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煦
摘 要:美國凱勒教授提出的ARCS動機設計模式為減少學生課堂學習動機缺失提供了有效的理論框架。在此理論基礎上提出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吸引注意、提出問題;闡明目的、引起相關;呈現內容、建立自信;小組活動、引發滿足。
關鍵詞:ARCS動機模型;初中口語;課堂教學
ARCS動機設計模式是一種啟發式的模式。它使教師能夠通過了解影響學生動機的因素,分析學生的動機狀況,確定動機激勵的重點和策略,從而提高教學成功的可能性。動機模型實用且巧妙解決了語音教學的困難,最大程度地優化了語音教學。根據其ARCS模型,結合筆者實際教學經驗體會,具體語音教學反思如下:
一、基于attention原則的語音教學
吸引學習者的注意力,讓學習者對學習的內容感興趣,喚起學習者的好奇心。Attention原則強調教師應減輕學生的焦慮感,鼓勵他們不怕犯錯誤,也不怕自己的觀點與別人不同,給他們改正錯誤、提高自己的機會,讓他們勇敢地表現自我。因而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從學生角度出發,讓課上的語音學習變得簡單有趣一點。
比如,我們可以通過小組PK大擂臺活動吸引學生注意力,驅動他們運用英語交流。例如,在詞重音的講解中,學生很難掌握重音,與其跟他們講大堆的發音規則,不如通過活動使發音規則簡單易懂。例如,單詞interesting/intristiη/的發音,學生容易詞重音而發錯該單純。教師可將全班同學分為三大組,把該單詞劃分為三個音節,每組分別發/in/,/tri/,/stiη/。通過活動,讓每個小組都大聲重讀一次各自的音節,讓他們自己感受重音,從而發現正確的詞重音讀法。每組學生在PK聲音大小的過程中,實現生生互動,互相PK,既生動有趣,又讓他們掌握了單詞重音。
二、基于relevance原則的語音教學
為了使學生帶著興趣去汲取知識,教師應真正地了解他們的興趣所在,對他們進行積極的引導。Relevance原則要求教師善于發現學習者的情感經歷,將其與教學聯系起來,開發教學資源,從而讓學生真正了解學習價值。
比如,針對語音語調教學,語音語調是學生口語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可以從語音語調與語義方面,創設學習資源,讓學生猜測說話者的真正含義,激發學生興趣。如句子is that the person he asked,不同的語音語調和停頓會產生完全不同的兩種解讀:
Is that the person?He asked.
Is that the person he asked?
教師在講解語調的時候,可以通過不同學生的朗讀,來讓其猜測含義。同理在別人想你借東西的時候,你的回答“sorry”語調不同,也會有不同的答案。升調表示你沒聽清楚請求再說一遍,而降調則表示拒絕不能提供幫助。
三、基于confidence原則的語音教學
21世紀的英語教師應以生動的教態、幽默詼諧的語言用英語進行教學,引導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參與,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建立自信,輕松自如地開口進行口語交際。
比如,在音標教學中,我們可以這樣幫學生建立自信。音標學習對單詞的拼寫記憶具有重要的作用。堅持單詞的音標聽寫,養成良好的習慣。筆者所在學校的教學傳統就是從初一就堅持對學生音標的聽寫,讓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音標知識的反復運用操練,使得學生在朗讀單詞、記憶單詞、拼寫單詞上的準確程度上大大提高,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信,對學生英語素養的提高有深遠的影響,從而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四、基于satisfaction原則的語音教學
在教學或教學設計過程中要考慮學習者的具體情況和學業能力,根據不同的學習者的具體情況進行教學和設計。要讓學習者能夠繼續學習并完成下一個學習目標;學習者需要對學習結果感到滿意或者對學習過程感到滿意,以形成良性循環,繼續下一輪的學習。
每個人都渴望得到表揚,教師應該利用學生的這種心理,在課堂活動、作業批改或考試后,及時地對學生的表現進行全面積極的反饋和評價。在學生課堂口語表達的過程中,教師不應該急于糾正學生所犯下的語法錯誤,而應該鼓勵他積極引導他們說下去,不要破壞其語言的連貫,打擊他們想說的欲望。最后對其重要的錯誤再統一進行糾正。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口語能力得到了操練和鍛煉,需求得到了滿足,動機得到了強化。
語音教學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英語教學的成敗,因此,教師必須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組織好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為學生提供必要、及時和具有個人意義的幫助,對學生的表現給予適當的反饋。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師以組織者、指導者和幫助者的身份引導學習者建構起自己的認知和情感體系,從而發揮教師的中介作用。
參考文獻:
[1]季靜娟.英語課堂中的競爭與合作[J].中國農村教育,2005(Z1).
[2]楊帆.基于ARCS動機模式的初中英語教學行動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3.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