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琢
(潛山縣農業委員會糧油技術指導站 安徽潛山 246300)
潛山縣油菜高產栽培技術初探
丁琢
(潛山縣農業委員會糧油技術指導站 安徽潛山 246300)
我國自建國以來就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國,每年當中國內人口對于糧油作物的消耗量巨大,不論是主食還是蔬菜。油菜是我國飲食當中重要的原料,并且其還還有豐富的菜油,食用或煉制菜油均可,因此提高油菜產量就成為了目前國內農業技術發展中的重要環節。本文即是對潛山縣油菜高產栽培技術進行研究,產量要求設定為200kg/667m2,采用育苗移栽的方式,在9月下旬播種,選擇的種子分別為灃油737、秦油10號、蓉油16號以及皖油18號,闡述了高產栽培方式,以期能為相關工作提供參考。
油菜;高產;栽培技術
我縣油菜種植面積常年保持在10萬畝,油菜高產栽培技術推廣,解決了傳統油菜生產費工、費時,勞動強度大的問題,為油菜生產省工、省力、節本栽培開辟了一條有效途徑。近年來,針對我縣實際,對油菜栽培技術進行了調查、改進、整合,逐步形成以下技術:
每667m2產量200kg。
育苗移栽:9月20~25日;直播:10月上中旬。
灃油737、秦油十號、蓉油16號、皖油18等。
4.1 雙低油菜高產保優栽培技術
(1)選擇良種,集中連片。選用高產、多抗、高油的雙低油菜品種,在符合無公害耕地質量標準和生產條件較好的田塊上,按照區域化布局,以村、鄉鎮等為單元集中連片種植。
(2)適時播種,培育壯苗。選擇土壤肥沃、灌排方便的地塊作苗床,苗床與大田比例為1:5~6左右。精細整地,開溝作畦,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畝施硼肥0.5kg。苗床畝播種量0.35~0.5kg。及時間苗、定苗。根據苗情,在定苗后可每畝追施糞水1000~1500kg或尿素5~8kg。如苗情偏旺,可在3葉期每畝用15%多效唑30g兌水40kg均勻噴霧。
(3)開好三溝,精細整地。前茬收獲后及時耕翻開溝做畦,施好基肥。旱地一般畦寬2~3m,稻田一般畦寬1.5~2m,溝寬20~25cm,溝深20~30cm,做到“三溝”配套。
(4)適時移栽,合理密植。苗齡30~35d開始移栽。根據土壤肥力水平、移栽方式、茬口早晚確定最佳移栽密度,一般每畝8000~10000株。栽后澆足活棵水,縮短緩苗期。
(5)配方施肥,必施硼肥。前茬收獲后要結合整地施足底肥,一般大田總施肥量每畝折純氮為12.5~15kg,五氧化二磷6~8kg,氧化鉀5~7kg。高產示范田要適當增施肥料,特別是有機肥。其中,按總施氮的50%、磷、鉀肥總量的80%作基肥,其余肥料用作追肥。另外,每畝須底施硼砂0.5~ 0.75kg,苗期和蕾薹期要用優質高效硼肥進行葉面追肥。
(6)防治田間病蟲草害。苗床期應重點防治菜青蟲和蚜蟲。苗期根據田間草情草相采用人工或化學藥劑防治雜草。初花期要及時防治菌核病,5~7d后再防治一次。
4.2 油菜田化學除草技術
(1)滅殺前期老草。適于在免耕油菜田應用。常用的方法是用10%草甘膦或41%農達噴霧。為節約成本,可以在播種后進行一次性殺滅老草和封閉土壤,推薦畝用41%農達60~80mL,或20%克無蹤100~150mL,混用90%禾耐斯40~60mL,對水37.5kg均勻噴霧。
(2)土壤封閉。適于翻耕移栽油菜田應用。通常畝用90%禾耐斯乳油40~60mL,對水37.5kg噴霧,在土壤表面形成一層藥膜,雜草在出苗時由于其生長點接觸覆蓋在土壤上的藥膜而達到除草效果。移栽田在移栽3d內,用上述方法處理,同樣可起到土壤封閉效果。此方法應注意土壤的含水量,如果土壤的含水量低,天氣干燥時,應及時灌水,保持土壤濕潤。
(3)直接殺滅雜草。適用于4~5葉期油菜田。以雙子葉雜草為主的田塊,可畝用30%好實多乳油50~55g,對水37.5kg噴霧。單子葉、雙子葉混生田塊,則可選擇35%雙草克乳油,在雜草2~4葉期,畝用70mL對水37.5kg噴霧。此方法應注意油菜移栽必須成活后才能用藥。
(4)干旱天氣油菜田化學除草及補救措施。干旱情況下宜在濕潤土壤狀況下施藥或施藥后澆水;要在雜草出苗前用藥,一般在播種后3d內完成土壤封閉工作;施藥時用水量要足,干旱時期畝用水量應在60kg以上;要保證噴藥質量,霧滴要細,噴霧要均勻。對土壤處理殘存雜草或因用藥太遲、干旱等原因導致土壤處理效果不理想的田塊,更應做好選擇性除草工作,其提高藥效的關鍵:①選擇對口藥劑;②用足水量;③提高噴藥質量;④選擇在中午溫度偏高時用藥。
4.3 油菜機械開溝蓋土免耕直播技術
(1)適時早播。水稻收獲后應盡早播種,以9月下旬~10月上旬完成播種為宜。
(2)注重施用基肥,合理施用薹肥。根據田間肥力狀況及苗情,合理施肥。一般每畝施用氮磷鉀復合肥40kg、硼砂0.5~1kg、農家土雜肥1000kg作基肥,有條件的地方可施用配方肥。油菜薹高達5~10cm時,根據苗情合理施用薹肥,一般每畝施用尿素5~10kg。
(3)開溝拋土,確保覆蓋質量。確定適宜廂寬,以確保溝土能在廂面上充分、均勻覆蓋。每畝播量約為0.2~0.3kg,播后淺耙蓋籽。
(4)灌水促全苗、化殺除雜草。播種后及時灌平溝水,促進種子發芽出苗,提高出苗整齊度,切忌漫灌。同時根據當地雜草發生規律選擇適宜時期及除草劑消滅行間雜草。
(5)加強田間管理,防治病蟲害。其具體措施同常規管理。
(6)利用大田機械起垡擺栽。在秋稻收割之后,利用切割機將稻桿均勻研碎,然后以人工拋撒的方式均勻布置在田埂上,預留約10cm的高度。以專業的開溝機起垡,要求土垡應分布在地溝兩側,形成對稱的畦面,畦的寬度應控制在90cm,地溝寬度控制在30cm。早期肥料需要一次性地施用于畦面上,并有切碎的稻桿進行覆蓋。油菜苗移栽時應津貼兩側土垡,栽種后用手對土壤進行壓實,保證植物的根系能夠與土壤充分接觸,每個畦面可栽種兩行油菜苗,每株幼苗的間距控制在18cm。待栽種完成后將開溝時的田土均勻撒在畦面,這樣可以起到進一步固定和防護作用。
4.4 油菜低溫凍害綜合防治技術
(1)選用抗凍油菜品種。選用農業部門主推的耐寒抗凍油菜品種。
(2)適時播種,培育壯苗。播種期一般在9月20日~10月20日。苗期要合理施肥,培育越冬壯苗。對長勢較差的田塊要適當增加追肥的施用量,促進早發壯苗;對長勢偏旺的要適當控制氮肥、增加磷肥和鉀肥的施用量,并噴施多效唑抑制過旺生長。
(3)冬前進行防凍管理。在冬至前進行中耕除草,在行間鋪施糞肥,培土壅蔸,及時清理三溝,減輕濕害。有條件的地方可實施秸稈覆蓋,增溫保水,黃淮地區可在低溫凍害來臨前進行一次冬灌,提高油菜抗寒抗凍能力。
(4)促進凍后油菜生長,減輕凍害損失。低溫冰凍天氣過后,應及時清理廂溝、腰溝、圍溝,排除雪水、降低田間濕度,促進油菜生長。對已經受凍的早薹油菜,融凍后應在晴天及時摘除凍薹,以促進基部分枝生長,切忌雨天進行,以免造成傷口腐爛。要及時清除呈明顯水漬狀的凍傷葉片,防止凍傷累及整個植株,對明顯變白或干枯的葉片要及時摘除。根據苗情長勢,可每畝追施尿素5kg左右,結合硼肥1兩、磷酸二氫鉀2兩、多菌靈3兩混合后兌水100斤,在晴天均勻噴霧,促進生長,預防次生病害的暴發。
油菜高產栽培技術推廣應用,能大幅度提高油菜產量,有助于解決國內糧油作物供不應求的局面,在栽種時應注意人工和化學除草,保證雜草不會與作物搶占影響。運用機械開溝的方式,提升油菜移栽的效率,并且利用田土、碎稻桿進行覆蓋,從而使油菜能夠獲得自然肥料。在入冬或天氣寒冷后必須做好防凍工作,并適當追加氮肥促進其生長。
[1]郁珍,劉永賢,李榮興,等.南丹縣雙低雜交油菜高產栽培配套技術初探[J].農業與技術,2012,32(04):73.
[2]湯立新.初探油菜高產栽培法[J].農民致富之友,2013(21):23.
[3]張紹強.川東北地區“雙低”油菜無公害高產栽培技術[J].四川農業科技,2012(11):14~16.
S565.4
A
1004-7344(2016)24-0216-02
2016-8-13
丁琢(1968-),男,農藝師,大專,從事糧油作物技術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