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芳蘭


在我多年的教學中發現,學生在學習物理課程中,最害怕的就是電學知識,其根本原因是不知道如何分析電路圖,尤其是較為復雜的電路圖,更不知如何進行分析。因此,我在教學中通常會教學生利用標分支點法分析電路,并在長期教學中發現其效果很好,現將其總結如下:
一、先讓學生知道什么是分支點
在我們初學電路時,首先就介紹什么是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串聯電路中,電流是依次的逐個的通過用電器,只有一條電流通過的路徑。而并聯電路中電流是從一點分成幾路分別通過用電器后再會合一點,電流分支的點與匯合的點即為分支點,在電路圖1中,表現為導線交叉相連的節點即為分支點。
二、教學生給分支點標字母,從中容易看出用電器的連接方式
1.當兩分支點之間有用電器、電阻、電源等,就在這兩個分支點上標不同的字母。例如圖2:
(圖中L1與R1都在A、B兩分支點之間的兩條支路上,說明L1與R1并聯)
2.如幾個分支點之間只是導線沒有電源、用電器等,則這幾個分支點就可以看成同一點,可在這幾個分支點上標相同的字母,如圖3:
(L1、L2、L3都在A、B兩點之間的各支路上,所以L1、L2、L3并聯)
3.如兩個分支點之間只有電流表或電壓表時,因電流表內阻很小,所以可把電流表看成導線,兩分支點可看成同一點標相同字母。如圖4:
(可見R1、R2、R3都在分支點A、B兩個分支點之間,所以R1、R2、R3并聯)
因電壓表的電阻很大且和用電器之間是并聯,所以可以把電壓表拿去,看成斷開的而不會影響電路的連接情況。如圖5:
(可把V1、V2拿去則圖為:在各分支點標上不同的字母,可見:R1、R2、R3為串聯,且很容易看出V1并聯在R1、R2兩端的A、C兩點上,測R1、R2的總電壓,V2并聯在R2、R3兩端的B、D兩點上,測R2、R3的總電壓。)
另外,圖中同時存在電流、電壓表時,綜合判斷可如下圖6所示:
(在標分支點時,凡有電壓表時,可在心里把其拿掉,再用前面所教方法標上字母。可看出R1、R2分別在AB、BC不同的分支點間,所以R1、R2串聯,且A1、A2讀數相同。V1在A、C兩點之間,R1、R2串聯后接在A、C兩點之間,則V1測R1、R2的總電壓。V2在B、C兩點之間,而R2在B、C兩點之間,則V2測R2的電壓。)
三、利用以上方法,還可以反過來判斷電表的類別
請看下面的例子:
例1:在下圖電路中,①②③是電表,若電燈L1、L2是串聯,則①是_______表,②是_______表,③是_______表。
解:若要使L1、L2成為串聯電路,則電流必須從分支點A進入L1到分支點B進②,再進L2從C點回電源負極。所以電表①③能拿去,則應是電壓表。而②不能從電路中拿去,則是電流表。
例2:如下圖,閉合開關S后,①②電表均有讀數,則①是________表,②是________表,R1、R2是_________聯。
解:本題中電表均有讀數,可見電流從電源正極流出到分支點A,必須分成兩路,①才有讀數,故①不能拿去,為電流表。其后的分支點也標A,標上分支點可見R1、R2,②三者都在分支點A、B之間,所以三者為并聯,②為電壓表。
通過上述各例子分析可見,這種標分支點的方式方法分析電路是十分簡單可行的方法。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