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中學是在北京四中讀的,教我們化學的是全國特級教師劉景昆先生。劉老師講課從不看講稿,他把要講的內容都編成故事,上課就給我們講故事。全班同學沒有一個開小差的,全都聚精會神地聽故事。故事非常有趣,聽得同學們常常捧腹大笑。有一次劉老師給我們演示化學實驗,他拿來一根試管,立著放進一個碗里。他開始往試管里倒試劑,先倒一種紅顏色的,試管不滿;再倒一種黃色的試劑,試管還是不滿;最后又倒進去綠色的試劑,試管還是不滿。劉老師提問:“為什么試管總倒不滿?”同學們紛紛舉手回答,有的同學回答說:“是三種試劑發生了化學反應,變成了氣體,揮發掉了。”有位叫高明的同學回答:“三種試劑發生了化學反應,最后變成了固體,沉淀到試管底部了。”劉老師笑嘻嘻地說:“你不愧叫高明啊!看法也真高明!你們大家注意看!”說著他把試管從碗里提了起來,同學們定睛一看,原來試管是漏的,怪不得倒進多少試劑也不滿呢!接著同學們就哄堂大笑。
劉老師告訴我們,科學實驗一定要事先檢查好儀器,不然的話,就會鬧上面的笑話。劉老師的話使我終身受益。
后來我也從事教學工作。 從教多年,發現有些學生,特別是一些女同學不太喜歡學習數學,究其原因,是覺得數學太枯燥,無非是定義、定理、證明、做題、考試, 而且考試的題目是越來越難。我覺得數學本身并不枯燥,正像我國數學大師陳省身說的:“數學好玩。”是教材編得枯燥,是老師講得枯燥,賴不得數學本身。我個人無力改變現在數學教學的現狀,我想起來劉景昆老師,他通過講故事,使得化學課豐富多彩,吸引同學。我也可以寫一些數學科普讀物,給孩子們閱讀,還數學本來的面貌。讓他們感到數學確實很有趣,離我們的生活很近。
三十多年來,我借助孩子們喜歡的文藝形式,寫童話、寫故事、編動畫,一共出版了150多本數學科普書。2013年,二十一世紀出版社把我寫的童話故事匯總起來出版了一套《李毓佩數學故事總動員》,有20多本,算是我對幫助孩子們喜歡數學作的一點貢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