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飛 中共景德鎮市委黨校
國際經濟金融化的現狀和對經濟發展造成的影響探究
徐飛 中共景德鎮市委黨校
國際經濟金融化是全球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全球經濟面臨的普遍問題。我國在改進金融體制及深化金融過程中,對社會經濟發展也產生一定影響。
國際經濟金融化 現狀 經濟發展
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明顯提高了經濟和金融的交融程度,使國際經濟金融化成為發達國家的普遍經濟現象。隨著國際經濟金融化不斷發展,我國也逐漸融入經濟金融化,并不斷推進金融體制改革,深化金融體系。本次研究就對國際經濟金融化現狀進行分析,并探討國際經濟金融化對經濟發展的影響,總結如下。
1.非金融企業金融化過程。非金融企業通過調整自身產業結構,不再依賴于產業化發展,也是通過金融資產來獲取促進企業發展的資金。比如對美國非金融企業調查中發現,非金融企業比例提高到41%。非金融企業是通過金融資本的擴展而獲得企業利潤,產業資本利潤降低。
2.金融業不斷發展。信息技術革命的開展,使金融業成為資本主義國家最大產業,為國家GDP提供超過2.75倍的經濟價值。比如金融業成為美國經濟發展的高附加值產業,在2007年時,美國金融業資產達到147萬億以上。
3.金融業利潤比重增加。在整個利潤比重中,金融業利潤比重明顯超過了非金融企業利潤,成為國際經濟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社會財富比重明顯增加。
4.金融風險防范意識增強。全球經濟統一潮流下,金融活動逐漸形成了統一的金融市場體系,而金融危機的出現也成為各國重點關注問題,防范金融風險,促進國際金融關系的協調性逐漸達成各國共識,利于維護國際經濟協調性。
1.國際經濟金融化明顯推動了世界經濟的發展。國際經濟金融化的開展,市場需通過金融資源的流動配置資源。金融市場的產生和發展,明顯提高了市場資本配置效果,通過金融資源流動配置市場經濟,能促進資金流向經濟效益好、前景廣闊、管理規范的企業行業,明顯提高了市場資本利用效率;另外金融體系較為完善,各金融創新產品不斷出現,使市場經濟風險降低;而且證券市場的實施使企業治理結構被制約,并促使上市公司需對投資者不定期或定期公布報告,使股東利益最大化被實現。
2.國際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國際經濟金融化使歐美等資本主義國家逐漸放松對金融管制的放松,發展國家也隨之放松金融管制,使金融資源逐漸自由配置,促使世界貿易額的快速增長。國際金融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全球資金也顯著增加。隨著全球金融市場發展趨勢逐漸一體化,逐漸形成了全球統一金融市場,并推動和促進了國際經濟全球化發展。比如近年來,全球金融市場的年交易量已超過400萬美元。許多國家推進了貨幣的自由兌換,建立了金融風險防范措施,使世界金融聯系更為緊密。
3.國際經濟金融化增加了世界金融風險和金融危機爆發的風險。國際經濟金融化使世界各地資本國際性轉移頻率大幅度提升。而各國家金融體制的放松,金融資產擴張速度大幅度提升,尤其是在金融衍生品市場上,債券、股票、黃金、外匯等市場有大量超額資金活躍,造成貨幣資本逐漸脫離了商品生產的原始基礎,在較大程度上擴張了虛擬經濟的擴張速度,使金融風險發生幾率增加,也加大了金融危機爆發的風險。而現今,加強金融風險的防范措施,避免金融危機逐漸成為各國最為關注的問題。
1.我國經濟重心逐漸轉為金融服務。金融業的發展,使越來越多的企業投入企業資本在金融領域中。而隨著金融產品利潤日漸豐富,使經濟發展中心也逐漸向金融領域靠攏。比如我國有超過100家的中央企業參與到房地產的競爭當中。另外一些民營企業為了尋求利潤,將大量資金投入到金融產品中,推動了金融交易市場的發展,也造成資產分配的不均衡。
2.貨幣化和金融化發展的促進。近年來,我國虛擬資本大幅度增長,經濟金融化使大部分超過自身價值的資本流入到市場經濟中,進而造成我國經濟金融化發展,但過度增長的經濟金融化程度使資本泡沫化現象嚴重,并影響了我國經濟發展。
3.社會債務增加明顯,社會分配日益不均衡。經濟金融化產生大量的社會債務,主要表現為居民房貸款及地方政府債務。地方政府對低價控制欲望的增強,為了獲取更多融資,進而提高低價。經濟金融化發展,使企業對生產活動依賴性及勞動力需求降低,對資本依賴性增加,使居民財富分配比降低,造成社會分配的不均衡。
國際經濟金融化的發展,與世界經濟發展關系密切,而協調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的發展,創建更為和諧的金融經濟服務和實體經濟,加大金融經濟風險的防范與預見,對促進世界經濟發展起到積極意義。
[1]祁雪.經濟金融化趨向及其對我國金融發展的幾點啟示[J].金融天地,2015(20):256-257.
[2]林楠.當代國際經濟金融化的現狀、動因及其對經濟發展的影響[J].西南金融,2015(2):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