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梅
(山西省長治衛生學校,046000)
?
從中醫角度淺談小兒反復感冒
張冬梅
(山西省長治衛生學校,046000)
小兒反復感冒;病因病機;中藥治療;推拿;預防
感冒是小兒最為常見的一種肺系疾病。主要由風邪所致。臨床以發熱、惡寒、鼻塞、流涕、咽癢、咳嗽、苔薄等為特征。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尤以冬春季節和氣候突然變化時發病率高。任何年齡均可發病,尤以幼兒和體質虛弱的小兒發病率較高。小兒反復感冒則屬于感冒中的虛證感冒,臨床以小兒感冒反復發作,發熱不高,神疲乏力,面色白或萎黃,自汗怕冷,鼻塞流清鼻涕,或有咳嗽、食少納差,舌淡、苔薄白、脈細為主要特征。以下從病因病機、治療和預防幾個方面從中醫的角度來討論小兒反復感冒。
病因病機
小兒反復感冒的病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形體稚弱,衛外功能薄弱,尤其是肺氣不足的小兒,衛氣較虛,衛外功能更弱,所以當四時氣候變化或寒熱失調時易為外邪侵襲,正如《醫學三字經》中所說:“小兒病,多傷寒。稚陽體,邪易干”。二是外因,以風邪為主,正如《幼科釋謎》中說:“感冒之邪,惟風最初,風行迅速,飄忽吹噓,當風行止,便入身軀。由風挾寒,風寒是區……由風挾熱,風熱是呼”。那么小兒反復感冒的病因主要為內因,即“正氣不足”。
患兒感冒反復發作,病程遷延主要是患兒肺氣虛,則衛氣虛,防御外邪侵襲的功能較弱,《靈樞》說:“衛氣和則分肉解利,皮膚調柔,腠理致密矣”。極易感受外邪而反復發作。當邪氣侵犯人體,正邪斗爭,因患兒正氣不足,無力驅邪外出,故病程遷延。患兒多汗自汗怕冷,是因營虛則津液瀉越,衛虛則不能固密,營氣虛不能內守失其收斂而多汗自汗,因衛氣不足,衛陽不振,溫煦無能而怕冷,不耐風寒。食少納差,面色萎黃是患兒素體脾胃虛弱,運化不力。《素問》說:“營者,水谷之精氣也,和調于五臟,灑陳于六腑,乃能入于脈也。衛者,水谷之悍氣也,其氣慓疾滑利,不能入于脈也。”營衛主要來源于脾胃運化的水谷精微物質,故營衛虛,反復感冒,反之反復感冒又進一步損傷脾胃。所以患兒食少納差,面色萎黃。總之,從臨床證候分析,營虛衛弱,營衛失和是小兒反復感冒的主要病機。衛氣虛則衛外不固,易于感受外邪;營氣虛則津失內守,故常自汗怕冷,而反復感冒。
針對其病理特點,確定小兒反復感冒的治療原則為扶正固表,調和營衛。
中藥治療:可用黃芪桂枝五物湯為主方,方中黃芪益氣固表,扶正祛邪,健脾益肺;桂枝辛溫,甘草甘溫,兩藥合用,辛甘化陽,鼓舞衛氣;白芍味酸,與甘草合用則酸甘化陰,可助營陰之不足;生姜、大棗內可調和脾胃,外可調和營衛。平時也可服用玉屏風散。
推拿治療:補肺經(醫者用拇指螺紋面旋推患兒無名指末節螺紋面300次),補脾經(醫者用拇指螺紋面旋推患兒拇指末節螺紋面300次,或將患兒拇指屈曲,循拇指橈側邊緣由遠端向掌根方向直推300次),補腎經(醫者用拇指螺紋面在患兒小指末節螺紋面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300次)。揉中脘穴、足三里穴各2 min。捏脊(用捏法從患兒尾椎骨端提捏至大椎穴5遍)。若痰多咳嗽可加按揉天突、豐隆、尺澤等穴各2 min。以上方法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總之,以上治療方法均以扶正固表、健脾益肺著手對小兒反復感冒進行治療,毒副作用較小,易被廣大患兒父母所接受。
預防
生活起居方面,根據天氣情況及時加減衣物,但不宜給小兒穿戴過厚,玩耍出汗后及時更換衣服,以免著涼,尤其注意小兒背部著涼受風。飲食方面,以容易消化的面類、粥類為主,且飲食均衡,不可偏食。當流行感冒季節,應少去公共場所,外出需佩戴口罩。
近幾年,許多地區空氣質量下降,常常出現霧霾天氣,故外出需佩戴防塵口罩。
小兒反復感冒是兒科常見病之一,其病因以“正氣不足”為主,病機以營虛衛弱、營衛失和為主。因“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如果內臟功能正常,正氣旺盛,氣血充盈,衛外固密,病邪就難以侵入,疾病也就無從發生。當人體正氣相對虛弱,衛外不固,抗邪無力的情況下,邪氣方能乘虛而入,使人體陰陽失調,臟腑經絡功能失調而發病。《溫病條辨》指出:“臟腑薄,藩籬疏,易于傳變;肌膚嫩,神氣怯,易于感觸。”又因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明代醫家萬全在其著作《萬氏家藏育嬰秘訣》中將小兒的生理特點總結為:“脾常不足,肺常不足,腎常虛”,小兒尤以肺、脾、腎三臟虧虛為主,故治療當補脾益肺固元,扶正固表,調和營衛。治療則以中藥和推拿手法等毒副作用較小的治療方法為主。
2016-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