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錦輝
(韶關供電局廣東韶關512000)
配電網運維管理及建設改造原則
劉錦輝
(韶關供電局廣東韶關512000)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促進了我國配電系統的優化升級。特別是在配電結構方面,產生了較大的變化。與此同時,由于配電網結構的日益擴大,為了滿足廣大用戶的用電需求,必須加快配電網的技術改造。在此基礎上,引導配電網朝著多元化、現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傳統的電網結構包括多個構建,導致電網形式雜亂無章,且很容易誘發故障。針對以上現象,要求采取有效的辦法和措施,加大配電網的運維管理,對設備進行優化設置。最終,滿足配電網的穩定、快速、可持續發展。
配電網;運維管理;建設改造;原則
配電網是電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快速發展、城鎮化建設不斷推進的關鍵時期。在新的發展形勢下,各項電網改造進行的如火如荼,進而使配電網的規模也不斷擴大。電網的經濟運行受到配電網技術、施工質量因素的影響。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影響到正常供電,對用戶的生活、工作產生負面影響。所以,必須較快對電網結構進行優化,特別是在細節處理方面,必須引起重視。除此之外,還要引入數控技術、電子控制技術。那么,在配電網運維管理與建設改造中,應該堅持哪些原則呢?下面結合實際的工作經驗,進行詳細論述。
當前,我國配電網在建設改造的過程中,取得了很大的進展與成績。然而,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依然存在很多問題,不利于配電網的安全運行。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1 載荷分布不均
長期以來,由于傳統設計存在一定的缺陷,以及我國各區域發展的不平衡,導致電路載荷與無載荷區域劃分不合理。當前,這種電路負載功率的失衡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另外,在區域性建設的快速發展下,供電網已經無法滿足電力供應的需求,并處于超負荷的運轉狀態。與此同時,消耗了大量的功率。針對以上問題,必須即使給予解決的措施,否則必然給電力設備帶來嚴重的損壞。
1.2 配電設備陳舊
從現有的供電網絡來看,我國大部分供電網絡系統都比較古老。表現為:線路、變壓器,以及其他輔助性設備長期使用,沒有定期更換,進而不斷老化。在這種情況下,必然難以實現配電網的自動化。除此之外,還降低了工作效率,造成了巨大的電力資源浪費。同時,不利于電力企業的快速、穩定、可持續發展。
1.3 設備布局不合理
設備布局不合理表現在這幾個方面。①現有的供電網絡體系在局部的過程中,借鑒了傳統的布局方式。然而,由于傳統布局方式本身在電力消費分配方面存在問題,所以導致設備布局的不合理。②各個區域在經濟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因此在電力供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距。③引入部分新設備后,引起電網的變化,并導致配電的不合理。④在配電網運行中,不合理的操作也會帶來不良后果,并對電網的安全性、穩定性造成嚴重破壞。
可以看出,以上問題已經影響到了配電網的正常運行,給電力正常供應埋下了隱患。針對以上問題,本文結合實際的工作經驗,提出配電網運維管理與建設改造中應該堅持的原則。表現為以下幾點:
2.1 建立專門的配電網管理部門
①供電企業可以立足現有的維護檢修部門,然后在此基礎上設備配電運檢班組。同時,讓維護檢修部門對其進行指導。具體來講,嚴格制定運檢業務計劃,認真檢查執行結果,保證各項業務落實到位。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以及電氣企業管理的專業化水平。②依托維護檢修部門,設置城區專業配電班組、農村專業配電班。一方面,有助于全面負責電力巡視、檢修、搶修工作。另一方面,可以定期在供電所開展專業的指導與培訓活動。③引入必要的考核機制,釋放配電管理者的工作壓力,減少各供電所的業務能力差距,進而真正解決問題。實踐證明,建立配電運檢業務班組后,讓運行維護檢修部門擁有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實現在各個配電運維組、搶修指揮組的調度,并展開相關的配電運檢任務,最終將其落實到位。除此之外,運行維護檢修部門可以定期對班組、供電所的人員進行指導與培訓,提高了配電運檢工作的效率,實現了配電管理的專業化,促進了配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
2.2 將新建立線路作為改造重點,減小供電半徑
大多數電力企業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在線路方面以單輻射為主。同時,農電客戶的比例比較大,城鎮與工業園的客戶則比較少。另外,再加上線路符合普遍不均勻的問題,導致建立新的變電站線路方式已經勢在必行。在新建線路設計中,要求根據雙回以上設計,充分利用線路走廊。采用新出線路方式后,不僅可以接割負荷,而且也降低了原來線路的電流,縮短了供電半徑。除此之外,開辟出了新的通道線路,將問題徹底解決掉。
2.3 加強線路之間的聯絡
在配電線路建設與改造的過程中,必須加強線路之間的聯絡,以此來促進配電的自動化。針對基層配電來說,受到變電站分布的影響。特別是在農村地區,變電站的覆蓋很不均衡,進而增加了供電半徑。這樣,一旦發生故障后,就會延長故障排查、處理的時間。因此,在改造配電網時,應該在有聯絡的線路之間建立聯絡關系,實現配電的自動化。當聯絡關系形成后,調度不僅可以及時了解到電力負荷狀況以及運行方式,而且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做出及時的調整。這樣,有利于解決更多的電力供應問題。比如,線損過高問題、末端低壓電問題等。如果同一條線路出現故障后,可以在短時間內利用非故障區代替供電,保證了電力資源的正常供應。除此之外,實現配電網的自動化、可控化后,可以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縮小停電區域,減少人工操作的時間,并在最短的時間內恢復正常的電力供應。這樣,不但節省了人力資源,而且提高了供電的可靠性、安全性。
2.4 在低壓臺區建設改造,堅持密布點、小容量、短半徑的原則
根據以往夏季低壓用電載荷爆發性增長情況來看,低壓供電的原有模式存在很大缺陷,已經不能滿足低壓用電增長的需求。在夏季,變壓器增容越來越大,針對低壓供電緊張的問題,顯然無法解決。尤其是單配變處于負載高峰期,變配電負載率日益加大,并處于長期高負載運行狀態。在這種情況下,由于電纜與低壓開關承受的電流非常大,降低了線路電壓,增加了線路耗損,進而引起了投訴問題。另外,上述問題也會導致線路突然跳閘,甚至燒毀電纜。以上故障的大量頻發,增加了工作人員的負擔,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所以,在配電網運維管理與建設改造中,必須解決以上問題。在新建臺區,合理分配原有的單臺配電負載,使其配至到多臺配變上,進而減少原有單臺配變的負載率,縮短供電半徑,減少低壓線損,提高電壓的質量。通過以上措施,減少了配電網的故障,避免了大范圍停電。除此之外,不需要對原有低壓線路進行同步改造,因而減少了處理故障的費用,并提高了供電的安全性、可靠性。
配電網是電網的重要組成部分,由設計規劃、設備選型、竣工驗收、維修等環節組成。當前,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在電力供應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因此,在新的發展形勢下,必須加快配電網改造,創新設計方案,引入先進的設備與技術。在此基礎上,保證電網運行的安全性、穩定性。除此之外,還要認真分析配電網運維管理與建設改造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可行的辦法和措施來解決。同時,不斷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為配電網的安全運行保駕護航。
[1]郭昆鵬.淺談配電網運維管理及建設改造原則[J].工程技術:引文版,2016(50):00153.
[2]林育文.淺談配電網運維管理及建設改造原則[J].工程技術:全文版,2016(48):00277.
[3]田睿.淺析配電網運維管理及技術改造[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6(7).
[4]孫曉野.淺談配電網運維管理及建設改造原則[J].工業c,2015(53):9~10.
[5]易翔.配電網運維管理及建設改造原則[J].今日科苑,2015(8).
[6]孫滔.淺談配電網改造原則及其運維管理[J].低碳世界,2015(1):39~40.
[7]陳嘉偉,王冠.配電網運維管理及建設改造原則[J].農村電氣化,2014(6):60.
TM73
A
1004-7344(2016)28-0104-02
2016-9-17
劉錦輝(1987-),男,助理工程師,本科,主要從事電力配網工程建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