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文藝評獎要減六成以上

日前,文化部正在全面清理整頓文藝評獎,擬取消、壓縮六成以上獎項。這是文化部對中央巡視組進行專項巡視后反饋意見的積極反應,中央巡視組明確指出:“文藝評獎存在過多過濫和暗箱操作、利益交換等問題。”
中國各種文藝獎項名目繁多。在影視界,既有電影的“華表獎”“金雞獎”“百花獎”“金爵獎”“金牛獎”以及臺灣的“金馬獎”、香港的“金像獎”等,也有電視的“飛天獎”“金鷹獎”“星光獎”“白玉蘭獎”“熊貓獎”等和跨越影視等文藝領域的“華鼎獎”等,讓外界很難辨別這些獎項的不同。
“買獎,當時是很普遍的。”對于流行音樂和頒獎典禮曾經的“繁榮”,中國影像與數字出版協會副理事長臧彥彬并不諱言,“現在‘音樂出版獎’也好,‘中國金唱片獎’也好,政府搭臺,相對來說評審都是規范的,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們的評獎是混亂的。沒有明確的、統一的標準,也沒有固定的評審委員,這給了買獎很大的操作空間。”
因為評審的不嚴格,講人情,甚至后臺跑獎,導致很多文藝評獎引發外界質疑。以文學獎中紛爭最多的魯迅文學獎為例,近幾年因獎項評選而引發的風波幾乎沒有停歇過,從報名到最終的獲獎,皆有疑問。
(文/俞亮鑫據《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