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少妮 潘麗麗
(山東省棲霞市人民醫院,265300)
?
糖尿病患者足部護理體會
范少妮 潘麗麗
(山東省棲霞市人民醫院,265300)
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生活方式改變和生活水平提高,全球糖尿病發病率的日益增長,糖尿病足作為糖尿病常見并發癥之一,常造成截肢,嚴重者危及生命。加強糖尿病足護理,作為防治糖尿病足的有效手段之一,可降低糖尿病足的發生率和截肢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對糖尿病足護理非常重要。現對我院內分泌科收治的20例糖尿病患者足部護理經驗總結如下,以交流護理體會。
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內分泌科收治糖尿病足患者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齡51~83歲。
方法
根據血糖監測情況調整胰島素劑量,控制好血糖。如有炎癥,則積極抗感染治療。消除危險因素,采用五駕馬車綜合防治即教育為先導、飲食是基礎、運動是手段、藥物是根本、監測是保證。
1.健康教育:糖尿病是一種終身疾病,首先讓患者樹立長期治療疾病的決心。向患者宣教糖尿病足的病因、治療方法和可能的預后。經耐心、細致地宣教,患者均能積極配合治療。宣教糖尿病的保健知識,重點講解足部保健,注意足部衛生,發現有小的創口要及時正規處理。總之,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及掌握其相關的自我保健知識對疾病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使截肢的發生率減少45%~85%[1]。
2.飲食護理:制定嚴格的、長期的飲食計劃,按標準體重計算每日總熱量,以三餐熱量的1/5、2/5、2/5的比例定量、定時、定餐[2]。并根據血糖情況,適當調整。
3.運動指導:適當運動非常必要,可進行散步、打太極拳、做廣播操等運動。初期活動量宜輕,逐漸增加,以能耐受為好。若出現足部難治性潰瘍,應限制日常活動,使用助步工具。避免足部損傷,即使是輕微損傷,對糖尿病人都可能導致潰瘍甚至壞疽。
4.足部護理:(1)每日檢查足部:從足部到足底仔細檢查,特別要注意指縫間皮膚有無水皰、腫脹、淤血或者潰瘍;注意指甲是否過長、過厚,是否有嵌甲、劈裂;注意指甲顏色變化;檢查患者足部有無感覺減退、肢端麻木、刺痛、襪套感,皮膚是否干燥及足背動脈搏動有無減弱等。(2)促進足部血液循環:①每日溫水洗腳,水溫以不超過37℃為宜,洗腳時間不宜太長,以10 min為宜。②足部按摩,指導患者每天從指尖開始向上至膝關節自我按摩。早、中、晚各1次,每次10 min。③步行運動,盡可能做到定時、定量、量力而行并持之以恒,同時注意足部的保暖。(3)保持足部清潔,避免足部受傷及感染:糖尿病患者應選擇輕巧柔軟、前頭寬大且合腳的平底鞋,不可穿透氣性差的鞋子,女性患者盡量不要穿高跟鞋、尖頭鞋。襪子應選擇彈性好、透氣及散熱性好的羊毛或棉線襪子為佳,并應注意衛生,勤換洗。指甲不可留得過長,要定期修剪,以防甲溝炎的發生。局部組織若有紅、腫、熱、痛等異常情況,應立即給予治療。(4)對已發生感染的患者,針對分泌物培養的細菌和藥敏結果,選擇敏感抗生素。早期、足量、高效、聯合應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是治療本病的關鍵[3]。潰瘍面局部處理包括:①清創換藥:潰瘍面予1‰洗必泰500~1000 mL浸浴15~30 min,再用生理鹽水清洗創面,徹底清洗痂皮及其下的壞死腐爛組織。②局部用藥:將膿液、分泌物及壞死組織清除干凈后用藥。用胰島素4~8 U、慶大霉素8萬~16萬U、654-2 10 mg,組成三聯液,用無菌注射器抽吸好后,直接滴入創面傷口或用藥物紗布濕敷,外用無菌紗布包扎。對于足跟深部潰瘍合并嚴重感染、創面大、形成骨髓炎者,經內科處理不易愈合者,提早截肢仍不失為解除病人痛苦和挽救病人生命之良策。
結果
經過積極治療護理后,病情大都得到有效控制,其中治愈11例,控制及好轉8例,截肢1例。
糖尿病足是指因糖尿病血管病變或神經病變和感染等因素導致糖尿病患者足部或下肢組織破壞的一種病變[4]。引起糖尿病足的因素是復雜的、多方面的。首先,糖尿病患者組織內含糖量高,易于細菌生長,且白細胞吞噬能力降低,使感染率增高,感染后傷口難以愈合。其次,由于長期高血糖導致小血管平滑肌增生,毛細血管基底膜增厚,引起糖尿病性動脈硬化,血管腔變窄,易形成血栓,使微循環發生障礙,局部組織缺血,微小的創面亦可引起感染而形成潰瘍。由于糖尿病神經病變和血管病變常難以徹底防治,所以糖尿病足護理顯得尤為重要。通過臨床護理實踐發現,不少糖尿病足的發生與預防措施是否得當關系密切。
總之,加強對糖尿病患者足部的護理工作,可以降低患者足部的感染率,減少發生潰瘍壞死后造成截肢的可能,降低致殘率和致死率。
[1]朱禧星.現代糖尿病學[M].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2000:345.
[2]王桂芹,梁西鳳.糖尿病足的綜合護理[J].職業與健康,2005,21(7):1103.
[3]朱鳳娩.糖尿病高危足的臨床綜合護理體會[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6(12):54.
[4]廖二元,趙楚生.內分泌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1584-1593.
2016-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