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富明
(重慶市開州區溫泉鎮規劃建設管理所 重慶開州 405400)
低碳背景下小城鎮規劃適應性方法研究
李富明
(重慶市開州區溫泉鎮規劃建設管理所 重慶開州 405400)
隨著國內經濟格局的變化提出了21世紀初“低碳經濟”的概念,全球經濟發展正式進入低碳時代,經濟增長方式正逐漸從高能耗、高污染的傳統發展模式向低能耗、低污染的低碳化發展模式轉變,各大行業都把“低碳”觀念放在未來發展戰略的核心位置,政府和大眾也對此越來越關注,“低碳環保”逐漸融入到我們的生活當中。低碳經濟的核心是合理利用各種經濟資源,重視資源節約,有效地縮減資源成本,提高生產效益,以最小的能耗獲取最大的經濟利益,實現低碳小城鎮建設的最高目標。
小城鎮;適應性;規劃;低碳
“十二五”期間,伴隨著相關政策的陸續出臺,我國的低碳小城鎮建設拉開序幕,并在部分地區設立綠色重點小城鎮試點示范。“目前,我國大力宣傳“低碳環保”的生活理念,確保我國經濟發展的同時,大力建設生態文明,促進經濟低碳化發展,全面實現我國經濟的可持續增長。城鎮化發展作為我國目前經濟發展的重要發展戰略,面臨更高要求。然而在小城市存在宣傳力度小、市民意識薄弱等問題,只有有效的解決這些問題,才能是低碳事業上實現可持續發展。因此,把“低碳環保”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各大行業都把“低碳”觀念放在未來發展戰略的核心位置,人民群眾才能對此越來越關注、重視。不僅如此,政府要避免資源浪費、空間浪費,制定科學合理的發展規劃,重視可持續發展戰略,引導我國走低碳產業發展道路。
小城鎮在我國城鎮總量中占較大比例,由于技術水平和市場潛力不足,小城鎮的發展一直被過大量的碳排放和所污染限制,并對人們的居住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在這樣不利的條件下,積極地發展低碳環保事業已經是迫在眉睫。結合低碳時代背景和小城鎮發展的客觀現實,我國小城鎮發展不能走高污染、高能耗,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應該著力推動以低碳化為特征的低碳小城鎮建設此外,全球變暖、資源不足等問題的產生使人們對“低碳環保”的事業的發展進入了更深入的討論。根據十八大提出的“低碳”和“城鎮化”的概念,小城鎮的低碳建設必須建立在農業、工業、第三產業有一定的基礎的前提之上,推進這三大產業的合理發展,來實現經濟結構的調整優化,使得城鎮產業鏈朝著低碳環保的方向發展。
低碳小城鎮的低碳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呢?主要表現在節約能源、大碳排放、低碳生活、低碳建設。如何有效的落實這些要求?低碳小城鎮的發展需要有一定的基礎依托,合理的利用各種資源,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并不斷發展新能源清潔型能源。[1]例如在低碳排放方面,將燃油車改裝為電車,大大減少了污染氣體的排放。只有人們改變以往肆意浪費能源的生活方式,提高環保意識,在生活中,提倡人們使用低碳的用品,用清潔能源代替煤炭等,讓低碳環保意識融入人們的思想,成為真正的人們生活中的行為規范,才能有效的使低碳融入生活中,以實現優質的小康生活。低碳小城鎮的建設規劃并不是一朝一夕可完成的事業,需要人民和政府的共同努力,政府需要規劃一個整體的步驟流程,包含: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環境經濟以及技術創新等相關理論。需要先進的技術、創新手段最為支撐,對低碳事業全面系統的部署。
本文研究具有如下幾個目的:
(1)總結我國的低碳小城鎮建設相關理論,以建立完善低碳小城鎮建設的理念。
(2)從總體上把握低碳小城鎮建設發展思路,總結近年來國內外低碳環保小城鎮的發展經驗,并不斷的加強完善我國低碳小城鎮的建設。
(3)分析我國低碳小城鎮的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提出具備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
低碳小城鎮的建設規劃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事業,建設中既要包含具體的流程,也要具備切實可行的相關理論,更要有先進的技術為為基礎,以創新手段進行推動,來實現低碳事業的系統規劃。在建設低碳小城鎮的道路上,需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①可持續發展原則。在發展建設的過程中,貫徹落實節可持續發展戰略,既要注重經濟效益又要重視環境的保護,在低碳經濟理論、環境經濟的理論指導之下,做好城鎮的規劃設計工作。②可操作性原則。低碳小城鎮的建設要從自身實際的角度出發,對大城市的低碳環保可以借鑒,但也應該本著擇優原則,選擇適合該城鎮發展的方針戰略,要以可操作性為原則,從自身實際情況出發,摸索屬于自己的康莊大道,將小城鎮低碳環保引領上正確道路。三是城鄉一體化原則。在低碳小城鎮的規劃中,要以城鄉共同發展為目標,通過調節各方面的關系實現低碳的目的。[2]
目前,我國能源環境問題并引起了極高的關注,但是大部分人都沒有意識到資源、能源、環境問題的嚴重性,這也是我國眾多小城鎮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城鎮化作為我國目前國內研究的重點,是除了低碳化發展之外,我國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之一,尤其在擴大內需、全面協調地帶動我國經濟增長方面,城鎮化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小城鎮建設作為城鎮化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在促進我國城鄉一體化發展,帶動經濟充分發展上,具有大城市、城鎮所不具備的優勢,小城鎮作為農村之首,城市之尾起到了連接城鄉的作用。[3]
低碳小城鎮作為一種新型的城鎮化發展模式,對我國國民經濟具有深遠的影響,而國內外關于低碳小城鎮建設研究相對較少,并沒有形成嚴謹可靠的科學的研究體系。盡管國外研究相對國內較為完善,并分析論述了我城鎮化發展與低碳經濟發展的關系,探討了城鎮化進程速度對低碳經濟發展的影響,但也僅僅停留在分析階段,并沒有形成適合我國,有利的發展理論,雖然也有人提出了解決辦法,但并不符合我國實際發展情況。我們應該結合可持續發展原則、可操作性原則、城鄉一體化原則進行規劃低碳小城鎮的建設發展。①系統科學的闡述低碳小城鎮發展的路徑、內在動力、模式,結合具體地區探討該地區低碳小城鎮發展的實證研究。②嚴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質和保護環境、資源永續利用的前提下進行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并采取措施降低對非可再生能源的使用。③優化城鎮交通方式,具備系統的交通規劃,提高交通質量建設適宜的步行交通、綠色交通,大力發展綠色公交,健康出行模式。④建設人性化、高效化、復合化、綠色化的新社區,提高城鎮人民生活質量的同時,普及深化低碳小城鎮發展理念。⑤合理規劃城鎮的產業結構,應用可再生能源,并提高能源效率,控制能源需求,開發利用新能源。[4]
廣泛的聯系低碳經濟和小城鎮建設理論,科學嚴謹的分析并闡述低碳小城鎮發展內涵、發展路徑、發展模式,總結地區發展經驗和不足,對促進我國低碳小城鎮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小城鎮作為我國城鎮化建設的主力軍,在我國經濟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目前,低碳的發展模式已經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低碳小城鎮要發展就離不開政府、社會、企業的共同支持,但在小城鎮發展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在低碳的設計與發展上需不斷改進,做到全方面的規劃,抓住發展的要素,堅持發展中的幾項原則,統籌全局,處理好總體與局部的關系,以低碳設施為城市布局與改造的重點,才能真正實現低碳小城鎮的建設目標。從我做起,大力支持大碳產業的發展。[5]
[1]徐寧寧.低碳背景下小城鎮規劃適應性方法研究[D].天津:河北工業大學,2012.
[2]王宏俠.低碳背景下小城鎮規劃適應性方法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18(20):269.
[3]王素齋.科學發展觀視域下中國新型城鎮化發展模式研究[D].天津:南開大學,2014.
[4]張占斌.我國新發展階段的城鎮化建設[J].經濟研究參考,2013,01:3~13.
[5]覃永暉,彭蓬.建設低碳小城鎮的要要素與對策[J].城鄉建設,2012,08:68~69.5
TU984.1
A
1004-7344(2016)24-0341-02
201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