中心的臨床護理干預方法,對于造口患兒護理效果較好,并且為其提供了家庭輕松和溫暖的氛圍,適合低齡患兒的年齡特征,有利于造口患兒的早日康復。專業醫師和護士負責患兒從入院到出院的治療和護理工作,借助親情、輕松的氣氛,對患兒進行必要的心理疏導。
綜合研究結果發現以家庭為中心護理模式在提高家庭對患兒進行造口護理方面,可以取得比較好的護理效果。但是在實踐中,不僅僅是要求醫院對患兒的認真負責,患兒家屬的配合很重要。家屬應該在醫生和護士指導下,在醫院積極學習造口護理相關知識,在家中實施對患兒造口的護理時,要及時向醫院進行護理情況的反饋。以家庭為中心的造口護理模式,通過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提升了造口患兒的生活質量與家庭幸福感,符合中國家庭對促進兒童健康的需求,也和我國當前醫療體制改革的目標相一致。
[1]施建文.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在兒科病房的實施效果.中醫藥管理雜志,2015(4):170-172.
[2]李天紅,劉曉文,胡敏,等.“以家庭為中心”兒童腸造口護理模式的實踐效果.中國護理管理,2015(3):357-36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7.219
2015-11-25]
475000 開封市兒童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