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志民
“特殊解放區”時期大連黨組織的活動
文/劉志民
1945年8月22日,蘇聯紅軍進駐旅大。此后的一段時間里,大連由蘇聯軍隊實際管制。處于半公開狀態下的大連黨組織,既要同國民黨勢力和形形色色的幫會組織作斗爭,又要與駐大連的蘇軍巧妙斡旋。在重重困難之中,大連地方黨組織經過艱苦的工作,卓有成效地穩定民心、安定社會、恢復生產、發展經濟、支援前線,表現出高超的工作水平和斗爭藝術。
1945年8月22日,蘇聯紅軍進駐旅大,結束了日本帝國主義對旅大長達40年的統治。然而,在經歷了解放的短暫喜悅之后,大連市民變得焦慮不安:市區交通受阻,商行關閉,工廠停工,學校停課,盜匪四起,槍聲不斷。僅在1945年9月間,就有糧廠、煤場、木材廠、醬油公司、青果會社、油脂會社、山林、倉庫、碼頭、飛機場等單位和24戶居民被搶。9月12日,100多名日本學生在石道街附近殘殺3名中國人。
當時,大連由蘇聯軍隊實際管制,我們黨的組織處于半地下狀態,國民黨的、幫派會道門的、大漢奸大商人的各種組織五花八門。在這個“特殊解放區”里,大連地方黨組織迎難而上,卓有成效地開展了各項工作。
在蘇軍空降大連幾天前的8月18日,大連偽商會會長張本政組織了一個“大連地方自衛委員會”,后更名為“大連地方治安維持會”。
當時已年過八旬的張本政,是大連地區“資歷”最老的大漢奸。早在中日甲午戰爭期間,他就投靠了日本侵略者,為日軍竊取情報,并在日本殖民統治當局的扶持下逐漸成為華商富豪。在蘇軍進駐旅大的第二天,張本政便拜見蘇軍軍官,以協助蘇軍維持地方治安的名義,領到了一些槍支。“大連地方治安維持會”大肆網羅舊軍警、漢奸、工頭和地痞流氓,拼湊起近萬人的武裝。對大連情況“兩眼一抹黑”的蘇軍,也只能暫且利用“維持會”來“維持”社會秩序。
11月7日,大連市民在體育場集會,紀念蘇聯十月革命28周年。當張本政出現在主席臺時,由大連職工總會組織的上萬名工人高呼口號,要求懲辦大漢奸張本政。隨后,在集會游行中,“治安維持會”武裝分子將一名工人糾察隊員槍殺。于是,剛剛成立的大連公安總局(局長由我山東軍區濱海三分區司令員趙東斌擔任)在工人糾察隊的配合下,把“治安維持會”繳了械。翌日,“治安維持會”被市政府(蘇方任命大資本家遲子祥為市長,但實際權力掌握在中共大連市委手里)取締。1947年,張本政被逮捕,判處有期徒刑12年。
需要指出的是,時年82歲的張本政仍然賊心不死,在保外就醫期間逃離大連,輾轉于沈陽、上海、天津等地繼續從事反革命活動。1951年,在新中國開展的鎮壓反革命運動中,張本政在天津落網,并被押回大連。1951年6月10日,86歲的張本政在萬人唾罵聲中被押赴刑場執行槍決,結束了他漫長而罪惡的一生。
進駐大連的蘇軍官兵,由于經歷了長期的戰爭環境,有部分人產生了“狂暴”心理,在大連酗酒鬧事,強奸婦女,行搶擾民。此外,蘇軍還把大連工廠里的機器拆卸下來運往蘇聯。
就這些問題,中共大連市委向蘇軍當局進行了嚴正交涉。此后,蘇軍對違紀官兵采取了嚴厲的處罰措施:一些胸前掛著勛章的軍官和士兵在違紀現場被執法隊就地正法;從國內調來部隊換下在大連市民中影響極壞的部隊。至1946年下半年,蘇軍軍紀有了明顯好轉。對蘇軍拆卸搬運工廠機器之事,中共大連市委在向蘇方交涉的同時,通過大連職工總會組織了護廠隊、糾察隊,保護工廠設備。蘇軍搬搶機器的行動被有效制止。
1945年9月,國民黨東北黨務專員羅大愚先后從長春派出兩批人員到大連,組成國民黨大連市黨部,書記長是汪漁洋。就在國民黨大連市黨部的牌子掛出去的第五天,大連蘇軍發現他們公開進行反蘇、反共活動,旋即將其取締,汪漁洋等6人被遣送長春。此后,國民黨市黨部轉入地下。
1946年1月,羅大愚在大連組建“國民黨先遣軍第四獨立團”,任命汪逢璽為團長。汪逢璽以國民黨市黨部骨干力量為基礎,網羅敵偽殘余,在不足20天的時間里,拉起了800人左右的地下武裝,觸角從大連延伸至旅順、金州、普蘭店。
1946年1月25日上午,“第四獨立團第二特務連”連長王國屏與特務謝立業持槍闖入嶺前桃園臺(今桃源
街)日本僑民太田家中進行敲詐。嶺前公安局警察迅速出警,當場抓住謝立業,從其身上搜出王國屏的委任狀。大連公安總局趁機派傅學坤打入敵人內部。
次日,公安人員即根據傅學坤提供的情報,將正在謀劃于農歷除夕趁居民燃放鞭炮之機進行武裝暴亂的特務首腦們一舉擒獲。他們中有國民黨大連市黨部代理書記長、“第四獨立團”政治主任劉世德,團長汪逢璽,參謀長谷世卿等。經審訊獲悉,“第四獨立團”已經在市政府、公安總局、職工工會等要害部門中發展、安插了175人,并預謀殺害副市長陳云濤和公安總局局長趙東斌。1月27日清晨,公安總局在全市開展大搜捕,徹底鏟除了國民黨在大連的地下武裝。

“搬家運動”中,西崗區召開頒發房契大會

中共大連市委組織市民在市政府門前開荒種田,開展生產自救
日本投降后,在大連居住的日本僑民約有25萬之眾,其中有諸多軍、警、憲、政人員。原日本大連憲兵隊的田中悄悄藏匿了一支手槍和幾十發子彈,與原憲兵隊的平野、若浦等人密謀,在逢坂町178番地(今武昌街452號)實施暴亂,殺害搶劫日本人,嫁禍于中國人,制造民族對立情緒,以挑動日本人進行大暴動。
從1945年12月30日起,他們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連續作案,槍殺日本僑民兩人,搶劫蘇聯僑民一戶,劫持日本僑民一名。經過偵查,公安機關確定了目標,開展追捕。平野在逃跑中被擊斃,田中和其他人在藏匿多日后,被一一抓捕。
1946年年底,滯留在旅大地區的20余萬名日本僑民被陸續遣返回國,大批日式住房空了出來。中共大連市委決定,在市民中開展住宅調整運動(史稱“搬家運動”),讓那些居住在“風來透,雨來漏”棚戶區里的工人、城市貧民搬進洋房。
經過3次大規模的住宅調整,15895戶、6萬余名長期蝸居在貧民窟里的群眾搬進了日式住宅。在那些日子里,搬家的市民隊伍排成了長龍,他們用彩紙裝飾著堆滿家具的大車,高舉著寫有“從草屋到天堂”的標語,敲鑼打鼓搬進了洋房。
1946年秋,國民黨軍隊推進到金縣石河驛以北,對旅大地區呈扇形包圍之勢,割斷了大連與外地的陸路聯系,并實行嚴密的海上封鎖,進入旅大地區的糧食、燃料、工業原料的通道均被切斷。大連眾多工廠停工,大批工人失業,市民缺衣少食,多數居民靠野菜和豆餅果腹,生活十分艱難。
在中共大連市委的領導下,一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靠地吃地,能大即大,能小即小”的生產生活自救運動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在努力恢復和發展工業、鹽業、漁業的同時,中共大連市委組織市民,把種糧、種菜作為開展生產生活自救的主攻方向。機關、企業的房前屋后,居民住宅的院內墻外,甚至馬路邊都種上了莊稼。1946年10月至1947年7月,市政府先后組成100多支采糧隊伍,從膠東、北滿、遼西等地采購糧食13萬噸,千方百計突破陸上和海上封鎖運進了大連。
駐大連的蘇軍也伸出了援助之手。他們在海參崴把糧食、植物油、罐頭和蔬菜等裝上軍艦,運至大連港。蘇軍還把繳獲的日本輪船交給旅順市政府從事水上運輸經營,一些蘇軍戰士把自己心愛的戰馬套上犁耙,幫助農民耕作,還駕駛軍車拉水上山,灌溉農田。
1946年下半年,全市有324家工廠因缺乏原料停產,失業人數達7萬余人。1947年4月,駐大連蘇軍當局與中共大連市委商議成立中蘇合營企業,并拿出了合營企業的具體方案和議定書。面對這個事先沒有通過氣的方案,中共大連市委審時度勢,沒有更多追究細節,而是把工作重點放在了中蘇合作公司的運行上。4個中蘇合營企業開工后,數以萬計的工人生活得到了保障。這些企業的發展,帶動了旅大地區工業的復蘇,市場、貿易也隨之活躍起來。
□本欄編輯/牛澤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