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斌
摘 要: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教師無時無刻不在表現著其獨特的教學藝術,包括對教材的熟練掌握、語言及肢體語言的運用、創新式教學手段及方法等。教師的專業素養代表著教學質量的整體效果。
關鍵詞:教學藝術;創新式;專業素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之后,就會對知識產生一種強大的尋求欲望,然后就會主動學習教學知識。這就將學生由最初的被動式接受變為主動式尋求探索,實現了教學改革的目的。以下將針對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質量,提出具體的解決措施。
一、結合學生個性特征,因材施教
當學生來到學校,準備接受學校教育的時候,就代表著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完整的個體,存在著不同的差異性,教師要尊重每一位學生,針對不同個性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及方法。美國一位著名教育學家曾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教師。所以,教師要提高自身專業素質的同時,也要給予學生更多的心理幫助,了解學生的學習及生活情況,幫助學生共同面對由于青春期的懵懂產生的迷茫和煩惱,共同解決學習及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問題。
二、加強生生、師生合作,提升學生課堂參與性
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順利完成的基礎在于師生之間的有效合作,共同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效果是教師教學發展的方向。教學課堂充滿著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是教師所希望看到的,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前提條件。初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很容易浮躁,喜歡否定一切事物。教師要降低自己的身份,從講臺前走下去,來到學生的群體當中,與學生共同體驗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任務中,不斷發揮學生的個性差異化,使得生生之間相互學習各自的優點,不斷完善自我。
三、轉變觀念,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競爭愈演愈烈,如今的生活水平以及消費觀念已然與過去相差甚遠,似乎每天都發生著巨大改變。面對社會的變化,如果不做出正確反映,將會被社會所淘汰。教育工作者也需要不斷更新自己已有的觀念,學習新的文化知識,將更好、更新的教育理念傳授給更多人,不斷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活到老,學到老。教師教育學生不是簡單的書本知識,而是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如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技能。
參考文獻:
張桂英.淺談思品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教師,2009(11).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