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月婷
據說在人類第一次進入太空時,宇航員偶然發現南美洲大陸上,鋪著一整片“雪原”。地球上的探險隊興沖沖趕到宇航員所說的地點,原以為會找到連綿的雪山,沒想到,出現在眼前的卻是一望無際的白色平原,腳下的不是雪,而是晶瑩的鹽。這就是玻利維亞境內最宏偉的自然奇觀——烏尤尼鹽沼。
一萬平方公里的廣袤“雪原”
鹽沼上的“魚島”與海市蜃樓奇觀
烏尤尼鹽沼,位于南美洲玻利維亞阿塔卡瑪高原的西南部,海拔達到3656米,總面積為10582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鹽沼。
由于烏尤尼鹽沼所在的位置正好屬于安第斯山脈,所以,關于烏尤尼鹽沼的成因,也必須從這條巨大的山脈說起:在很多很多年以前的地質運動中,安第斯山脈從海底隆起,這個過程中,形成了眾多積滿海水的史前湖泊,其中一個名為明清湖(Lake Minchin)的史前巨湖,就是今天的烏尤尼鹽沼。而這個史前巨湖之所以變成鹽沼,最重要的原因,是平坦的湖底沒有任何河流和水道,這就使湖水包括降下的雨水無處可流,逐漸干涸、蒸發殆盡,只留下水分中的鹽分和礦物質。經過數十萬年的積累,一層層的鹽和礦物質堆積、填平了湖底,最終形成了壯觀的烏尤尼鹽沼——一片超過一萬平方公里的廣袤“雪原”。
湖底的古代火山仍然留在鹽沼下,其中最高的一座,如今也只能露出一個大約40米高的山頭,成了鹽沼上唯一的小島——Pescado。小島形似一條浮出海面的魚,因此也被稱作“魚島”。魚島微微蜷起的“魚身”圍出來一個天然的港灣,但是,沖上海灘的不是海水,而是一片雪白的鹽。島上僅有的一點土壤養育了上千棵仙人掌。這些碗口粗的仙人掌,以每年1厘米的速度頑強生長,它們的姿態就像沙漠里的貓鼬一樣,一根根、直挺挺地站在山坡上,最高者甚至超過了10米。
旱季里,鹽沼干旱的程度與沙漠無異,自然環境極端惡劣:稀薄的空氣攔不住陽光的肆虐,也留不住太陽的溫暖。皸裂的鹽層形成了一片魚鱗般的圖案。太陽初升時,陽光好像是天邊一眼金色的泉水,沿著平原的脈絡緩緩傾瀉流淌,一個接一個,給所有“魚鱗”都鑲上美麗的金邊。白天最高氣溫接近30℃,空氣被加熱扭曲,此時,鹽沼上方就會出現海市蜃樓——魚島的幻象驚現在天際,成了一座空中浮島。到了夜里,鹽沼的氣溫可能會驟然跌破零度,在魚島上安居的玻利維亞兔鼠都長著一身厚厚的粗毛,在極端的晝夜溫差下,與島上的灌木、仙人掌相依為命。
在鹽沼表面堅硬的鹽層下,富含礦物質和鹽分的鹵水靜靜等待著雨季的到來。它們偶爾會在表面鹽層最薄弱的地方,形成一種圓形的水坑,當地人叫它“ojos de sal”,也就是“鹽之眼”。
雨后澤國倒影出“天空之鏡”
鹽磚砌成的旅店和“嚴禁添墻”的店規
烏尤尼鹽沼最美的風景在雨后。想要一睹它的芳容,需要相當好的運氣。
玻利維亞屬熱帶氣候,只分旱季和雨季。烏尤尼尤其干旱,雨季從12月到3月,即使在雨季中,一個月也只有幾天下雨。唯獨在1月,烏尤尼的降雨量激增,反而要擔心水面上漲,路面泥濘的問題。
驟雨來時,水位上漲,鹽層下的鹵水穿過鹽之眼,緩緩漫過整個鹽沼。雨停之后,烏尤尼鹽沼成了一片澤國,鹽沼表面的積水平靜得猶如一面巨大的鏡子,放眼望去,地平線仿佛消失了一般,只有天上風卷云舒的景象清晰地倒影在水面上,烏尤尼鹽沼由此贏得了“天空之鏡”的美名。赤腳走在淺水中,仿佛在云端漫步,鹽粒附在腳上,微微有點癢,整個世界只剩下藍天、白云和你一個人。雨后的夜晚更是烏尤尼鹽沼的奇跡,南半球的夜空中繁星閃耀,星月倒影在水面上,人如同置身漫漫銀河當中。
在過去的幾個世紀里,這樣的美景只是當地挖鹽礦工之間的秘密,如今,鹽沼上的旅店迎來送往,日益繁忙。其中,“鹽宮”是鹽沼上現存最早的旅店:為防止雨季洪水倒灌,旅店主人墊起半米高的地基,用鹽特制的砂漿當作黏合劑,將手工制作的鹽磚砌成一片相連的平房;屋頂蓋上棕黃的草墊,門前的圓壇上插著各國旅客帶來的國旗,五顏六色的格外顯眼;店里的沙發、壁爐、床、雕塑都是鹽磚制成,店外還有野餐用的桌椅(當然也是鹽磚砌的);店主甚至挖了個淺坑,代表旅店“豪華”的游泳池;幽默的店主更立下一條特別的店規——“嚴禁舔墻!”店主鼓勵旅客多帶點生活用品,因為附近沒有商店,只能到鹽沼邊緣的小鎮上去補給。
鹽沼邊緣的小鎮也叫烏尤尼,以前是挖鹽礦工的駐地,后來因為觀光客的涌入逐漸發展壯大。這里的居民不少是南美洲原住民——印第安艾馬拉人的后裔,他們仍然保留著許多傳統習俗,婦女們尤其熱衷編織色彩鮮艷的飾物。直到今天,鹽沼仍然是很多自由礦工的生計來源。礦工們常常以家庭為單位,世代挖礦賣鹽為生,一家人在茫茫鹽沼上選好地點,一點點刮開鹽殼的表層,將天然的粗鹽聚攏,堆成一墩一墩的尖塔狀,在太陽下自然曬干,然后要么以極其便宜的價格賣給工廠,要么制成鹽雕賣給游客。
高原上交通不便,過去生存條件非常惡劣。當年的礦工們,只能看著火車載著一車車的粗鹽消失在天邊,然后,眼巴巴地期盼返程火車帶回他們的血汗錢。當初寄托著礦工生活希望的火車,如今停在小鎮幾公里外的火車墓園里,寂靜地向游客講述采礦業的興衰往事。
今天,隨著鹽沼不斷為世人所知,不僅是烏尤尼小鎮,甚至整個玻利維亞都可能改變命運,因為在烏尤尼鹽沼下的鹵水中,竟然蘊含著全世界50%~70%的鋰。作為一種較為清潔的能源,鋰的前途無可限量,玻利維亞政府已經開始嘗試開發利用。只可惜,一旦開始大規模地開采,烏尤尼鹽沼將變得千瘡百孔,就再也無法重現“天空之鏡”的奇跡了!
國境邊緣的三個瀉湖
貌似佐羅的火烈鳥和變幻色彩的湖水
在從烏尤尼鹽沼一路向南的荒涼高原上,散布著幾個美麗的瀉湖——也就是淺水海灣被沙嘴、沙壩或珊瑚礁分割、封閉而形成的湖泊。這些瀉湖包括了彩色瀉湖科羅拉多、綠色瀉湖維德和白色瀉湖布蘭卡。
科羅拉多湖的位置距離國境線不遠。由于湖水中包含了多種藻類和礦物質,不同的區域分別呈現出紅色和藍色,加上鹽和硼砂堆積成的白色地帶,科羅拉多湖也因此被稱為彩色瀉湖。每逢11月雨季降臨,湖內的紅藻大量繁殖,大片湖水被染成血紅色,吸引了嘴饞的火烈鳥前來大快朵頤。世界上大多數火烈鳥,都有一身艷麗的紅色羽毛。而在這里,可以看到3種粉紅色的火烈鳥,其中,詹姆斯火烈鳥只分布在秘魯、智利、玻利維亞和阿根廷交界的狹長地帶里。它們貌似戴著黑色眼罩的佐羅,嫩黃色的彎喙尖端鑲著一小塊黑色,細長的腿和羽毛都是粉紅色,格外嬌小可愛。由于火烈鳥在英文中讀作“flamingo”,西方人便把它們當作熱情(flam)、開朗的象征。實際上,火烈鳥都是堅強的旅行家。它們大多生活在環境惡劣的鹽湖沼澤上,以藻類為生。
與科羅拉多湖相比,綠色瀉湖維德更靠近國境線,它附近的火山甚至橫跨在智利和玻利維亞的交界線上。維德湖的魅力在于它那可以變幻的色彩:湖水里的銅化合物,讓維德湖成了火山腳下一塊青綠的寶石。風起時,微微波動的湖水又呈現出游泳池里常見的淺綠色。溫泉是維德湖的象征。湖邊的溫泉經過人工修葺,也是一池幽幽的碧水,池底的礦物殘渣和藻類清晰可見。按照這里印第安土著的老規矩,旅人經過山頂時,都要為路邊的石堆添上一塊石頭,將象征苦難的石頭留在這里,并向大地母親衷心祈禱,希望她能保佑旅人一路平安。
走到白色瀉湖布蘭卡,就真正走到了玻利維亞國境的盡頭。布蘭卡湖就是一個小型的烏尤尼鹽沼,遇水就化為明鏡,讓人不由得懷念起烏尤尼的天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