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娜 楊昕昕 田君
品管圈活動在降低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發生率中的運用
王利娜 楊昕昕 田君
目的運用品管圈方法,降低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發生率。方法由11名護理人員組成姣好圈,對2014年7月1~31日姣好圈活動前41例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事件原因進行分析,制定改進措施,規范留置尿管和留置尿管護理流程,實施2個月后進行評價。結果品管圈活動后,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發生率降至17.00%,目標達成率122.00%,進步率58.50%。結論開展品管圈活動可降低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發生率,維護了患者健康,保證了醫療服務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提高了護理滿意度。
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品管圈;留置尿管;尿管護理
2014年7月在本院婦科手術住院患者187例,其中抽取100例患者,術前尿常規正常、患者無自覺癥狀。留置尿管后或取出48 h內發生尿路感染癥狀41例,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達41%[1]。本科于2014年7~12月將品管圈質量改進工具[2]應用于降低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發生率的實踐中,取得了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7~11月份婦科手術后并留置尿管的300例患者研究對象,其中2014年7月的100例為品管圈活動前;2014年9月的100例為活動中;2014年11月的100例為活動后。
1.2方法
1.2.1品管圈活動的設定與實施
1.2.1.1品管圈成員的組成、圈名及主題的選定 品管圈由本科11名護理人員組成,圈名定為“姣好圈”,圈員運用頭腦風暴和評價法,評價所發生的安全因素及不良事件的嚴重性,以及對上級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4個方面進行評估,每次按5、3、1分進行評分,將得分最高的“降低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發生率”定為本次活動主題,衡量指標為監測期間內出現留置尿管患者發生尿路感染的例數[3]。
1.2.1.2現狀把握及原因分析 將改善前100例留置尿管患者(術前尿常規正常)列為查找問題的對象,分析原因,制作查檢表,并繪制柏拉圖。查檢數據表明,衡量指標為監測期間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發生率:41.00%/月。目前存在問題有:導尿操作相關原因占百分比為43.90%,留置導尿相關因素占36.58%,留置尿管時間過長占14.63%,患者相關疾病占2.43%,患者年齡影響占2.43%。根據80/20原則即80.00%的結果是由20.00%的原因造成的[4],得出導尿操作相關因素和留置導尿相關因素是引起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主要原因[4],因此,將這2個主要原因作為本次活動的重點。
1.2.2目標設定 經品圈管小組討論,依據目標設定原則,目標值=現況值-改善值=現況值-(現況值×改善重點×圈能力)=41-(41×0.80×0.6)=21.23%。
1.2.3解析
1.2.3.1品圈管小組進行現狀調查并匯總情況,針對改善項目進行展開,找出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綜合問題及原因繪制魚骨圖[5]。
1.2.3.2圈員利用1、3、5分對每個原因進行評分,得分最高的“留置尿管時間過長”、“無菌觀念差”、“尿道口消毒不規范”、“護士操作能力差”、“醫護手衛生依從性差”、“健康宣教不到位”為主要原因。隨機抽取2014年8月份10例出現尿路感染的留置尿管患者進行真因驗證。
1.2.4制訂與實施對策
1.2.4.1針對留置尿管時間過長現象 表現為:①嚴格掌握留置導尿適應證,避免不必要插管[6]。②與醫生每日評估留置尿管患者留管的必要性,只要病情允許,應早日拔管,減少感染幾率。③對長期留置尿管的患者進行膀胱功能的訓練,每日間歇夾閉集尿袋。
1.2.4.2針對醫護人員無菌觀念差現象 表現為:①制定規范的留置尿管護理流程[7]。②安排科室講課,加強無菌觀念培訓及監督。③由對策負責人定期對護士進行正確留置尿管護理的操作考核。④采用防逆流集尿袋,減少因集尿袋污染或尿袋抬高而引起的感染機會。⑤應用新型消毒方法消毒尿道口預防尿路感染[8]。
1.2.4.3針對醫護人員手衛生依從性差現象 表現為:①嚴格掌握洗手的“五大時刻 ”,并繪制配圖貼于洗手池旁,以示提醒。②完善洗手設施,專人負責及時補充。③由對策負責人定期對全體人員進行手衛生的培訓、教育與監督[9]。
1.2.4.4針對護士操作不當事件 表現為:①換藥室備多種型號尿管。②留置尿管前,評估患者情況,正確選擇合適的尿管型號。③加強對年輕護士的操作培訓,插管動作輕、準、穩。④由對策負責人定期對全體人員進行留置導尿技術的培訓、教育與監督。
1.2.4.5針對健康教育不到位現象 表現為:①由責任護士每日應用口頭、文字和圖示的方法向患者及家屬講解留置尿管的日常護理,引起注意,取得配合。②對已拔出尿管的患者實施健康教育,觀察是否正常進行排尿。
1.3評價方法 ①品管圈目標達成及進步率:目標達成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標值-改善前)×100%;進步率=(改善前-改善后)/改善前×100%。②開展姣好圈效果評價:9項無形成果由圈員11名護理人員投票提出,于品管圈活動結束前評分,得分越高,該項越得到圈員的認可。
2.1目標達成率及進步率 品管圈活動后按衡量指標實施品管圈管理后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發生率由41.00%/月降至為17.00%/月,目標達成率為122.00%,進步率為58.50%。
2.2無形成果 圈員提高了工作積極性、責任感及崗位榮譽感,增強了團隊精神 。
在我國,泌尿系統感染在院內感染中高居第二位,留置導尿管是發生菌尿的主要條件。留置導尿管>3 d,菌尿感染率幾乎達100%,2%~4%的患者可發生菌血癥和敗血癥。由此引發高額的醫療保健費用和生命安全問題,因此亟待解決因留置導尿管引起感染的嚴峻問題。品管圈作為一種護理質量改進工具,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是深化質量管理的關鍵環節[10]。本科將降低留置尿管尿路感染發生率定為質量改進的主題之一,探索了品管圈活動在降低留置尿管尿路感染發生率管理中的作用,切實能為患者提供優質護理服務,提升滿意度。
[1]薛小燕.品管圈在降低婦科術后尿路感染發生率的應用.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5,15(38):235-236.
[2]張國章.醫院品管圈活動實踐與技巧.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23-55.
[3]任偉.帕累托法則在企業醫院醫療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應用.中國醫院管理,2010,30(2):47.
[4]廖云,王文琴,金秋,等.品管圈活動在降低血液病化療患者骨髓抑制期感染發生率中的應用.護士進修雜志,2015,30(13): 1188-1190.
[5]梁偉霞,黃琨.留置尿管所致尿路感染危險因素與預防措施研究進展.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19):104-105.
[6]周宏珍,尹鳳華.留置導尿中尿路感染的原因及預防措施探討(附152例報告).第一軍醫大學學報,2003,23(5):510-511.
[7]陳雪花.持續質量改進在預防留置尿管并發尿路感染中的應用.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8):178-179.
[8]蘇美如,駱安德,梁瓊,等.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危險因素與預防控制研究進展.中國消毒學雜志,2012,29(9):803-805.
[9]楊偉華.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性干預效果研究.吉林大學,2007.
[10]孫莉,尹安春.品管圈在持續改進護理質量管理中的實踐與探索.醫學與哲學,2013,34(16):94-9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6.220
2015-10-12]
475000 河南大學淮河醫院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