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衛東
摘 要:學生身心健康的培養是初中學校極為關注的問題,并且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學生身心健康的有效發展,是學生在以后社會發展中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以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活動課為例,對心理健康課中故事的合理運用進行分析及闡述。
關鍵詞:初中生;心理健康;活動課;小故事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改革,初中生的身心健康越來越受到重視,相應的對心理健康活動課進行了有效的改革,將“故事”的形式引進初中心理健康活動課中,引用教學心理案例、文章中的故事情節進行教學,讓學生在故事中體驗到心理健康活動課的樂趣,讓學生在故事中得到感悟、體驗,從而達到初中心理活動課的最終目標。
一、故事教學對初中心理健康活動課的作用
故事教學是我國教育改革中新型的教育模式,它將一些相關的故事情節插入學生學習的課堂中,以短小、簡潔、具有一定針對性的故事形式進行講解,使老師在課堂講解的過程中能夠抓住學生的興趣點,牢牢吸引住學生的眼球,從而提高教學質量。老師在故事的講解和分析中,正確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故事中,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身心健康。
二、故事教學在初中心理健康活動課中的有效運用
1.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中心理教學對他們以后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改革中,教師在故事教育中要善于發現學生的興趣點。老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能一成不變地注重理論課程,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喪失了興趣。老師應當在講解的過程中穿插一些小案例,通過這些案例進行講解,使學生得到感悟,并能說出自己對案例的理解,但是在案例選取中要注重案例的簡潔、興趣、針對性等,這樣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有效地加強教學方式的多元化
在初中心理健康活動課堂中教學環節的銜接性是非常重要的,它決定了學生的學習質量。老師在教學中應使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使老師和學生能夠有效交流,引起學生和老師的共鳴,讓學生得到更高的感悟。老師也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中進行角色扮演,以此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思想情感,讓學生的內心受到沖擊,從而培養學生的健康心理,提高老師在課堂上的教學質量。
3.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老師和學生在課堂上的配合是離不開的。由于學生自身特點的不同,所以在和老師配合度上也有不同的差異,這無疑也是對老師的一種挑戰。老師應當了解每個學生的自身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老師在上課之前,要查找大量的案例資料,要了解和掌握哪些案例是對學生有用的,哪些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案例在課堂教學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學生在老師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中能夠有所感悟,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每個學生都是愛聽故事的,尤其是趣味性強的故事,將故事的形式引進學生的課堂,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教學模式,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充分地調動了課堂的活躍性,提高了教學質量。故事多多少少都會與日常生活有聯系,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中,可以加強對日常生活的了解,促進心理健康的有效發展。
參考文獻:
[1]賈榮利.情境體驗在心理健康活動課中的應用[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4(12):22.
[2]嚴小玲.聆聽解讀故事感悟體驗人生:“故事教學”在中職心理健康教學中的實踐與案例解析[J].中等職業教育,2010(10):10-13.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