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穎 梁雪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續,能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和消化課堂上學到的新知識,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教師可以從學生的作業中發現自己教學的得與失,從而查漏補缺,修改和完善自己的教學,進一步指導學生的學習。因此,作業不在數量的多少,主要體現在它的“有效”性。日常教學中的有效作業可以理解為以下兩方面:(1)作業有效果,為什么要布置這些作業,目標要明確,有沒有對課堂教學起到補充、鞏固作用。(2)作業要有效率,也就是作業布置的數量、內容、形式是否合適等等。所以有效作業可以理解為有效果、有效率的作業。
下面是對于初中數學作業設計及有效處理談幾點想法。
一、作業針對對象的有效性
作業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不同能力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
1.針對不同年齡,確定培養方向
針對低年段,培養學生學習態度,良好學習習慣和品格。初中低年段(7、8年級)的學生,學習以個人興趣和情感為主,這階段的學生思維正處于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的階段,因此作業中在兼顧基礎的同時,可適當編排趣味性較強、又有一定思維含量的題目。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愛思考的學習習慣。
針對高年段,促進學習能力。初中高年段的學生無論是心理還是知識儲備都有了一定基礎,學習具有一定的主動性。因此,數學作業應主要體現在促進提高學習能力上。如幾何探究、數形結合的規律性問題等,具有一定思維含量的綜合性數學題的比例大一些,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承認學生差異,確定適當標準
我們要承認孩子是有區別的,每個孩子都有上帝賦予的天分與不足,在數學能力上亦如此。課程標準中明確說明希望通過初中數學教學使“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人們都說數學是思維的運動,而現實中我們做劇烈運動前都要先做些熱身運動。同樣,作業題的難度也應按照從易到難的梯度進行設置,并且盡量按一定比例安排。比如,簡單、較難及思維含量大一些的,按70%、20%、10%的比例出題,其中10%的難題。對于一些學生只是要求能作出前一問即可。也就是說,不要求所有學生都能完成所有作業,針對性要強,不同的學生要留不同的作業,也要有不同的要求。
二、作業內容設置的有效性
要體現作業的有效性需要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作業的內容精選和習題的配備上。一般來講,作業會體現以下幾項功能。
1.落實基礎,強化課堂內容
根據艾濱浩斯記憶曲線,如果學習后不復習,一天后記憶率為36%,一周后只剩13%,而學習的第一階段都是記憶和模仿,所以留作業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希望學生能鞏固課堂所學,只有扎實的基礎才能談得上靈活運用。
2.縱橫相連,突出數學特性
知識的獲得,應該是對知識生成過程的學習,對于數學這門邏輯關系極其嚴密的學科尤為重要,因此應盡量使學生了解某個知識從何而來,到何處去,揭示數學知識之間的縱向聯系,經歷知識由簡單到復雜的發展歷程。內容的橫向聯系,是指不同的知識點在同一題中的綜合運用。把握知識間的橫向與縱向聯系,實質就是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過程。
3.立足長遠,注重知識整合
所謂“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所以當一些問題在中考中有所體現時,作業中也可適當加入中考題。因為中考題是命題組精心設計的,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有一定的導向作用。但有些中考題難度較大,綜合性較強,并不適合所有學生,因此這類問題一般針對數學基礎扎實、數學思維敏捷、能力強的那部分孩子,他們也會覺得具有挑戰性,樂于思考,逐步形成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內容交融,凸顯綜合訓練
遺忘中的抑制現象有前攝抑制和倒攝抑制,因此學生所學習的新舊知識會對記憶產生一定影響。比如會出現:學習代數知識時忘記了幾何內容,學習幾何知識時會忽略代數的內容等。因此在日常作業中,教師可以在學習代數部分時,作業的后面會帶有一兩道幾何題,而學習幾何知識時后面會帶有代數題。這樣做的目的,一是避免遺忘,二是令學生意識到“數學”學科為一個整體,知識不割裂,代數問題可以用幾何方法證明,幾何問題可以用代數方法解決。這樣做,同時也提高了綜合復習的效率。
三、作業批改的有效性
批改作業是教師的一項常規工作,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提高。它對于指導學生學習、檢查教學效果、調整教學方案等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如何批改數學作業,怎樣處理批改后的作業也決定了作業批改的有效性。
1.全批全改,面向全體學生
通過全批全改,我們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全面了解學生對已講授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而有針對性地安排后續章節的教學,知己知彼,備好下面的課。
2.二次批改,注重個性學生
批過之后,很多學生可能看下批改結果就過去了,或者聽教師講了一遍,“聽”會了,下次出現還會“濤聲依舊”。數學學習的過程是“對”從“錯”中來,把原來錯誤的、不會的通過思考改正過來,才能對數學知識理解,這也是數學思維建構的過程。因此,教師下發批改過的作業后可先不進行講解,而是自行改正,再進行二次批改,因此針對個別學生,教師可讓同學講,也可以自己給教師講,如果真不會,教師再給他講解。這樣可以互相幫助,每個學生都會主動學習。
3.面批面改,注重潛能開發
因為有些作業的內容設置中帶有綜合性較強的綜合題,針對一小部分學生的作業,教師可采用面批面改的形式,因為這部分學生一般不能全不會,只是在某個小問題上遇到了思維障礙,因此有時只需要教師說上一兩句話,就會讓他豁然開朗,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最大效果。
對于初中常規數學作業的做法可能還有很多,但不管哪種都要體現出對課堂教學的鞏固與提升。我們希望能夠通過對作業的設計及處理,使學生獲得更多思考空間,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真正通過初中數學教學使“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