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婷
(長沙市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執法局湖南長沙410000)
淺議如何開展志愿服務工作
譚婷
(長沙市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執法局湖南長沙410000)
志愿服務是現代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是社會活力的體現,它作為傳遞愛心、傳播文明的生動實踐是社會和諧與進步的助推器,是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作為一種高尚的社會行為和一項重要的社會公益事業,志愿服務工作在我國具有積極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志愿服務工作的開展對機關單位的重要性,然后從實際出發,具體分析了要充分發揮志愿服務工作在機關單位的作用和如何發揮志愿服務工作的作用,以期能夠充分發揮志愿服務工作的引領作用,促進我國和諧社會建設和社會治理創新。
機關;志愿者;志愿服務;精神文明建設
志愿服務是現代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是社會活力的體現,它作為傳遞愛心、傳播文明的生動實踐是社會和諧與進步的助推器,是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志愿服務活動是志愿服務組織有目的、有領導、有計劃、有針對性地組織志愿者結合本地區、本行業實際,圍繞重點而開展的一系列活動。志愿服務工作是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廣闊舞臺,是黨建融入中心服務大局的直通車,也是單位文明創建的一項重要活動。機關具有黨員、青年數量多、工作人員各有專長等特點,如何通過志愿服務活動增強黨員的黨性修養、激發黨員、青年的先鋒意識、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促進機關文明水平的提升,是單位管理者面臨的重要課題。現結合自身的工作實踐,對如何開展志愿服務工作做如下淺析:
1.1 開展志愿服務工作是繼承我國優良傳統的重要方式
很多國人都會不由自主地想,志愿服務這種事物是舶來品,這種精神也是從西方傳過來的,但是事實上這種精神和中國傳統文化是有共通之處的。在幾千年以前,中華民族便形成了助人為樂和扶貧濟困的優良傳統。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與志愿精神緊密聯系的“慈善”觀念很早就有,影響較大的儒、道、釋、墨思想所蘊含的“仁愛、互助、奉獻、慈善”思想,為志愿服務的發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礎。中國儒家學說一直有“仁者愛人”、“惻隱之心,仁之端也”“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入為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的精神內涵,佛家有慈悲為懷的精神,墨家學說亦有“兼愛、非攻”的主張。志愿服務深厚的“人文”思想和對社會“和諧”內涵的展示,顯示這一精神實質與中國傳統文化是一脈相承的。中國哲學贊美“和”是美的價值,主張“禮之用,和為貴”。在這種文化背景下,古代民間私人性質的“義倉”、“義舍”、“義米”、“義學”,事實上都是類似的志愿組織和慈善組織(江訊清,2005)。
1.2 開展志愿服務工作是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手段
開展志愿服務工作是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按照《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的相關要求以及各省、市、自治區制定下發的文明單位測評細則中,都有對志愿服務活動開展的相應要求。在機關內開展志愿服務活動,要牢牢把握改革發展的大局,順應時代潮流;要采取因時機制宜、因崗位制宜、因責任制宜的辦法,將志愿活動和不同專業、不同部門的具體工作實際相結合,推動機關精神文明建設不斷前進。例如筆者所在的建設行業,長年堅持在春節前夕,組織志愿者深入局管工地開展關愛留守農民工、維護其合法權益的“平安建設”志愿服務活動。
1.3 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是提升干部職工素質的重要方式
志愿者工作具有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感召力,是一種鼓舞人心、引領方向的推動力,是一種傳遞文明和關愛的精神力量,是一種凝聚真善美的道德力量。同樣,“學習雷鋒,奉獻他人,提升自己”,正逐步成為越來越多人認同的價值觀。機關單位引導干部職工積極、持續地參與志愿者活動,有助于提升干部職工文明素質,充分發揮傳播文明、引領風尚的重要作用。
1.4 開展志愿活動是密切黨群關系的重要途徑
志愿服務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共產黨員應當是志愿服務的先鋒和示范者,志愿服務既是黨員鞏固深化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的有效舉措,又是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重要內容。黨員不能僅是“參與”志愿活動,而應該轉變身份,彰顯榜樣力量,爭當志愿服務活動排頭兵。在任何情況下,把黨員先進性銘于心、踐于行,自覺塑造和維護好黨員的良好形象,在志愿活動中體現黨的宗旨意識和先鋒模范帶動作用。通過開展志愿服務和在職黨員入社區活動,能夠大大拉近了基層群眾的距離,進一步密切了黨群關系。機關志愿服務活動多由單位組織開展,活動開展在群眾身邊,群眾能夠通過周圍志愿者的表現,直觀地感受到志愿者身上所具有的優良作風,潛移默化地被影響、被帶動、被激勵,對提升公民道德素質、營造和諧的社會環境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志愿服務工作是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平臺,是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重要舞臺。在此基礎上,要圍繞重點,發揮專長,不斷豐富志愿服務工作內涵,更好地發揮志愿服務工作的作用,使志愿服務工作與日常工作更好地相互結合、相互促進。
2.1 重點關注能力建設,拓展志愿服務平臺
當前社會上志愿者參與數量大,參與程度高,而且志愿服務形式不斷走向多元化,但實際接受過培訓的志愿者較少,機關單位大部分志愿者服務技能、質量和服務規范性都有待提高。為了志愿服務的持續、健康發展,必須加強培訓工作,提高志愿者專業素質。機關單位可根據本單位實際情況,從三個方面加強培訓工作:①把握大政方針。要按照中宣部、中央文明辦、民政部等8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支持和發展志愿服務組織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認真學習、深入理解,不斷提高志愿服務者的政治素養、專業素養。②找準學習主題。圍繞志愿主題實踐活動主題,積極開展禮儀、領導力、志愿服務實務技巧、消防安全、急救知識、營養與疾病預防等方面的培訓,積極探索“互聯網+”時代志愿者教育培訓新思路,不斷提高志愿者的能力,進一步增強志愿服務工作的社會效應和美譽度。③加強經驗交流。機關單位的志愿者大部分沒有接受過專門的志愿服務培訓,有條件的單位可根據實際情況與專門的志愿服務組織建立聯系,借鑒成功經驗和做法,加強志愿者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提升志愿服務水平。
2.2 重點關注人才建設,打造展示能力舞臺
鼓勵干部職工長期參加志愿服務活動,加快培養一批長期參與志愿服務、自身具備業務特長、專業優勢、技術資源的志愿者骨干。要積極支持本單位專業人才加入志愿服務組織,開展志愿服務活動,不斷優化志愿者隊伍結構。對于專業性要求高的志愿服務項目,要強化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不斷提高志愿者能力素質。針對群眾關心的重點熱點問題,可以組織動員工作人員充分運用發揮自身業務特長,參與到醫療衛生、應急救援、語言服務等專業志愿服務組織中。機關單位可以根據實際,創新黨員志愿服務載體,切實激發廣大黨員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和自覺性,真心實意為群眾排憂解難。黨員參與活動的過程同時也是黨員加強學習、提升能力、改善作風的過程。通過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可以增強黨員的宗旨意識,提升黨員服務能力,弘揚黨員奉獻精神,不斷增強黨員黨性修養。
2.3 重點關注形象建設,打造品牌形象展臺
“品牌化”志愿服務,是一種帶動性和影響更為廣泛的活動。在近些年來關于道德模范、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等評選活動中,我們已經見證了“模范”的巨大社會影響力。要讓志愿服務高質量發展,我們需要有一批有影響力、有道德高度的“品牌化”志愿服務,讓他們成為高質量志愿服務的代言人,在引領志愿服務時代潮流的同時,帶動志愿服務不斷向著更高水平、更高追求而前進發展。要以主題志愿服務活動為契機,以黨員示范崗、青年志愿先鋒等形式,選樹優秀典型;要堅持公益性方向,精心設計活動載體,建設志愿服務基地,努力培育獨具行業特色的志愿服務主題活動體系,要實行“小而實”的專業化服務,形成制度規范、長期堅持、各具特色、務實有效的志愿服務品牌。筆者所在單位歷年來就形成了“3·5”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黨員志愿者“一對一”幫扶行動,“美化城市”公益行動、“保護湘江母親河”志愿活動等一系列特色活動品牌。
3.1 提升組織水平,引導全員參與
志愿服務工作取得實效的關鍵,首先在于組織領導。機關單位要從工作全局出發,緊緊圍繞中心工作,慎重選擇活動主題,認真做好組織工作。要層層發動、廣泛宣傳,營造出濃厚的活動氛圍。單位負責人要以身作則、做好表率,在籌劃、宣傳、執行、考核、總結各個環節都要嚴格把關、落實責任;要不斷強化志愿服務的意識,不斷創新活動載體和干部職工的參與度;不斷探索工作的新途徑、新方法,努力實現活動組織周密、主題明確、中心突出、動員到位、亮點紛呈。
3.2 強化制度建設,確保落實有力
要確保志愿服務工作取得預期效果,必須明確責任、建立長效機制。①強化志愿意識。通過加強志愿文化培育,促進社會認同,志愿文化的弘揚有助于提升志愿服務的社會認同度,從而吸引更多的人弘揚志愿精神、參與志愿服務。②建立健全相關制度。要建立恰當的激勵機制、科學的組織機制和有力的保障機制,從而明確志愿者的義務,保障志愿者的權利,使志愿服務工作有章可循、落實有力。③善于總結完善。不斷深化活動內容,完善活動形式,強化活動效果,及時發現和解決志愿服務中出現的問題。做到布置有計劃、落實有措施、檢查有依據、評比有標準、獎懲有等級。
3.3 立足服務需求,提高志愿服務水平
立足需求,著眼民生,有條件的單位要積極向志愿服務組織開放更多公共資源,鼓勵街道(鄉鎮)、城鄉社區為志愿服務組織提供服務場所。充分運用社區綜合服務設施,搭建社區志愿服務平臺。支持和鼓勵機關志愿服務組織走進社區,了解和征集群眾需求,結合自身能力特點,有針對性地做好志愿服務規劃,設計服務項目,開展服務活動,切實使服務對象受益。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及時有效匹配志愿服務供給與需求。推廣“菜單式”志愿服務經驗,鼓勵引導志愿服務組織公開本組織志愿者技能、特長和提供服務時間等信息,與群眾需求有機結合,逐步建立志愿服務供需有效對接機制和服務長效機制,全面提高志愿服務水平。
3.4 加大宣傳力度,做到引領有序
志愿服務工作僅靠部分“先進者”參加是達不到最終目的的,必須通過“模范”的示范作用,來影響和帶動更多的干部群眾參與進來。要加大宣傳力度,拓寬傳播渠道,不斷提升志愿服務工作影響力。充分利用內部報刊、網頁、微信、宣傳欄、展板、標語、成果發布會、印發宣傳冊等宣傳形式;通過黨內帶黨外、黨員帶群眾的形式,擴大活動參與面,調動更多的積極因素,齊心協力促使志愿服務工作更上心臺階。對開展志愿服務工作形式新、措施實、效果好、作用強的志愿服務組織和品牌,要進行必要的表彰和推廣,充分發揮輿論有序引領作用。
[1]江汛清,主編.與世界通行——全球化下的志愿服務.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D632.9
A
1004-7344(2016)24-0023-02
2016-8-6
譚婷(1984-),女,助理政工師,本科,主要從事人事、黨務、紀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