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志文
在《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的思想指導下,教師應該明確:一切形式的教學其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而物理學科正是能力培養的主要途徑之一。高中階段的物理更是初中物理的升華。如何拋開簡單的知識層面而抓住能力培養這一根本呢?這正是身為物理教師所要思考的問題。下面我將結合我的教學經驗,初步談談我對能力培養方面的一些個人觀點。
一、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物理實驗教學是在高中物理教學階段起著替代的作用。它不但可以讓學生對物理科學知識充滿興趣,更可以讓他們通過實驗見證世界的奇妙。那么,在實驗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一些問題使實驗受到阻礙。這時教師不要拘泥于書本上的知識直接講解實驗中出現的問題應該如何處理,而是讓學生自我探索,這樣就會有創新。當學生經過長時間這樣的訓練,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自然會得到提高,從而達到能力培養的目的。
二、模型教學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我們都知道,在數學幾何當中一切圖形都是從生活中所見的事物當中抽象出來的,這就需要學生有對事物抽象成幾何圖形的思維能力。而物理教學中的模型思維與數學的抽象圖形有著一定的相似之處。比如,在研究原子結構的時候,就需要這種模型思維能力,將微觀世界的模型通過思維放大,類比宏觀世界幫助我們來理解。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類似的思維方式,這也是學生通過學習高中物理所要培養的能力。物理知識中也有很多問題是不能通過現象來解釋的,這就需要理論上的完善。模型思維能力正是幫助我們完善科學的重要能力之一。
三、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所謂能力最終目的是利用現有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所以作為物理教師,還應該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合理引導學生去聯系生活,善于觀察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每當遇到問題之后應該多問幾個為什么,讓自己針對發現的問題思考起來。逐漸的養成這樣的生活習慣之后,自然能夠提高這方面的能力。教師要注意的是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的物理知識進行思考,而不是發現問題之后天馬行空地胡思亂想一通。要讓學生有根據地進行思考,利用知識的力量去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最終得到能力的提升。
能力是學習的最終目的,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進步,教育思想也隨之逐漸改變。我們已經從毫無目的“教書”,變成如今的開始探究深度目標。在這種正確的指導方針下,相信培養出來的后備力量會更加強大!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