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婭芬 肖飛
(南京市特種設備安全監督檢驗研究院江蘇南京210019)
一起電梯事故引發的思考
劉婭芬 肖飛
(南京市特種設備安全監督檢驗研究院江蘇南京210019)
通過對一起電梯事故的分析,結合標準的相關要求,對現行檢規做出合理化的建議。
電梯故障;安全鉗;電梯制造與安裝安全規范;電動機運轉時間
今年上半年我市發生一起電梯關人事故,事故的原因很快調查清楚。事故并沒有造成人員傷亡,被關人員由于救援及時,很快就放出來,沒有造成什么影響與后果。應該說是一起很小的事故,但是分析該事故的前因后果,還是可以得出一些我們業內人員需要注意與解決的問題,特提出與同行們探討。
事故經過:某辦公樓內,某日12點15分左右,一乘客乘1號電梯從9層至-1層,在電梯運行至3層左右時聽到井道內有碰擦聲,隨后傳來劇烈的震動與撞擊聲,轎廂突然制停,將乘客關在轎廂內;10min后救援人員到達現場,打開廳門,發現電梯停在1~2層之間,另外一名救援人員到機房發現:控制柜上顯示安全回路及轎門門鎖回路斷開。救援人員盤車將轎廂置于2樓平層位置,但廳外救援人員打開廳門的過程中發現轎廂門無法打開,后將轎廂門拆下后放人出來,發現轎廂門已經嚴重變形。
現場檢查:次日現場檢查時發現轎頂安全鉗開關未動作,機房限速器未動作;轎門門刀與門球未見撞擊與損傷,轎門立柱變形,轎廂傾斜;井道檢查主軌道,發現一側軌道下端安全鉗位置有安全鉗動作痕跡,軌道兩側面鉗夾變形,而另一側軌道在距該受傷軌道垂直距離上方約5m處工作面有一橫斷傷口,且該側滾輪導靴撞擊受損;兩處軌道傷口位置一處為下端安全鉗位置,一處為另一側滾輪導靴虎口位置;底坑檢查發現主緩沖器開關受損開裂。
事故分析:由于門刀門球檢查未見撞擊與損傷,故排除門刀撞擊門球導致事故的可能。根據現場軌道受傷情況,分析應為單側安全鉗楔塊誤動作,導致高速運行的轎廂傾斜,對側的導靴虎口撞擊軌道造成軌道工作面橫斷傷口,同時由于轎廂受沖擊變形,轎廂門變形,轎門電鎖脫開;并由于轎廂的猛烈撞擊,導致補償纜撞擊主緩沖器開關導致安全回路斷開,此時電梯停梯關人;這可以解釋救援人員到達現場后發現電梯安全回路斷開,門回路斷開。
事故主因:從事故分析來看,導致這一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安全鉗楔塊單邊動作,安全鉗楔塊單邊動作是由于安全鉗動作試驗后復位不到位所致。
該起事故應該說事實比較清楚,安全鉗楔塊單邊動作導致該事故發生。安全鉗楔塊誤動作的原因有很多,楔塊間隙偏小,楔塊間隙有雜質,或者是安全鉗試驗后楔塊未完全恢復到位。
先談一談事故危害,在本事故中造成停梯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門鎖脫開,一個是底坑緩沖器開關撞壞,仔細想一下,這兩個原因都不是電梯本身在該事故情況下的保護功能,也就是說是該事故中偶然發生的,假如類似事故再發生一次這兩個原因完全有可能不發生,那么由于安全鉗動作電梯將不能下行,但是由于是楔塊誤動作,那么整個安全鉗系統之前的限速器保護開關,安全鉗開關都沒有動作,安全回路正常,此時電梯主機將繼續運轉,這就會導致電梯鋼絲繩在曳引輪上打滑,進而發生更嚴重的事故。
事實上其他省市就發生過,由于安全鉗誤動作,電機繼續運轉而最終導致鋼絲繩全部磨斷,對重墜入底坑的嚴重事故。本起事故,如果沒有偶然原因使電梯不能運行最終也將導致這樣的事故發生。
電梯制造與安裝安全規范(GB7588-2003)第12.10條對電動機運轉時間的保護提出了要求,“12.10.1曳引驅動電梯應設有電動機運轉時間限制器,在下述情況下使電梯驅動主機停止轉動并保持在停止狀態;a)當啟動電梯時,曳引機不轉;b)轎廂或者對重向下運行時由于障礙物而停住,導致曳引繩在曳引輪上打滑?!比绻臼鹿手胁皇且驗閮蓚€湊巧的因素使電梯停梯,那么規定中的b)的情況就出現了,而本事故電梯是沒有電動機運轉時間限制器的,那接下來就將發生鋼絲繩在曳引輪上打滑,最終磨斷鋼絲繩,發生嚴重事故。
從GB7588-2003第12.10條的規定可以看出,國家標準對電動機運轉時間限制器已經提出了要求,但是由于本條款是后列入國家標準的,使得目前市場上在用的電梯很多沒有該項保護功能,最早的02版檢規是沒有該項要求的,而在后來發布的《電梯監督檢驗和定期檢驗規則—曳引與強制驅動電梯》(TSGT7001-2009)中仍然沒有該部分內容,反倒是雜物電梯早在03版檢驗規程中就做出了此項要求。
從本事故的過程來看,電梯運行中安全鉗楔塊誤動作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而且在實際工作中還比較常見,一旦出現安全鉗誤動作的情況就極有可能出現電動機運轉時間失控的情況,從而導致更大的事故發生。
就目前的現狀來說,大量在用的電梯都還沒有電動機運轉時間限制器,為了避免此類事故的發生,只能先做到避免安全鉗楔塊誤動作,畢竟該事故一旦出現,那么極有可能就會隨之發生電動機運轉時間失控。要避免安全鉗楔塊誤動作,對維修保養單位提出的要求就是保持楔塊間隙內的干凈,以及間隙的大小合適,另外日常維保時,應重點對該項目進行檢查。對我們檢驗機構提出的要求應該是檢驗中注意檢驗順序,應該是先做安全鉗試驗,后檢驗底坑,順便可以檢查一下安全鉗楔塊復位情況。
關于這起小事故提出以上觀點,由于地域的局限性,也確實不知道其他省市對于GB7588-2003第12.10條的規定的實施情況,在安裝監督檢驗中有沒有提出來要求增加,也許已經有同行先想到了。應該說既然標準中有了明確規定,那么我們在安裝監督檢驗中就可以提出建議與要求,但是目前生產制造廠家對此還沒有多少做出反應,也許可以從側面看出該條款的實施情況,希望能多了解到同行們對該條款的理解與執行情況。
[1]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發布.《電梯制造與安裝安全規范》(GB7588-2003)[S].34.
TU857
A
1004-7344(2016)28-0253-01
2016-9-7
劉婭芬(1984-),女,工程師,電梯檢驗師,學士學位,2005年畢業于中國計量大學安全工程專業,同年進入南京市特種設備安全監督檢驗研究院工作,主要從事電梯設備的監督檢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