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建炳
(莆田市宗教文物管理所 351100)
開發宗教文化資源推動旅游產業發展
盧建炳
(莆田市宗教文物管理所 351100)
本文分析莆田市宗教文化旅游開發的優勢,宗教文化旅游存在的主要問題,最后提出了發展莆田宗教文化旅游相關建議。
莆田市;宗教文化;旅游產業
當前,宗教旅游日益成為現代旅游業的一個重要品牌,成為旅游經濟的主要增長點之一。莆田市是全省宗教工作的重點地區,宗教旅游資源豐富、宗教文化底蘊深厚。充分發揮宗教文化資源優勢,著力打造宗教文化旅游景區,對于壯大莆田旅游支柱產業,實現把莆田打造成海西生態文化旅游圈,促進莆田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1.1 莆田宗教文化旅游資源豐富
莆田有宗教活動場所1525座、民間信仰場所4771座,其中:有千年古寺佛教祖庭,有南少林禪武文化、有九仙祈夢文化;也有莆田特有的湄洲媽祖祖廟、三一教東山祖祠和陳靖姑祖廟,同時還有中西合璧的建筑莆田基督教堂等。它們在莆田長期并存、發展、演化,形成了各自豐富厚重的文化內涵,成為莆田區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人們產生廣泛深遠的影響。
1.2 莆田宗教文化資源富有特色
莆田市共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1個,其中宗教類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就有8個,還有幾十個省級和市級的宗教文物,宗教文化遺產相當豐富。宗教文化資源的利用和開發,有利于形成有特色的旅游產品,開拓新的旅游市場,吸引游客,對旅游與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1.3 莆田市宗教文化資源門類齊全
既有寺觀、佛塔等傳統的建筑,又有教堂等異域宗教建筑,這些風格多樣、各具特色的建筑本身就是一道道亮麗的風景。宗教文化與自然景點完美結合。如媽祖祖廟所在的湄洲島,是國家級旅游度假區;九仙賜夢的九仙祠位于國家級水利風景名勝九鯉湖風景區;廣化寺所在的省級風景區鳳凰山、永興祖殿所在的永興巖等,都是莆田的風景名勝。這些豐富的宗教文化資源和自然旅游資源的綜合利用開發,有利于形成有特色的旅游產品,開拓新的旅游市場。
近年來,莆田市宗教文化旅游產業雖有較大發展,但與莆田擁有的豐富宗教文化資源相比,與外地迅猛發展的宗教文化旅游產業態勢相比,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
2.1 對發展宗教文化旅游認識不高
目前,莆田宗教文化旅游還處于起步階段,到宗教場所的人員大多數為信徒,真正認識領會宗教文化意義上的游客很少,其關鍵在于部分干部群眾對發展宗教旅游的認識不高,思想解放不夠,相當一部分人缺乏對宗教和宗教文化的了解,對挖掘宗教文化、發展宗教文化旅游心存余悸。宗教文化旅游未得到應有的重視,缺乏統一的規劃和科學布局,不同宗教場所還停留在各自為陣的局面,宗教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缺乏應有的動力和作為。
2.2 宗教文化資源挖掘不深
莆田宗教文化遺產眾多,但作為旅游資源開發利用的不多,現已開發的宗教文化景點活動內容較為單一,大多還停留在“燒香叩頭”上,文化氛圍不濃,缺乏對宗教歷史、名人行跡、建筑藝術、音樂作品等方面的研究和推介,宗教的“教化”功能體現不足,地方特色的旅游項目及宗教文化旅游品牌沒有真正確立,文化和時尚特色缺乏,景點的吸引力不強。
2.3 宗教景點開發空間不足
由于沒有科學規劃和合理保護,現有宗教文化景點大多被現代建筑所圍占,發展空間不大。如廣化寺、興化府城隍廟、涵江鯉江廟等,都被淹沒在高樓大廈之中,開發和保護舉步維艱,制約了品牌宗教場所的發展壯大,也影響了宗教旅游業的發展。
2.4 相關部門重視和協調配合不夠
旅游產業是綜合性強、涉及面廣、關聯度大的集成產業,沒有政府的高度重視、沒有各部門的通力協作、沒有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是不可能發展壯大的。但莆田宗教文化旅游景點分屬旅游、民宗、文化、國土、住建、規劃等多個部門,雖然各部門都在履行職責范圍內保護和利用宗教文化做了一些工作,但基本上還是單打獨斗,缺乏統一的規劃和科學布局,加上不同宗教場所還停留在各自為戰的局面,面臨著旅游資源豐富與利益主體分散、開發經營機制不活的矛盾,難以形成推動宗教旅游產業發展的整體合力。
宗教文化是莆田歷史文化的基本元素,也是促進莆田旅游事業發展的不可缺少的資源。如何開發利用宗教資源文化資源,提升莆田城市品位,豐富城市外在形象,促進旅游事業發展,打造莆田優秀旅游城市名片,宗教文化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建議如下:
3.1 樹立宗教文化旅游業發展理念
在旅游資源中,宗教文化是非常重要的旅游資源。就莆田來說,宗教名勝占全市旅游資源的比例達50%以上。隨著旅游業的發展,人們的旅游觀念發生著深刻變化,逐步由觀光旅游向參與旅游轉變;由健康型旅游向精神型、文化型旅游轉變。由于人們普遍存在祈福求安的心理,成為人們旅游先河。同時,外地宗教文化旅游發展方興未艾,規模不斷擴大,讓人們充分感受到宗教文化的力量。峨眉山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景區面積154km2,每年接待游客人數30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超20億元。揚州大明寺寺院主體建筑和鑒真紀念堂為仿唐建筑風格,歷史悠久,集寺院、文物古跡、園林風光于一體,占地面積130多畝。江蘇無錫靈山景區突出寺院、大佛(88m高)、占地面積500畝,用短短的二十年時間,發展成為一處全國著名的旅游景區,這些景區都較大地推動當地經濟的發展。因此,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充分認識宗教文化旅游的發展前景,確立宗教文化旅游大有可為的新思想觀念,樹立發展信心,增強發展的緊迫感和責任感,為發展宗教文化旅游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
3.2 精心打造莆田宗教文化旅游線路
①以千年古剎和寺院建筑、佛教文化為題材,將廣化寺、梅峰寺、囊山寺、龜山寺、南少林寺等大寺院等連成一片,通過對宗教寺院的朝圣,對古建筑寺院的塔、碑、書畫、雕塑、文物游覽等,突出佛教文化,給人予清靜祥和、凈化心靈。②以莆田特有的民間信仰為題材,將湄洲媽祖祖廟、三一教東山祖祠和陳靖姑祖廟等民間信仰宮廟連成一線,通過朝圣游覽,突出境外來莆旅游,增強港澳臺僑對祖國大陸神緣一脈相承的認同感和歸宿感,促進境外來莆朝圣熱轉化為投資熱。③以道教大型宮觀和莆田城隍文化為題材,將莆田東岳觀、凌云殿以及莆田城隍文化系列的華亭城隍廟(供奉南宋首都杭州府的城隍),浙江廟(供奉浙江省的城隍)、興化府城隍廟、興化縣城隍廟、新縣城隍廟、平海城隍廟(衛城城隍)、莆禧城隍廟(所城城隍)、涵江鯉江廟(清代載界莆禧城隍遷至)等,突出莆田道教歷史,城隍文化的完整性和多樣性。④以莆田二十四景和仙游四大景為題材,將莆田的風景名勝與宗教和民間信仰文化有機地結合起來,重點突出莆田的九仙祈夢文化。⑤以宗教文物為題材,將廣化寺釋迦文佛石塔、三清殿、九座寺無塵塔、楓亭天中萬壽塔、湄洲祖廟等宗教類的國家級文物有機連成一線,突出莆田宗教文化深厚的底蘊與優勢。
3.3 提升宗教文化旅游品位
除湄洲媽祖祖廟外,莆田現有的宗教文化旅游景區規模都不大,景區建設配套不齊全,這是約束莆田旅游事業發展的最大瓶頸。當前要重點加大南少林寺旅游景區建設、廣化寺周邊環境整治、九座寺旅游景區開發建設。南少林景區開發建設,要按照“重現唐代建筑風格、突出南少林禪武文化”等思路,按照佛教朝圣區、武術文化區、商業活動區、其他景觀區等進行規劃布局,建設土地由政府征用,規劃設計和建設施工由政府統籌考慮,資金由政府、社會、銀行貸款等多渠道進行融資。廣化寺是我市非常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是千年文脈承載地。我們一定要站在保護文化遺產、傳承歷史文脈的高度,勇于擔當,切實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周邊環境整治。要組建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妥善解決有關地塊的歷史遺留問題,盡快著手抓好南湖公園的設計建設。同時,要做好廣化寺內部的規劃建設。九座寺旅游景區建設,仙游縣已在九座寺周邊征用了703畝山地,要下決心、大手筆加快推進。指導思想上,要突出前瞻性、神圣性、獨特性,堅持“三個聯動”,即九座寺與九鯉湖聯動,九座寺與仙水洋聯動,文物保護與寺廟建設聯動,形成大格局;景區建設上,要著力打造九座寺與九鯉湖“雙九”的核心競爭力,完善旅游道路設施。要成立專門班子抓好開發建設,有關部門要做好支持和服務,加大宣傳力度,加快把該片區旅游發展起來。
3.4 多方籌措宗教文化旅游建設資金
在發達國家或地區,宗教項目多由宗教團體或者個人通過投資,募捐等形式開發建設。目前,莆田各宗教團體實力不強沒有實力予以建設,可采取多種形式籌措資金,解決宗教文化旅游發展資金“瓶頸”制約問題。①積極向上爭取資金,充分利用國家、省對民族宗教、國家重點文保單位、兩岸交流、發展旅游業的扶持政策,爭取建設資金,強化我市宗教文化旅游發展資金保障。②加大地方財政投入。市財政根據自身財力狀況,每年拿出專項資金,集中力量開發建設一至兩個核心宗教文化旅游景點,發展一個、成熟一個、推介一個。③實行招商引資開發,對新開發及投資大的宗教文化項目,可引進民間資本及外地知名寺院進行投資開發建設,加快建設步伐。④鼓勵信徒捐資建設。借鑒外地宗教活動場所建設的經驗,鼓勵各宗教團體及信徒募捐資金,建設宗教活動場所,充分發揮宗教文化旅游事業在莆田的大發展。
3.5 加強部門協調,形成工作合力
宗教文化旅游是莆田大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把這塊蛋糕做大做強,需要各部門的溝通和通力協作。①努力改善設施,公交部門要增開宗教文化旅游線路,宗教文化旅游場所要美化環境改善衛生設施。②搞好配套服務,各級旅游部門要做好賓館、商店、導游、翻譯等服務工作,滿足需要,以吸引更多的中外游客。③各級有關部門要相互配合。政府宗教職能部門要加強對開放的宗教文化旅游場所的管理,旅游、公安、交通、城管、宣傳和文化部門要大力配合,互相支持。④規劃部門要對以宗教文化為主體的旅游景區進行整體統一規劃,并預留將來發展備用土地;土地建設等管理部門對周邊環境進行整治,保持景區的生態平衡與協調。
3.6 加大宗教文化宣傳推介力度
近年來,國內宗教旅游日益成為現代旅游業的一個重要品牌,成為國內旅游經濟的主要增長點之一。莆田宗教文化旅游資源雖然十分豐富,但由于宣傳不夠,難以形成品牌效應,應大力組織專家學者對宗教文化進行深入研究,推出一批深入淺出、圖文并茂、具有較強吸引力的資料、書記、宣傳冊、光盤,并組織拍攝以宗教文化或宗教文化名人為題材的電影、電視劇;在自然景觀開發比較成熟的宗教旅游景點周圍,建立一定規模的宗教文化廣場、宗教人物或文物、書法藝術、書籍、宗教用品陳列館和宗教音樂演示廳等設施;開展一些群眾參與性強,帶有豐富宗教文化內涵的民俗文化活動來提高宗教旅游景點的文化品位;組織專門寫作人員分別對相關的史跡進行搜集整理,書寫成冊,向游客推介宣傳,尤其是對其中厚德從善、濟貧扶弱、關愛眾生等方面的積極因素要極力弘揚,甚至可以作為精神楷模為其樹碑立傳,讓后人和游客學習瞻仰。這既可以展示莆田人文風采,又能推動旅游業的發展。
[1]黃秀琳.宗教文化旅游產品體系的構建與開發——以莆田媽祖文化為例[J].莆田學院學報,2006(3).
[2]王丹,萬俏宇.淺議宗教旅游資源的開發[J].科技廣場,2007(10).
[3]張橋貴,孫浩然.宗教旅游的類型、特點和開發[J].世界宗教研究,2008(4).
F592.7
A
1004-7344(2016)24-0343-02
201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