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豐
摘 要:結合農村初中生的實際,探索科學幻想繪畫創作教學規律,在緊扣科學性的前提下,要求學生體驗生活,找出生活中需要改進或存在不足的地方,想象未來科技發展可能帶來的變化。在教學中聯系生活積累繪畫素材,激發學生想象力;從日常生活中尋找問題,發掘創作目標;借助情感因素,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與時俱進了解熱點問題,確定創作主題;生活化、多樣化引導學生進行創作,培養創新能力。上述幾種措施,通過教學實踐證明可以開闊學生視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和展望未來的興趣,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作能力。
關鍵詞:科學幻想繪畫;生活;想象力;創新;創作教學
科學幻想繪畫是指青少年通過對未來科學發展的暢想和展望,利用繪畫形式表現出未來人類生活情景。因此,“科學”是基礎,“想象”是關鍵,“繪畫”是表達手段。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筆者嘗試從多方面對農村初中科學幻想繪畫創作教學進行探索,取得較好效果。
一、聯系生活積累繪畫素材,激發想象力
科學幻想繪畫的創新是從觀察、感受事物開始的,故可以讓多媒體平臺發揮資源優勢以彌補學生的科技知識不足。教師利用文本、圖形、圖像、聲音、動畫、視頻等多種信息綜合處理,進而展望未來生產與生活的變化,暢想未來交通工具的革新以及未來資源的開發與未來星際太空的變化等。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聯系日常生活與生產,全面、仔細而深刻地觀察各種素材,以便他們頭腦中積累大量真實、具體的事物形象。
譬如,在嶺南版14冊美術《化腐朽為神奇》一課中,通過文本、圖像、視頻等介紹、分析以及學生的自我感受,學生可以聯想到生活中處處存在各種資源浪費和資源低效率使用,引導學生暢想資源再生和循環利用。然后再對學生的各種獨特想象作適當的增減、補充、修改,把對生活的感受與科學幻想的創新結合起來。
二、從日常生活中尋找問題,發掘創作目標
比如,英語等學科有大量的知識需要熟讀、熟記,能否有輔助記憶工具的發明?目前電腦的操作主要用鼠鍵、觸摸屏等,能否有更快捷、更靈巧的操控方式呢?諸如此類,經常以課內練習、課外作業的形式鼓勵、引導學生從“口袋生活”中發現問題,從小型化科技入手創新問題的解決方案。
例如,我校學生獲獎作品《手機震蕩發電機》遵循的就是“日常生活→尋找問題→發掘創作目標”的創作思路。作者從生活中感受到手機電池一定限度的續航能力與頻繁使用手機而大量耗電之間的矛盾,從而引起她對解決手機電力問題的關注。在查找資料時,發現全自動機械手表關鍵零件是偏心的擺陀,戴表的手臂運動時產生的機械力讓手表“自動”上弦,于是在全自動手表的基礎上想象出了手機震蕩發電機。手機震蕩發電機只需要輕搖手臂,就可將運動所產生的機械力轉化為電能,真正做到電力“源源不斷”。
三、借助情感因素,激發創作欲望
借助學生對父母、家人的情感可以引導他們幻想溫馨的家庭生活;借助學生對老師、同學和學校的情感引導他們想象美好的校園生活;借助學生對家鄉或動物(人類的朋友)的關愛激發他們表現對大自然的展望。學生的創作中有時也會反映出某些社會上的不良現象,是褒是貶都反映出學生的道德標準,同時教師也有責任指出或向健康方向引導。
譬如,酒后開車尤其是醉酒開車的社會危害性極大,廣大司機既要對自身負責,又要對社會負責。針對這一問題,我校學生獲獎作品《防醉駕安全系統》設計很巧妙。當司機系好安全帶后車載系統進行視網膜掃描,鎖定駕駛員。接著進行防醉駕酒精檢測,司機適宜駕駛發動機才能點火啟動。這樣把情感教育滲透于科學幻想繪畫創作教學中,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質,創作出真、善、美的作品來。
四、與時俱進了解熱點問題,確定創作主題
教師平時及時觀察、了解學生的所做、所為、所思、所好,根據學生關注的社會新問題、新熱點收集相關素材在多媒體平臺上展示,引導、確定科學幻想繪畫創作主題,以調動學生的興趣與積
極性。
例如,我國正在制造“神州”系列宇宙飛船登月探測,美、蘇兩國的航天器已登陸過月球,美、俄、歐盟等正在探測火星及更遠的太空。那么在宇宙探測方面就可以借鑒外國的經驗,暢想我國未來的航天藍圖。
譬如,我校學生獲獎作品《神舟觀景雙層大飛機》創作主題就來自空中客車公司在倫敦展出一款機艙近乎透明的概念飛機,乘客可以從各個角度飽覽天空中的天地全景。可以說,沒有空客的透明概念飛機這個“熱點”,就沒有“神舟觀景雙層大飛機”這個
主題。
五、生活化、多樣化引導學生進行創作,培養創新能力
方式一:整體平移
針對學生出現的簡單模仿甚至變相抄襲、缺乏創新與繪畫表達不成熟等問題,要求學生對自己較成熟的繪畫技巧超越學習階段的模仿,著重培養學生“整體平移”能力。將生活、生產中已存在的現實場景作為主體,整體平移到新的環境中,形成新的環境與主體的和諧統一。譬如,將陸地上我們居住的城市“平移”到海洋深處,就成了“海底城市”;而“平移”到天空中,則成了“天空之城”。
方式二:局部改良
對生活、生產中存在缺陷或不完美的地方,進行局部增減與改進,從而到達改良的目的。查找最新最熱門的科技前沿知識、繪畫表現技法,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增加學生學習興趣、活躍探究氣氛。既然是改進生活、生產中存在缺陷或不完美的地方,那就必須得有變化。于是這種“變”讓學生逐步遠離簡單模仿與變相抄襲,思維越想越靈活、越“變”越有繪畫欲望,促使創新思維成長。將已存在的生活、生產的內容進多樣化組合,形成新的多功能產品。比如,將沙漏與牙刷架結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刷牙時間提醒功能”,每當刷牙時沙漏將提醒刷牙是否足夠時間。
方式三:全新設計
主要是針對人類目前只有科學理論方向,尚未出現的新產品、新工具。譬如,某學生想象出肥仔通過踩車出汗才能驅動的減肥電動車,其參考網絡上卡通圖片夸張和變形的處理方法,也就是直接將脖子“抹”了,一個沒有脖子的肥仔難道不顯得更加肥嘟嘟的惹人愛嗎?對客觀物象整體或局部的特征加以夸張和變形,從而突出了個性。
對于還存有疑問的或不完善的地方,教師可以直接幫助學生,從而可以滿足不同學生各自不同的需求,提高學生的學習欲望和學習興趣,達到因材施教、激發想象力的目的。
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運用科學與幻想這個廣闊的空間,緊密聯系生活,開闊學生視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能夠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想象力和繪畫表現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作能力。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