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廷田
(榮縣過水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自貢榮縣643107)
脫貧攻堅戰中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方式的轉變
郭廷田
(榮縣過水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自貢榮縣643107)
習近平總書記下達了脫貧攻堅總攻令,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部門如何在脫貧攻堅戰中發揮更好的作用是值得研究的問題。本文首先簡單介紹了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的一般方式以及貧困區域和農戶的需求特點,然后對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措施進行詳細的闡述,最后對四川插花式扶貧區在脫貧攻堅戰中基層農業技術提出恰當的推廣方式。
脫貧攻堅;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方式;轉變
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一般是采取由上而下、示范帶動的方式,其基本過程是:①上級制定農業技術推廣計劃;②培訓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人員;③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單位根據推廣計劃建立示范點、示范片;④對農戶進行技術培訓、組織農戶參觀示范點、示范片;⑤農戶采用推廣的農業技術。其特點是:①服務對象具有同質性。如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推廣服務的對象只是從事玉米種植的農戶,而不從事玉米種植的農戶不會接受服務。②服務對象不特定性。技術推廣服務是面向區域內所有從事該產業的農戶,而不是服務于某戶農戶。③推廣效果評價注重面而不關注點。即注重推廣區域內技術的采用率不關注某農戶是否采用。④技術的單項性。一項技術推廣行動一般只推廣一項技術。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同樣“富裕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貧困的家庭各有各的原因”。四川插花式扶貧區貧困戶致貧原因主要有:①病、殘:他們需要方便廉價有效的醫療服務;②缺勞動力:自身不能通過勞動獲得收入,只能通過社會保障獲得收入;③缺資金:沒有生產經營的投入就沒有收入,他們需要一定量的資金支持;④缺技術:想干事卻不知道怎樣干,需要技術支持;⑤缺信心:長期安于現狀,不明白自己需要什么、要怎樣改變,不相信自身能通過努力改善經濟狀況。各種原因之間又相互交替、疊加,導致農戶陷入“困難重重”的境地而成為貧困戶。綜合起來此地區貧困戶的需求特點是:①不同質性。某貧困戶需要技術,另一貧困戶可能更需要治病;某貧困戶需要養殖技術,另一困戶可能更需要種植技術。②需求層次較低。貧困戶的經濟狀況、文化水平、抗風險能力等都決定了其需求層次不可能高。比如貧困戶需要養殖技術,這一般是普通養殖技術,不是大型養殖場的養殖技術。③需求的多樣性。對于貧困戶而言,一方面需求的滿足還不足以使其家庭擺脫困境,還要其他多方面的滿足才能脫貧致富。比如解決了某貧困戶的醫療保障問題,他還需要資金、技術投入生產獲得收入才能脫貧。④分散性。貧困戶居住地都是分散于各村各組,其需求與同組的其他群眾有不同,為普通群眾提供的服務不適合貧困戶脫貧的需要。
3.1 對扶貧政策進行創新設計,將扶貧工作從區域轉向農戶
早期實施的扶貧政策設計是按照區域分發扶貧資金,以改善區域內的貧困人后生活環境,對區域的整體實力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這一政策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有很大的影響力。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貧困人口逐漸呈動態性狀態發展,如果不對扶貧政策進行創新設計,做不到精準扶貧,那么降低貧困人口數量也會逐漸變慢,也就很難實現脫貧的目標。因此,要對扶貧政策進行創新設計,把扶貧工作從傳統的區域發展轉向農戶,以農戶為扶貧對象,進一步重視貧困農戶的發展,滿足貧困人口的基本生存條件和發展需求,依據個體的實際情況創立個體所需的發展項目,提高扶貧資金的使用效率,在實現小康社會的過程中不會使一個貧困人口出現。另外,實現脫貧目標要對各類資源進行整合,進一步強化工作能力,完善各個部門協作機制,將扶貧計劃整村推進。
3.2 對扶貧開發路徑進行創新,將“大水漫灌”轉變為“精準滴灌”
脫貧、扶貧計劃涉及到千家萬戶,扶貧對象的基本生存條件以及發展需要也各不相同,所以這一政策的實施和實現的過程是非常困難的,必須對“窮根”精準定位,找準方向。做到精準扶貧,要對扶貧對象進行詳細的了解,建立省、市、縣、鄉、村五級聯動機制,建立詳細的數據庫,對貧困人口實施動態管理,對戶口調查、基本情況嚴格把關。另外,要分析貧困區域貧困的原因,針對不同的致貧原因要制定合適的脫貧方法,做到有針對性,以提高脫貧工作效率以及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對貧困程度比較嚴重的、貧困人口比較集中的、脫貧難度比較大的區域要重點治理,有計劃的、有步驟的開展脫貧工作。對一些貧困個體要進行分類指導,使每戶都有一個脫貧計劃,一系列脫貧措施,真正的做到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3.3 加強農業教育,提高農戶技術水平和農業技術人員水平
①在脫貧過程中要非常重視農戶們的技術,通過技能培訓、開展農業技術講座、宣傳技術知識以及現場指導等形式,進一步提高農戶們的農業科技水平以及科學文化素養。②創新推廣理念,加強指導,對農業技術的推進方式進一步改進,通過示范基地、示范園等積極吸收成功經驗,以點帶面,再加上宣傳和培訓,從而帶動各家各戶。③對農業科技人員的技術水平進一步提高。農業科技人員工作在農業發展的第一線,為農業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持和技術服務,他們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對農技人員提高職業素質和技術水平。可以采取多種渠道,依據實際情況實行分散與集中、短期與長期、專一與綜合等方式進行結合的培訓模式使農技人員不斷的學習新的知識,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
3.4 對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方式加快創新,使服務領域進一步拓寬
將技術為核心的發展理念轉變為以農戶為核心,在實際的脫貧工作中要經常走訪農戶,認真了解農戶的發展需要和愿望,逐漸引導農戶轉變傳統觀念,在推廣技術的基礎上,使農戶逐漸重視農業種養的管理。另外,基層農業的發展可以與成功種養大戶、科技示范戶相結合,不斷的學習和吸收這些成功經驗,可以與銷售商建立密切聯系和合作,進一步實現自我服務。逐漸把農業生產中的服務發展為產前、產中以及產后整個過程的服務。
3.5 創新農業組織,使社會力量廣泛參與農業技術推廣中
鼓勵各個企事業單位、農民參與到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中,培養和創新各種形式的農業科技服務組織。將農業技術推廣與處置服務進行有效結合,以提高農業技術推廣效率,有效降低在脫貧過程中的農業技術推廣成本。通過對農民組織形式進行創新、對組織程度進行提高,可以形成農業科技推廣站或者建立農業技術推廣平臺,使組織服務將農戶與農業技術推廣主體有效連接,這樣可以大大降低農業技術交易成本,提高農業技術推廣效率。
3.6 大力推廣農資連鎖經營模式
農業的發展實行農資連鎖經營模式有很多的好處,可以杜絕假冒偽劣產品的出現,維護了農民的利益;可以減少農業產品的流通環節,提高企業利益;可以將技物有效結合,為順利開展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創造良好條件。所以,要加快創新農業組織,充分利用農業技術推廣技術和體系,不斷建立新型的農資經營產業,不斷為農業技術的推廣加入新的活力,將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不斷的深化和改革,創新新的舉措。
本文以四川插花式扶貧區為例,此區域的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的一般方式顯然不適合脫貧攻堅戰的需要,要根據貧困戶的需求向“扶貧式”推廣方式轉變以適應目前脫貧攻堅戰的形勢。
(1)由“自上而下”向“自下而上”轉變。要充分了解貧困戶的需求制定技術推廣方案,為貧困戶提供相應技術服務。
(2)由“面”向“點”轉變。技術推廣要進入到具體的貧困戶中,技術推廣人員要一對一給予貧困戶服務,手把手指導貧困戶。
(3)由“單項技術”向“多項技術”轉變。一個貧困戶家庭可能需要多項技術,如某貧困戶種植糧食需要種植技術,發展養豬需要養豬技術,豬糞產沼氣需要沼氣建設使用技術,沼氣池糞水澆灌果園需要果園管理技術等,幫扶貧困戶的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人員不能說自己不懂就不管。
(4)由“技術服務”向“全面服務”轉變。貧困戶需要的不限于生產技術,還需要醫療保障、教育保障等服務,更需要思想意識轉變、重拾致富信心,幫扶貧困戶的基層農業推廣人員要加強學習,加強與其他部門合作,內引外聯為貧困戶提供全面服務。
通過以上各個方面的介紹我們知道,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使農業的發展方式發生了很大改變,為了實現脫貧以及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目標,對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方式進行轉變非常重要。只有做好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提高農業科學技術,才能提高農產品產量,增加農戶收入,維護我國的糧食安全。雖然在脫貧攻堅的過程中,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會遇到很多問題,但是只要有針對性的采取積極措施就能解決問題。面對社會發展新形勢和新要求,要做到精準發力、精準扶貧,積極推進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打贏脫貧攻堅戰。
[1]趙國慶.淺析“六大轉變”推進脫貧攻堅[J].江西日報,2013(08).
[2]張敏.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建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4(15).
F323.3
A
1004-7344(2016)28-0223-02
2016-9-19
郭廷田(1969-),男,農藝師,本科,主要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