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強
“互聯網+”是把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推動技術進步、效率提升和組織變革,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創新要素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為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推動互聯網與各行業融合發展,加快形成經濟增長新動力,促進社會進步,河南省委領導議事會討論研究我省推進“互聯網+”發展問題,強調把推進“互聯網+”行動作為緊迫的戰略舉措;河南省政府出臺了《河南省“互聯網+”行動實施方案》(豫政〔2015〕65號)。“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作為任務之一,重點是推動互聯網與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服務各環節加速融合,開發運用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培育一批網絡化、智能化、精準化的現代種養及營銷模式,建立農副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加快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
河南省通過加快信息網絡樞紐建設,強化示范應用,開展終端服務,不斷夯實“互聯網+”發展基礎。
全省5戶以上自然村全部通電話,3G網絡持續優化,4G網絡實現全省100%行政村全覆蓋,市、縣城區100%實現全光纖網絡覆蓋,行政村85.2%實現全光纖網絡覆蓋;中國移動洛陽呼叫中心、中國聯通中原數據基地、中國電信智慧河南等重大項目順利建成投產;截至2015年底,河南聯通累計為650萬用戶免費提速,其中93萬用戶提至8M,400萬用戶提至12M,144萬用戶提至20M,13萬用戶提至50M;寬帶用戶上網體驗主要指標繼續優于全國平均水平,位居中部首位。2015年11月6日,河南省政府與中國聯通、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鐵塔四大央企在鄭州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圍繞深入推進“互聯網+”發展、打造“米”字形信息網絡樞紐、加快信息化建設等進一步深化戰略合作。建設“網絡強省”,河南省再獲央企支持。
鶴壁市作為全國首批農業農村信息化示范基地,以農業生產經營、綜合管理、便民服務等信息化為主要內容,建設“智慧農業?魅力鶴壁”信息化綜合管理平臺和中國鶴壁農業硅谷產業園。該市建成的農業地理信息系統,通過一張地圖形象展示出土壤、水分等生產要素,方便查詢人口、耕地面積、種植結構、農作物產量、農民收入等各類信息。在國內還率先將“星陸雙基遙感農田信息協同反演技術”應用于農業生產,各個縣區設立監測站,4.13萬hm2高標準糧田內布設監測點,實現了全區域墑情和苗情的監測信息化、數字化、可視化。
河南省12316“三農”熱線統一呼叫號碼和網絡鏈接,基本覆蓋全省各鄉鎮,解決了大量農民群眾在生產中遇到的市場信息、生產技術、農資維權、勞務需求等難題,日均呼叫次數4000人次以上。河南省農業廳、河南聯通、河南電視臺新農村頻道共同策劃了公益惠農電視欄目“12316-9#直播間”,節目匯總12316熱線中農民群眾咨詢較多的問題,邀請各領域知名專家做客直播室,逐一解答。12316“三農”服務熱線已經成為農民與專家的“直通線”、農民與市場的“中繼線”、農民與政府的“連心線”。
全省現有電商企業超過20萬家,農村網店突破3萬家,電商發展總體水平進入全國第一方陣,位居中西部前列。作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省,河南省有15個縣成為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2個縣成為省級綜合示范縣。2015年,17個示范縣(市)合計網購金額32.5億元、農產品網絡銷售額29.5億元、工業品網絡銷售額72.4億元、農村旅游服務網絡銷售額10.5億元。數據顯示,河南省網民規模突破6100萬人,其中農村網民達2500多萬人。農村物流快遞也協同發展,已形成覆蓋城鄉、布局合理的物流快遞網絡,基本實現縣縣有分撥,鄉鄉有網點,快遞品牌鄉鎮網點覆蓋率均達50%以上。
全省各地注重發揮自身優勢,抓住“互聯網+”新機遇,搶占新一輪發展先機和制高點,堅持以線上帶線下、以線下保線上,做到線上線下相得益彰。“互聯網+”現代農業也取得了令人振奮的可喜成果。
河南省“2013年冬季農產品網上購銷對接會”和“2014年夏秋季農產品網上購銷對接會”成交額分別為11.67億元和11.73億元,均居全國前列。三門峽市建成的中西部第一家蘋果電子交易中心——“黃河金三角蘋果電子交易中心”,實現了蘋果期貨買賣、電子交易、電子結算一體化功能,年交易量2000多t,交易額1000多萬元。許昌市花木銷售額的60%、中藥材銷售額的70%都是通過“互聯網+”實現的。“阿里巴巴?駐馬店產業帶”依托阿里巴巴優秀的電子商務平臺資源,推動各縣區優質農產品實行線上-線下交易,打造全天候的農產品展示基地。截至2015年10月份,“阿里巴巴?駐馬店產業帶”日均訪問量突破1.5萬人次,簽約入駐企業600余家,在全國300多個產業帶中綜合排名第21位,位居全省第一位,上線運營9個月,實現線上線下交易10多億元,為實現駐馬店經濟轉型發展培育了強大的后發力。
由河南省新華書店發行集團全力打造的河南規模最大、服務網點最全、功能最完善的綜合型電商平臺——“云書網”,在推動電商下鄉進程中,堅持以“農”為本,不單純把農村作為商品傾銷地,而是致力于推動農業升級和農村發展。“云書網”已與省內多家知名特產企業開展合作,采集了具有河南本土特色九大類產品,全省128家市、縣云書網特色館已全部上線運營,建立的6000個鄉村服務站運行良好。“云書中國精彩河南——特色館”,以助力“三農”為切入點,通過云書網提高全省各地特色農產品、手工藝品、工業品、旅游產品的商品化率和市場競爭力。光山縣作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第一批綜合示范縣,著力推動羽絨服裝、農副產品等產業與電子商務緊密結合,實現了傳統產業的升級改造、快速提升。2014年,網銷羽絨服和防寒服1000余萬件,銷售收入超10億元,是上年的10倍。2015年銷售羽絨服及棉服2000萬件以上,銷售收入20億元以上。正是得益于“互聯網+”和電子商務新業態的快速成長,光山縣經濟社會取得健康快速發展。
互聯網在農村已經有了充分的滲透,大數據、云計算、遙感等新技術向農業領域的深入應用,為發展現代農業搭建了堅實的技術基礎。在生產過程中,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普及,應用地理信息技術、決策系統技術和網絡技術,結合地形地貌、土壤類型、化肥農藥用量以及目標產量等數據繪制電子地圖,取相關信息提供給施肥、灌溉專家系統,實現田間施肥、灌溉、噴藥的自動化、智能化。河南省農業廳與河南移動推出的“農信通”業務已覆蓋河南省400多萬農戶,建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物聯網總控平臺和農產品二維碼掃描技術應用。在全省已建成12個站點的小麥苗情遠程監測系統,通過遠程視頻監控、先進感知與遙感、信息采集與傳輸、計算機智能處理決策技術的集成應用,對大田作物全生育期動態進行監測預警和生產調度。河南省農科院在商水縣高標準糧田內建設了作物生長遠程感知系統,通過設置在農田里的感知終端,可實時監測溫度、濕度和墑情。
互聯網與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緊密相連,互聯網思維和互聯網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日益廣泛,給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服務帶來了深刻變革。“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是一個系統工程,通過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提高農民信息應用能力、推進精準農業生產、完善農副產品質量安全追溯,讓“互聯網+”在創新驅動發展中真正發揮核心作用。
繼續發揮好首批國家電商進農村綜合試點省優勢,抓好15個國家級電子商務進村示范縣,利用好政策資金,加快建設一批縣級電商運營中心、配送中心和服務站。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產品、農資批發市場對接電商平臺,積極發展以銷定產模式。開展生鮮農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電子商務試點,促進農業大宗商品電子商務發展。按照有場所、有人員、有設備、有寬帶、有網頁、有持續運營能力的“六有”標準,以村級超市、農資店、黨員活動中心等為主體,實施信息進村入戶工程,鼓勵通過移動互聯網為農民提供生產生活信息服務。2015年10月31日,國務院又出臺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78號),為農村電商的加速發展提供了政策環境。到2020年,初步建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誠信守法、安全可靠、綠色環保的農村電子商務市場體系。
2015年10月28日農業部印發通知,計劃用3年左右時間,通過對農民開展手機應用技能和信息化能力培訓,提升農民信息供給能力、傳輸能力、獲取能力,使農民應用信息技術的基礎設施設備進一步完善,農民利用計算機和手機提供生產信息、獲取市場信息、開展網絡營銷、進行在線支付、實現智能生產、實行遠程管理等能力明顯增強,特別是運用手機上網發展生產、便利生活和增收致富的能力。云計算、大數據在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等環節的手機應用模式普遍推廣,面向農戶的各類生產服務、承包地管理、政策法規咨詢等基本實現手機上網在線服務。強化農民手機上網培訓和服務,是農業農村信息化“彎道超車”、城鄉統籌發展的重要措施。
開展農業大數據、物聯網應用示范,建立農業生產全程監測管理網絡體系,促進農業生產智能化、集約化、精準化。結合實施高標準糧田“百千萬”建設工程,選擇條件較好的千畝方、萬畝方,建立大田種植全程智能監測分析系統,實現環境參數遠程感知、智能節水灌溉、測土配方施肥等精準化作業,提高病蟲害、水旱災情等實時監測預警能力。結合實施現代農業產業化集群培育工程,建立遠程視頻診斷及智能管理信息系統,推行設施農業精細管理,畜禽、水產標準化規模養殖。結合實施都市生態農業培育工程,加快都市生態農業示范園區建設,推動休閑觀光農業、鄉村旅游業等網絡化管理、規范化服務。
充分利用現有互聯網資源,構建農副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公共服務平臺,推進制度標準建設,建立產地準出與市場準入銜接機制。支持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利用互聯網技術,對生產經營過程進行精細化、信息化管理,加快推動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二維碼、無線射頻識別等信息技術在生產加工和流通銷售各環節的推廣應用,強化上下游追溯體系對接和信息互通共享,不斷擴大追溯體系覆蓋面,實現農副產品“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可追溯,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1] 河南省人民政府. 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河南省“互聯網+”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5-10-08)[2016-04-01]. http://www.henan.gov.cn/zwgk/system/2015/10/21/010592951.shtml.
[2] 魏國強. 創建六個示范區 服務中原經濟區——關于加快河南省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的思考[J]. 種業導刊,201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